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时间,《狙击电话亭》完成了全部拍摄。
杀青
这次来好莱坞的拍摄,方冬升有种当初刚到京城拍摄《车四十四》的感觉。
跟短暂的拍摄周期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了解。
尤其是张淦仁和郭雷,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
原来好莱坞的每一场拍摄,都是经过许多遍的设计,时间拿捏的十分紧凑。
环球的制片团队,宁愿花三天做预案,也不愿在拍摄时多耗一小时。
每多拍一分钟,背后是场地租贷、设备折引旧、团队薪酬的连锁成本。
作为导演,方冬升最初拍摄的时候,下意识想掌控全场。
他习惯亲自调整演员台词,甚至帮灯光师移动柔光罩。
但开机第三天,制片人就拿着工会合同找到他:
“导演先生,调整灯光设备属于电工组的工会权限,这会引发罢工风险。”
好莱坞工会体系相当成熟,每个工种都有严格的权责边界。
与国内“导演说了算”的创作生态形成鲜明对比。
更让他们俩大开眼界的是后期协作系统。
每天拍摄结束后,素材会实时分发,剪辑师、调色师、音效团队同步开始工作。
导演第二天早晨就能看到初步处理版本。
很清淅的感受,在国内拍电影,后期像拼图,缺了一块就只能等。
但在好莱坞,所有人都在并行作业,像流水线分拆工序。
“好莱坞的效率不是靠灵感,而是靠像钟表齿轮般咬合的流程。”
张淦仁感慨道。
方冬升点了点头,道:
“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技术可以靠时间发展。
但是理念的革新需要先打破固有思维的壁垒。
他们的工会体系,表面是条条框框的限制,实则是用明确的权责划分。
让每个工种都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极致。”
当然,严格的工会什么的方冬升觉得不适合国情,虽然横店也有演员公会。
工会和公会,区别还是很大的。
明眼人都明白,公会只是娱乐性质的花架子而已,如果说非起到了什么作用管理群演算不算?
得益于精密的体系高效运转,《狙击电话亭》杀青半个月后的时间里,影片全部制作完成。
按照之前的约定,方冬升作为导演和编剧,享有优先剪辑权。
只要通过后期团队、环球审片委员会的审核,电影即可上映。
相反,就只能按照后期团队的想法来完成电影。
其实这两种方法,无外乎都是为了电影好,为了获取更高的票房—
所以,当方冬升的版本交出去审核的时候,环球影业火速通过。
就连唐娜看待方冬升的眼神都变了:
“方,你是对的,审片委员会没有经过任何的尤豫,直接通过了你的版本。
你真的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太多太多。”
开玩笑,他直接照着原版剪的视频,你以为原版剪完之后就不用动了?
看似一段简短的剧情,实际原版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
既要服务于剧情还要拿捏观众的观影心理,同时还要兼顾市场导向。
方冬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抄作业,能不对么?
市场永远是对的啊!
“那是我的幸运。”
方冬升低调的说道。
唐娜摇头,看着方冬升的眼晴,肯定道:
“不,这是实力的体现,弗兰克看完之后,当即拍板决定通过。
同时,他还建议我们要专门搞个新闻发布会,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人,
我们的电影即将上映。”
“当然,需要我配合的话,尽管开口。”
搞宣传曝光嘛,而且还是以方冬升的首部好莱坞电影为噱头。
环球影业的经典套路。
线下的新闻发布会上,方冬升以导演的身份向到场媒体介绍《狙击电话亭》的大致风格以及进度。
演员们则是在台上挨个亮相,不过记者们的注意力显然都放在方冬升的身上。
“作为少数在好莱坞执导商业片的华夏爱导演,并且还是第一次在好莱坞执导,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在好莱坞执导商业电影,请问您有压力么?为什么不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文艺片呢?”
“请问这次电影拍摄结束之后,您后续还有在好莱坞拍摄电影的计划么?”
记者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方冬升则是全程配合着回答。
至于最后一个,方冬升想了想,缓缓道:
“好莱坞目前是全世界的影视中心,它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创作者。
我很喜欢这里,同时我也喜欢借用镜头与观众们交流,所以我在好莱坞同时注册了许多的剧本。
期待将他们一一拍成故事,同全世界的影迷们朋友们交流。”
好莱坞的电影创作遵循“故事为王”的原则,剧本正是故事的“蓝图”。
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独立佳作,其内核吸引力都源于剧本所构建的世界观、人物弧光和情感冲突。
可以说,好莱坞的工业化、商业化、艺术化成就,都创建在对“好剧本”的极致追求之上。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好莱坞,编剧罢工能对整个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剧本一旦“停摆”,整个电影工业的根基便会动摇。
所以,方冬升在拍摄《狙击电话亭》的同时,自己也没闲着。
将脑海中未来的优质票房的电影一一誊写出来,之后再将剧本故事注册。
当然,也要避开许多有原着小说改编的电影。
比如《漫威》《dc》系列,这玩意你怎么改?
除非收购了这两家,但话又说回来了,就那么容易收购么?
还不如多“创作”点其他剧本,数量也可以干掉质量的嘛。
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方冬升便带着郭雷张淦仁回国。
环球影业的宣发部门已经介入工作,剩下的就静等上映即可。
至于路演之类的,这个级别的电影,路演效果不大。
更何况电影的主演并没有太强的票房号召力。
方冬升没有直接回京城,而是选择前往港岛。
周星弛的《功夫足球》已经开启小估摸的点映,即将全面上映。
周星弛算是贯彻港人导演的拍摄风格,快!
电影从拍摄到上映,还不足四个月的时间—
电影院里,方冬升完完整整的将《功夫足球》从头看到尾。
大部分的场景跟记忆中的都一样。
只是某些讽刺国足的段子改了,赵v换成了范兵兵。
其他的还是浓浓的周氏喜剧风格。
“方导,你觉得怎么样?”
周星弛看着方冬升问道。
“我觉得不错,周导我觉得这将是你的又一代表作。”
方冬升缓缓道。
周星弛笑了笑,道:
“方导过奖了。”
他的视线飘向银幕上还没完全暗下去的片尾字幕:
“其实改那几处剧情,包括电影名字的时候,我尤豫了很多次,也跟自己做了很久的斗争。”
方冬升挑眉:
“是担心少了那几句,少了点味道?”
“差不多是这意思,不过现在看来,效果没有太差。”
方冬升决定给予纠结的周星弛一番肯定:
“放心吧周导,有的时候,你的名字就是许多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动力。
更何况修改之后的《功夫足球》少了点批评的尖锐,多了些阴阳怪气的幽默。
这更符合你的风格—不,我是说电影风格,呵呵,没有上升到导演本人。”
好险,差点把心里话说出来。
周星弛“幽怨”的看了他一眼,投资人就了不起啊。
我怀疑你在当面阴阳怪气我—
“哥,你觉得我演的怎么样?”
出了电影院,范兵兵拉着方冬升的骼膊,撒娇道。
口罩将她大半张脸遮得严实,只露出一双大眼睛扑扇着。
她眼尾微微上挑,像含着两汪浸了蜜的春水。
方冬升忽然想起电影里她射门时瞪圆眼睛的模样。
此刻这双眼睛里少了戏里的野气,多了点怯生生的期待,让人挪不开视线。
“恩,以前你叫范巨星,现在可以叫你,演员范兵兵。”
方冬升笑着说道,目光不经意扫过她身上那件米色风衣。
腰带松松系着,刚好勾勒出纤细的腰肢。
往下是挺括的裙摆,走动时露出一截白淅的小腿。
虽然踩着双简单的白球鞋,但却透着股鲜活劲儿这是属于年轻女孩的身段,利落又饱满,像初春刚抽出的柳条,藏着蓬勃的生气。
可从其顾盼生辉的眉宇间,又能找寻到后世那股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姑娘真的长大了啊—
7月10号,方冬升以投资方的身份出席《功夫足球》的首映典礼。
港岛、内地同时上映。
而且在中影和银督机构的支持下,《功夫足球》的宣发做的轰轰烈烈。
几乎人人都知道周星弛的新电影要上映了。
而这边越热闹,港岛向子就越发的沉寂。
当然,也有不知死活的媒体去主动cue向子。
向子:
“啊,上映了?这阵子在忙其他的事儿,那就祝他票房大卖啦。”
记者:
“那您还记得之前说过要封杀这部电影吗?”
向子:
“你可不要乱说哦,现在是法治社会了,讲什么打打杀杀的,我还有事儿,先走一步”
向子很郁闷,但也无力宣泄。
人家电影都上线了,他能怎么办?
让新义安的兄弟们冲了银督机构还是中影集团?
妈的,想吃花生米了是不是?
周星弛在港岛走的是银督机构的路子,在大陆背靠的是中影集团。
无奈。
相对来说,《功夫足球》的另一个出品方,冬方映象就好拿捏多了。
可他妈的关键方冬升这逼不混港岛啊。
就是不知道他参不参加今年的金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