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 第四十六章 版权

第四十六章 版权

90年代是港岛、湾省和内地三地娱乐圈发展较为均衡的一个年代。

港岛是时尚前沿地,湾省是流行大本营

在华语乐坛,内地虽不及港岛的时尚和湾省的流行。

但有京城这个根据地,原创流行音乐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但是,在1997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种均衡即将进入一个洗牌过程。

传统唱片业走向滑坡,内地经济得到提升,港台翻唱之风开始刹车。

乐坛的地域边界不再明显……种种因素,导致华语乐坛一场大洗牌在所难免。

而这场洗牌的结果,方冬升无比了解。

以原创为最强武器的新世纪中国台湾音乐人异军突起、以周董、王力红、陶哲等为代表。

力压港岛和内地,唱起了21世纪华语乐坛的主角。

如果说方冬升要去台娱,大概也会走一条音乐人的道路。

毕竟这是湾省公认的出道最快的捷径,找几个人随随便便搞个组合嘛。

就叫飞轮海吧,抄几首歌火了之后,再去演电视剧。

就随随便便演个《流星花园》好了,琼谣剧就不演了,否则会被后人指着鼻子骂脑子不正常。

然后单飞发展,开公司,泡女人。

智玲姐姐、郭碧亭,还有舒棋,过来给老子含!

“葛格,你在想什么?”

方冬升陷入美好畅想的时候,被小台妹拉回了现实。

“宝岛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肯定会过去的。”

“再过几个月就是我十八岁生日了,你会来陪我一起过生日么?”

“这个嘛,到时候看我的工作安排吧,好不好?”

“那好吧。”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小台妹的心智到底比同龄人早熟,并没有逼迫让方冬升。

接下来的两天,方冬升带着小台妹在羊城转了一遍。

包括她心心念念的辣条,终于在最后一天晚上的小吃摊旁吃到嘴了。

有意思的是方冬升以为辣条早就存在了。

搞半天才发现,他记忆里的那种辣条,根本就没有诞生。

现在大家伙吃的是辣条的前身酱干、辣干子。

用面粉和水为主要原料的辣条,要等到明天才能诞生。

当然,各地都有类似辣条的小吃,只是并未以此命名罢了。

小台妹吃的满嘴流油,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好次、好次、就是有点辣。”

站在小吃摊旁,小台妹不顾形象的吸溜着嘴。

“等以后这种小吃出了包装袋版本的,我就寄给你一些,呵呵……”

正说着话,方冬升的手机响了。

“方导,你现在方便通话么?”

听到是李盟的声音,方冬升一个激灵,应该是电影那边有消息了。

“你好李厂长,有事儿您说。”

“剧本我们已经上会研究了,大家都挺喜欢你的剧本,可以准备着手拍摄了。

不过……”

方冬升心里一咯噔。

“算了,明天早上你跟阿淦来一起趟厂里,有些话当面说比较好。”

“好,那我明天早上过去。”

……

“二十万?!”

“80分钟的长电影,二十万的预算?

欺负人,东升咱们走,不拍了!”

第二天一早,方冬升和张淦仁早早的赶到珠影厂李盟的办公室。

听到李盟的话,张淦仁气得当场在老登面前蹦迪,就差骂人了。

如果说之前的三十五万还能勉强接受,但是现在二十万拍电影……

李盟有些惭愧的站在那里。

会上再争取一下,能不能从另外一部电影上多分配点过来。

搞个四十万肯定没问题!

结果不仅没拿到那五万,竟然还被对方吸走了十五万!

看着暴跳如雷的女婿,李盟静静的站在那里:

“你江叔是下一任厂长候选人。”

“这和厂长候选人有什么关系……”

说到一半,张淦仁想到了什么,突然停下来,脸色阴沉:

“江栋梁把那十五万的资金挪过去了?”

李盟点了点头:

“从来就没说过两部电影是平均分预算资金,而且老江的人拍的还是部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珠影厂的拿手好戏。

更何况还是下任厂长的嫡系要拍,资金当然要往那边倾斜。

之前方冬升就听说国企内部斗争激烈,没想到居然让自己摊上了。

李盟摇了摇头,道:

“不过也有一点好处,之前厂里的导演们听说找外人拍片子,心里不得劲儿。

虽然明面上没说,但私底下没少找厂长发牢骚。

这回听到只有二十万的预算,嘿,没人敢提了。”

李盟一直在注意方冬升的表情变化。

听到预算变少时,他有些失望。

但仅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就很快调整了情绪。

跟自家这个上蹿下跳的狗女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简直就是班子会上的老家伙。

“李厂长,我有个想法您听听是否合理。”

“你说。”

“二十万拍摄资金太少,为了拍好这部电影,我个人愿意注资十万块到电影里。

但是师出无名……就当是电影厂把《爱·回家》的国外版权卖给我,怎么样?”

闻言,两人都惊讶的看着他。

“东升,你有啥想不开的嘛,这么搞没有任何意义!”

“阿淦说的对,十万块毕竟不是小数目,不值当。

咱们可以再换个其他的剧本,不一定非要往里砸钱。”

1997年的十万块,放在普通人家里就是一笔巨款。

要知道现在的人们打工,一年省吃俭用都未必能攒一万块钱。

至于方冬升说的国外版权的事儿跟十万块钱比,简直就不是事儿。

谁都知道拿奖之后好卖钱(国际大奖),但是你也得能获奖啊!

这玩意谁保证一定能获得国际大奖,或者说票房大卖?

在李盟的眼里,方冬升现在就是脾气上来在宣泄不满。

你们珠影厂不给我钱,好,那我就自己砸钱!

刚才还夸你坐得住有城府,现在一看,还不如上蹿下跳的狗女婿。

但是此时的方冬升却是无比的冷静,甚至有点想笑。

这可是堪称韩国票房奇迹的电影,日本、新加坡无数观众为之落泪。

十万块钱买下它的国外版权,跟电影厂做个交割,不比之后《那人那山那狗》九万块卖掉版权值?

电影上映后就是,珠影厂想要的奖,哥们在国内给你拿。

至于国外票房……你们就甭想了。

白纸黑字咱们必须搂明白!

方冬升想了想问道:

“电影厂可以这样操作吗?”

“从来都没有人这么做过,但是现在电影厂改制了,市场化运作,一切都能谈。”

见方冬升决定投资,张淦仁不再劝说,提出疑问:

“国外版权的事儿,江栋梁不会从中作梗吧?”

“他为什么这么做?”

“你是副厂长,他也是副厂长,你们不是竞争关系么?”

“就不存在竞争……反而我提出了这个要求后,他还会帮忙推进。”

“为什么?”

“你、算了……你这辈子就只适合跟机器打交道。”

方冬升看向李盟,为难道:

“就算是追投十万块,还是有些捉襟见肘,李厂长,您看珠影厂这边的设备和人员……”

“对,不给钱,给人和设备总行吧,你们爱怎么斗怎么斗,电影是无辜的啊。”

张淦仁猛地一下反应过来,看着老登急吼吼的说道。

“行行行,我肯定都会替你们争取,不过胶卷……”

“我们自己买,16可以吧?”

“可以。”

16可比35的胶卷省不少钱,再加之珠影厂的人员和设备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