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小知青要回城,开局先抢金手指! > 第147章 结果

第147章 结果

时夏回到学校后,抽空用左手写了几封举报信。

趁着一天午休,她溜出学校,特意多走两站路,找个街边的绿色邮筒,将几封分别寄往红星轧钢厂纪委、红星街道办事处。

她相信,这些部门收到举报后,绝不会无动于衷。

接下来,只需静待结果。

几天后,三个姑娘从裁缝铺取回新做的衣服。

时夏换上新衣服,对着镜子美滋滋地左看右看,自我陶醉。

她当即提议:“我们穿新衣服照相去,好不容易做的新衣服,得留个纪念。”

这个提议全票通过。

趁着周日,三人换上各自喜欢的一套新衣,来到一家国营照相馆。

照相馆里灯光有些暗,背景是手绘的布景板,有山水亭台,也有简单的单色幕布。

时夏看着镜头,问那位中年摄影师:“同志,请问能洗彩色的照片吗?”

摄影师从相机后抬起头,“能是能,就是贵,而且得送到专门的图片社去洗,时间要久一点,得加钱加急。”

“没关系,麻烦您帮我拍彩色的吧!”时夏毫不尤豫。

好不容易来一回的青春,留下点鲜活的色彩才不枉此行。

赵晓梅和周小玲也说要洗彩色的。

摄影师一一记下。

时夏一口气拍了好几张单人照,摆出或文静或俏皮的姿势,又拉着赵晓梅和周小玲拍了好几张合照,挤在镜头前,笑得璨烂。

拍完照,三个姑娘意犹未尽,趁着天气晴好,又一起去逛了颐和园。

此时颐和园,远没有后世那般人山人海和过度商业化的痕迹。

昆明湖水波光潋滟,万寿山层林尽染,长廊上的彩绘虽有些斑驳,却更显古意。

逛得累了,三人便在颐和园的长廊里找了个临湖的位置坐下,看着湖面上偶尔划过的小船。

赵晓梅晃着腿,“等下次,我想办法跟我表哥借他的海鸥牌照相机来,咱们自己拍,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还能多拍点外景。”

时夏闻言,心里也是一动。

或许她可以自己买个照相机?

如果能拥有一台自己的相机,确实可以随心所欲地记录生活,记录下这个时代独特的风景,也记录下自己独一无二、无法重来的青春岁月。

不过这个想法她暂时没对两个室友说,只是笑着附和:“好啊!那我们就等着你的好消息啦!”

微风拂面,带来湖水的湿润气息。

三个姑娘并肩坐着,畅想着未来。

赵晓梅首先开口:“我啊,以后就想找个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一起为建设国家出力!等分到医院工作,我要用我的本事救死扶伤,多有成就感!”

周小玲也用力点头,“我也是!我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或者进研究所,把我们传统的中医学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咱们国家现在正需要人才,我们可不能落后了!”

两人说完,一起看向时夏,好奇她有什么宏伟志向。

时夏舒服地眯着眼,“我的梦想啊…就是当一条幸福的咸鱼。”

“啊?”两个姑娘同时惊讶出声。

赵晓梅推了她一把:“夏夏!你胡说八道什么呢?你学习那么拼命,笔记做得比谁都好,居然想当咸鱼?太奇怪了吧!”

周小玲也附和:“就是,哪有咸鱼象你这么用功的?”

时夏睁开一只眼看着她们,理直气壮道:“我学习认真,是因为我想把本事学到手呀。学本领,是我有这个本领,至于用不用,什么时候用,那就可以随我自己高兴了呀。”

“等我毕业了,我就找个冬天暖和、夏天凉快的地方,开个小医馆。平时呢,就出去到处旅游,看看咱们国家的大好河山。玩累了,就回到我的小医馆里。有人来看病,我就用心给人家看;没人来呢,我就自己煮点酸梅汤,坐在门口看看书,晒晒太阳。下雨了,就窝在屋里睡大觉。你们说,这样好不好?”

她描绘的画面太过闲适美好,赵晓梅和周小玲一时都听呆了,仔细想想,似乎……确实很不错?

“听着……是挺美的。”

赵晓梅抓住一个关键问题,“等等!时夏,照你这么说,你毕业后…就要离开京城了?”

时夏理所当然地点点头:“是啊。京城冬天太冷了,不适合我这个怕冷的咸鱼。”

周小玲也反应过来,脸上笑容消失,“那……那我们岂不是要分开了?这才刚成为好朋友呢……”

时夏看着两人垮下来的小脸,轻声安慰,“没关系啊!到时候我们可以写信,以后交通也越来越方便了,你们可以来我的小医馆度假,我也可以回来看你们呀!”

话虽如此,赵晓梅叹了口气,把脑袋靠在她肩膀上:“…想想以后要分开,心里就怪不好受的。”

周小玲也靠了过来,“就是…”

时夏伸出双臂,搂住她们的肩膀,用力晃了晃,“哎呀,还有好几年呢!现在想那么多干嘛?说不定到时候你们俩也嫌京城卷得厉害,跑来跟我一起当咸鱼呢!走吧走吧,下馆子去,我请客!”

“那不行!”

“各出各的!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就是!”

三个姑娘笑闹着,互相搀扶着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迎着天边最后一道霞光,嬉笑着朝出口走去。

日子在忙碌的学习和偶尔的闲遐中过得飞快。

举报信寄出大半个月后的周日,时夏又去找小梁。

奇怪的是,她在那巷子附近转了好几圈,都没看到小梁那伙人的影子。

扑了个空,时夏也没太在意,索性绕道去了红星轧钢厂后面的筒子楼。

正是周日午后,不少婆婆婶婶在树荫下乘凉、闲聊。

时夏放慢脚步,假装路过,耳朵却仔细捕捉着议论声。

“……可不是嘛!时大海,纪委都介入了,正在隔离审查呢!”

“他那个儿子不光停职检查,媳妇正闹着要离婚呢!”

“这一家子,…唉,时老爷子那么爱面子一个人,听说气得血压都上来了,躺床上好几天没出门。”

“你们说这举报信是谁写的?可真够厉害的,一举报一个准儿!”

“那谁知道?反正啊,他们这回算是臭大街了,这厂里是待不下去了,文档上也得记一大笔!”

时夏顿时了然。

怪不得时家人这段时间如此安分,原来是自身难保。

她得意洋洋地想,看来,自己的暗箭放得又准又狠。

虽然没能从小梁那里得到关于叶皎月的最新消息,但暂时解决时家这个近在眼前的麻烦,还是让时夏心情大好。

至于叶皎月…要是真敢把主意打到她头上,那就尽管放马过来好了,大不了就硬碰硬地杠上一次。

——

端午节前,时夏收到张无忧发来的电报。

“端午次日中午 校门口等我 务必 想你 无忧”

时夏看着这封电报,差点笑出声。

这个年代的通信是真不方便,再加之学校严格的门禁,张无忧这个校外人士想见她一面,还得象模象样地提前预约。

赵晓梅看见时夏对着张电报纸笑得眉眼弯弯,心领神会,用肩膀撞了她一下,“笑得这么甜,是你那个长得特别精神、从海市来的‘朋友’,要来找你啦?”

时夏把电报折好收起来,故作镇定:“就你话多!快去收拾你的书包,等下去图书馆。”

赵晓梅和周小玲交换了一个眼神,嘻嘻哈哈地不再追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