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这就是戛纳!
关于上流人士的生活。
方冬升这次来戛纳有着更加深度的体验,
毕竟去年在柏林被索尼经典带飞的时候,他只是拿了几个相对来说分量不高的奖
向天际八!
方冬升也不是圣人君子。
除了黑妹和看不上眼的之外,其他的就交流交流。
探探对方的深浅,为以后的合作做铺垫。
三月初,第54届夏纳电影节(2001)公布了主竞赛单元以及其他单元的入围电影名单。
其中,主竞赛单元共入围23部电影。
内地入围的只有一部,方冬升的《小偷家族》。
湾省入围两部,侯孝弦的《千禧曼波》。
蔡名亮的《你那边几点》。
戛纳电影节与威尼斯、柏林所不同的是,它还有次级单元,一种关注单元。
含金量高于柏林、威尼斯的次级单元。
因为夏纳逐年增加的影响力,以至于它的次级单元含金量都要高于某些a类电影金奖。
这个单元以大胆创新和艺术实验性着称,常聚焦身份认同、社会边缘等主题
太笼统,不明白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
今年一种关注单元入围的华夏电影只有一部,关景鹏,《蓝宇》。
入围名单传回国内,舆论顿时精彩起来。
入围了,又入围了!
“方冬升入围三大电影节,仿佛探囊取物。”
“不是,这欧洲三大电影节是方冬升的后花园还是自留地,怎么一拍电影他就能入围?”
“唉,有的导演拍了十多年电影,连入围其他单元的机会都没有人比人气死啊。”
《跟他生在一个时代的导演,是不幸,也是幸运》
南方都市报一则标题扎眼报道,引起业内震惊:
初春三月,当方冬升再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消息传回国内,舆论场瞬间沸腾。
热议的背后,藏着一个让同代导演们五味杂陈的现实。
跟方冬升生在一个时代,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说不幸,是因为方冬升的存在,象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给同代导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报道客观的细数了方冬升出道以来的获奖电影以及相应的票房。
众人这时才发现,方冬升的每一部电影要么拿奖,要么高票房。
要么得奖、票房兼顾。
就连《车四十四》这样的短片,都拿了威尼斯的短片金奖以及改编成的长片电影在北美热映。
“说真的,能做到这一步的人,除了天才,我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来解释。”
有人看完报道之后,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南方都市报的主要阵地在南方,准确来说是复盖珠三角局域。
但事实上,它的一些深度报道受众是全国人民,再加之互联网上小范围的传播。
关于方冬升的这篇报道一下子就火了,不少媒体也在转载发刊。
报道的最后,南方都市报的编辑总结道:
“—在2001年这个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年代,方冬升就象一个标杆,聂立在同代导演们的前方。
他的存在让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让许多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同时,他的才华和成就也点燃了更多导演的创作热情,推动着整个华语电影行业不断向前进步。
或许,这就是跟他生在一个时代的导演们最真实的写照在不幸中抵砺前行,在幸运中汲取力量。”
“怀,汲取个蛋的力量,妈的,一个农民工、乡巴佬有什么好吹的,南方都市报收钱了?”
黔州,青岩古镇。
陆捧着一张从城里买来的报纸,看着报纸下方的文章来源:
转载《南方都市报》。
他气不打一处来,用力的将报纸揉成团。
《寻枪》的剧本已经备案通过,接下来就是拍摄了。
于是姜闻带着他四处堪景,这是第三站,赣州。
姜闻对这里非常满意,在这里待了一周,他整天上山下乡的窜着,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子,就定着这里吧,挺符合剧本的情况。”
姜闻拍了拍手,从远处赶来。
“哦哦,好,也行,我看着也挺好。”
陆扶了扶眼镜,笑着说道。
“要不然去陕省怎么样?那里的黄土高坡,我觉得也不错。”
姜闻突然问道。
“也行,荒凉苍茫,挺有意境。”
陆点头。
见他这样,姜闻摆了摆手,道:
“就定这里吧,不来回折腾了。”
“呵呵,都行。”
你他妈在这儿搞服从性测试呢?!
陆已经摸清楚姜闻的脾气了。
这人属驴的,你得顺着他,否则他就要脾气暴躁,卸磨罢工。
开始陆还试着反抗,结果被姜闻一顿劈头盖脸的。
关键姜闻说的东西还都是对的,比他在书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具可操作性。
然后,陆就歇逼了。
说也说不过,骂也骂不过。
算了,还是在心里默默扎小人,请求天皇保佑,让姜闻服从自己的命令吧—
不仅陆在骂,国内的某位提着裤子的冯姓导演也在骂。
京城某高档会所内。
“按我说,这群无良媒体都他妈傻逼,一杆子打死一船人,踩一捧一—
不对,是踩了所有人给他做嫁衣。”
小钢炮怀里揣着个长相漂亮,身材高挑的女人,一看就是车模或者外围。
他喜欢玩野模或者小明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比那些大明星干净。
小王跟小钢炮不一样,他就喜欢有名气的。
比如,此时的他手里就绽放着一朵白莲花。
这莲花座,大王坐的烫屁股,换上小王,坐的心安理得。
“冯导,报道说的是“同代”导演,不是“同时代”导演,这还是有区别的。”
“这他妈的有什么区别,算了,你们跟郑主任合作的那电影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小王来劲了:
“我们要拍的这个电影,融合中西文化,还有华夏传统刮痧,请了港星梁嘉辉做男主角。
老外不就喜欢咱们华夏这一套嘛,说不定明天欧洲三大哥们儿几个也能去溜达溜达。”
小王说的是郑小龙导演的电影《刮痧》。
紫禁城影业占大头,华艺兄弟跟投,是今年的重点项目。
看着小王喜形于色的模样,小钢炮心里唻了一口:
出息,就只想着去三大上溜达,居然连拿奖的心思都不敢有!
鬼使神差的,他的目光落在了白莲花的大扎—旁边的新闻报纸上。
那是方冬升面对采访看着镜头,自信的微笑。
这小子跟自己一样的出身,甚至还不如,
可他却活成了自己最他妈羡慕的样子—
当方冬升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都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
“不是,你们这吹的也太厉害了吧,我看着都害臊,别引起同行的反感—”
“他们都是玩文本的有分寸着呢,再说了,你在戛纳为国争光,我们在国内摇旗呐喊,很正常嘛。”
老王理所当然的说道。
南方都市报是珠三角最具影响力的纸媒,跟珠影厂同属一个宣传系统,
两家关系密切,登报小小的宣传一下,丝滑流畅,没有任何阻力。
方冬升挂断电话,摸着下巴,总觉得有种半场开香槟的感觉反正他这边能做的都做了,该睡的也都睡了。
听天由命呗,反正看乔戈里峰在戛纳如鱼得水的样子,应该问题不大。
距离电影节开幕式还有一周时间,这座小城汇聚了全球各地的人们。
同时,五、六月份也是戛纳的旅游旺季。
它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阳光充足,
电影节举办的五月,平均气温在15-24c左右,温暖宜人。
海风轻拂,舒适的天气为电影节的户外活动和红毯环节提供了绝佳条件。
同时它也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
清澈湛蓝的海水与岸边的棕榈树相映成趣,
海滨大道两侧遍布着豪华酒店、高档餐厅和精品商店,充满了浪漫而奢华的气息。
城市虽不大,但布局精致,兼具自然风光与都市魅力。
“哥!”
方冬升坐在沙滩上欣赏享受着海风吹拂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急切欢喜且熟悉的中文呼喊。
摘掉墨镜回头看,朝他走来三个人,一个身材魁悟,长相硬气的男人。
一个白面书生,穿着西装文质彬彬的男人。
还有一个,就是大声呼喊,正兴奋的朝他挥手扑来的“二哈”。
方冬升站起来,笑着伸出手,跟白面书生握手:
“你好关导,久仰大名。”
“呵呵,还是方导你轻松自在啊,以逸待劳,必能大胜。”
来人正是《蓝宇》剧组的导演关景鹏,男主角胡君和刘哗。
方冬升依次和两人握手,至于刘哗,这货已经占领了方冬升的沙滩椅。
说着,方冬升将目光挪在胡君身上:
君儿,辛苦你了。
导演关景鹏出柜,师弟刘哗也在一边虎视耽耽的凯着—
关于《蓝宇》这部电影,后世互联网上玩的最多的梗是:
拍完电影刘哗入戏太深,导演关景鹏给他提了几条建议:
1、一年之内不要和胡军见面。
2、之后几年不要接同类的剧本了。
所以后来刘哗有一阵经常接硬汉角色就是这方面原因方冬升看了眼欢快的跟二哈一样的刘哗,只能说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刘哗接硬汉角色是因为他本身就想转型。
早年因他本人演太多忧郁的角色,导致外界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他就是所谓的忧郁小生。
其实不然,他本人性格非常跳跃,参考他早年间在微博上的发言—
演员只是为角色本身服务而已。
不过,《蓝宇》在港台地区公映后。
胡君被湾省钙哥们评为十大梦中情人之一,且是唯一的大陆男星。
四人寒喧了一会之后,关景鹏便带着两人离开。
刘哗依依不舍的跟方冬升告别。
看着他那迷离的小眼神妈的,刘哗不会真的入戏把自己当钙哥了吧?
《小偷家族》剧组很快也都陆续赶到。
巩丽从港岛出发,先来到戛纳。
紧随其后的是张涂仁、郭雷都到了。
范兵兵正在港岛拍摄《功夫足球》。
小曹俊和扬紫太小,金雅勤老太太年纪大,都没有过来。
李宝田则是有片约,也无法到场。
当地时间,5月9日。
海风里裹挟着比往年更炽热的期待。
棕榈树影被电影节宫门前的聚光灯拉得老长。
红毯两侧的护栏外,人头赞动。
法国本地影迷举着《电影手册》的旧刊,粉丝们则是举着各自偶象的名牌或者海报。
相机快门声和镁光灯的闪铄连成一片。
当明星们一个个出现在红毯上时,人群里爆发出各种语言的欢呼。
方冬升和巩丽携手出场。
旗袍修身的设计贴合巩丽的身体曲线,将她的高挑的身材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方冬升则是一袭裁剪得当的黑色西装。
两人挽手而行,立刻吸引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方!你一定是最闪耀的东方天才导演!”
“好漂亮啊,天啊,巩丽,今晚红毯上绽放着的东方美人。”
“我想,这一定是今晚红毯上最养眼的一对。”
除了粉丝们的欢呼喝彩,记者们也连忙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
去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和最佳金熊奖电影的导演联袂征战戛纳。
这是何等的热血!
在热烈的欢呼声中,方冬升和巩丽总算是结束了红毯项目。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方冬升总觉得刚才走红毯的时候,巩丽在蹭自己。
方冬升警了她一眼,或许是因为太大,不小心蹭着了?
“第五十四届戛纳电影节正式开始—”
《红磨坊》这部电影真的很闷,当然,这也符合戛纳一贯的风格。
有意思的是,在本届电影节上,方冬升还看到了来宣传电影的李联杰。
开幕式结束之后,则是为期十二天的影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