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了很多关于他的假新闻或者谣言。
但在此之后不久后的夏天,他却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负面新闻。
“变童事件”突然爆发。
正在国外进行全世界各地巡演的迈克尔·杰克逊突然面临变童案指控。
巡回演出受到影响,最终因此在年底提前结束巡演并回国接受此案的调查。
一直到他死,都没有被洗刷掉该事件的屈辱。
也正是因为发生了这件事,往后的几年,不断有接二连三的类似事件发生在他身上。
至于为什么说“变童事件”是对他的诽谤?
承认当年他被父亲指使和诬告,只是为了讹取巨额赔偿金。
随后fbi也公开了调查结果,证实了杰克逊的清白事实上,在当年迈克尔·杰克逊被数次诬陷。
法院当时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杰克逊做了违法的事儿。
虽然所有案件都不了了之,但大众对其恶意的猜测、调侃以及各种负面不实的报道仍旧如骨之蛆,跟随其至死亡。
并且通过电影艺术加工,男主角的遭遇和处境以及下场,比他还要绝望,还要令人室息。
它就是丹麦电影《狩猎》。
许多人对这部电影的名字不熟悉,但是电影中有句经典台词:
“那些孩子甚至连你家地下室墙是什么颜色都说出来了”
“可是我家根本就没有地下室”。
故事发生在一个看似宁静祥和的小镇,主角卢卡斯是一位温和善良的单身父亲。
他刚刚经历了离婚的变故,正努力争取儿子的抚养权,在镇上的幼儿园担任老师。
卢卡斯性格温吞,为人和善。
在幼儿园里,他不仅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还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孩子们眼中的“好好先生”。
也因此深受孩子们和同事们的喜爱。
然而,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份平静。
幼儿园里一个名叫克拉拉的小女孩。
因对卢卡斯表达好感被婉拒后,出于孩童的懵懂和报复心理。
向园长编造了卢卡斯对她进行不当行为的谎言。
克拉拉的谎言细节虽漏洞百出。
但在“保护孩子”的恐慌情绪蔓延下,谣言迅速在小镇发酵。
曾经的朋友、邻居、同事纷纷对卢卡斯投来怀疑和敌视的目光。
他被幼儿园解雇,遭到社区居民的孤立、辱骂甚至暴力攻击。
家被砸毁,爱犬也被残忍杀害。
即便后来克拉拉说出真相,证明卢卡斯是无辜的,小镇上的人们也难以真正原谅他。
偏见和伤害如影随形—
许多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在观影中乃至看完电影好长一段时间内。
都经历着“心塞”程度加剧的过程。
甚至最后,会跟随圣诞节时男主角卢卡斯在教堂爆发那一瞬的状态。
而进入心理崩溃边缘的感受《狩猎》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冤屈的故事。
它更象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道德的脆弱、信任的珍贵以及社会偏见的可怕。
其内核聚焦于人性偏见、群体盲从、道德恐慌,及“儿童不会撒谎”思维定式的反思等。
从社会与人性维度出发,展现谣言或未经证实的指控会怎样伤害一个无辜者。
以及对人性、社会道德相关的普适探讨。
当然,方冬升也对剧情做了适当性的轻改编和软植入。
比如,电视里播放的选举剧情:
2000年小布希与戈尔激烈的总统大选后,各类争议延续到2002年中期选举。
两党互相指责时有虚假消息流出。
《狩猎》中克拉拉的谣言起初能被轻易采信,类比选民、媒体初期易被选举季谣言误传。
偏见一旦传播,后续纠正真相也难扭转选民既定印象。
相似于美国选民被谣言左右,后续即便辟谣,群体偏见也易使阵营对立态势持续固化当然,这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持续印证和软植入嘲讽。
就象《阿甘正传》里的电视机播报和报纸刊登一样。
事件可以一带而过,为剧情的发展做铺垫“方,这部电影需要一个非常优秀的男主角,你有想好谁来出演么?”
唐娜拿着剧本,看着对面的方冬升问道。
原版电影的男主角是《汉尼拔》的主角,丹麦着名演员麦斯·米科尔森。
粉丝们亲切的称呼其为“拔叔”。
也有调侃说,正是因为在《狩猎》里受到了太多的委屈和误解。
不过现在的“拔叔”在好莱坞可不具备任何的票房吸引力。
他要到2004年才首次亮相好莱坞。
凭借在《亚瑟王》中饰演的特里斯坦角色崭露头角。
这个角色因其深度和魅力深受观众喜爱,在当时的好莱坞只能说算是小有名气。
冲奖,尤其是冲奥,不仅要看电影内容的深度,还要有一定的票房基础。
所以,方冬升需要个有一定票房号召力,但是又不贵的演员担任主角。
至于其他的角色和拍摄制作,说实话,这部电影花不了多少钱,
它在2012年上映,制作费用大概是380万美元,但却拿下了全球1400万美元的票房。
有意思的是,环球影业后来也出过一部同名动作惊悚电影《狩猎》。
制作费用1400万美元,结果全球票房只有651万美元“男主角,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你觉得怎么样?”
方冬升报出了两个在好莱坞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的男演员。
他自己估算过,这两位的片酬差不多。
根据现在的行情,大概在800万一1000万美元之间。
按照文艺片砍一半的说法,最终在400万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好莱坞,对于文艺片演员们有比较高的自主定价和出演的权利。
不象商业片,片酬相对固定报价。
演员是否出演还要经过经纪公司的“科学推断”。
所以,如果片酬在400万左右是否还有下探的空间,那就得看演员的须求以及和导演的谈判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找到有名气的演员后,能够从电影公司那里拉到更多的投资。
卢卡斯作为小镇普通人前期展现的亲和力他完全没问题。
他也能饰演出被谣言吞噬后的迷茫与反抗,毕竟皮特在《燃情岁月》里那种“隐忍的孤独感”与卢卡斯被群体孤立的状态高度共鸣。
更何况,他现在处于从“当红小生”向‘实力派演员”的转型的关键期,他需要卢卡斯这样的角色。”
而且擅长刻画角色的内心挣扎,能让观众共情角色的无力与倔强。
至于在票房号召力方面,诺顿在1999年凭借《美国x文档》提名奥斯卡金象奖最佳男主,还跟皮特公共同出演了《搏击俱乐部》”
最终,她总结道:
“皮特的大众亲和力能强化角色初期的被信任感。
诺顿的则更擅长挖掘角色被谣言裹挟的心理阴影。
不过,在票房号召力方面,皮特更胜一筹。”
这就是方冬升完成剧本之后,第一时间找到唐娜的原因。
她总是能第一时间给出相当适中的建议。
“我觉得你的分析非常专业唐娜小姐。”
方冬升笑呵呵的说道。
“所以,方,你最后的选择是?”
唐安搅动着杯子里的茶水,老外好象喝什么东西都象是在喝咖啡,
“唐娜小姐,我觉得我还需要一点时间去确定其他电影公司的想法。
当然,你可以将我们今天的对话和你对这部电影的判断如实的传达给环球影业。
我很期待环球会给予我什么样的支持。”
连去街上买菜都需要货比三家,方冬升当然也不例外。
“好的,方,我会尽快给你答复,希望我们还能继续合作下去。
说实话,《狙击电话亭》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但我觉得《狩猎》的成就不会比它低。”
“我也希望如此。”
方冬升又联系了几家电影公司,包括华纳兄弟、迈克尔梅、派拉蒙等等。
好莱坞也不是什么密不透风的墙,相反,消息在这里最不值钱。
方冬升要拍新电影的事情立刻就在好莱坞传开了。
期间,也有一些规模比不上八大,但在好莱坞也有一片自留地的小电影公司主动找上方冬升。
如今的他就象是一块香饶饶,谁都想掺和一脚,跟着他赚点钱。
明摆着的嘛,既拥有票房号召力又有文艺片资深经验。
在资本的心里,方冬升拥有相当高的地位,
嗯,高级的赚钱机器。
不仅是资本主动找上门,这两天,方冬升更是接到了不少演员的简历投递。
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在好莱坞的演员跟在横店影视城趴活的群演其实区别不大。
都是讨碗饭吃,谁又比谁高贵?
当然,好莱坞的女演员似乎更加热情和主动。
方冬升收到的试镜资料里夹杂了不少的示爱暗示,房卡、玫瑰之类的都比较常见。
密码的,还有送原味贴身衣物和四娃的真以为方导的肺是铁打的,不会真菌感染啊?
方冬升在好莱坞“选妃”的工作并未进行太久,突然就接到了国内的电话。
“冬升啊,你要不要回来一趟。
《一次别离》入围了最佳影片等八项大奖。
金鸡评委会那边来电话了,问你能不能及时赶回来?”
韩山平在电话里问道。
金鸡奖有个尿性,那就是如果当天不出席典礼,就算是你入围了也不会给你颁奖。
方冬升想了想,道:
“我在这边正准备拍摄第二部电影。”
一句话给老韩干沉默了。
上一次打电话的时候,方冬升还在筹备中,现在都准备拍摄了?
你动作要不要这么快啊?
“恩,如果不着急的话,我个人建议你还是回来一趟。”
韩山平在电话里劝说道。
方冬升想了想,目前好莱坞这边的电影公司他都有接触过,剩下的就是整理资料和等待报价。
这件事儿急不得,也没办法催剩下的就是约演员试戏,签订意向合同。
两人都表示有兴趣参与面试,只不过两人一个在国外度假,一个在剧组拍摄。
都需要等他们一段时间。
那就回去看看呗下定决定之后,方冬升便收拾收拾行李,现在家里又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周文琼带着刘茜茜回纽约了,据说正在给刘茜茜办理回国读书的手续。
想到这里,方冬升就有些感慨。
刘茜茜这次回国不知道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毕竟,后世关于她的一些负面新闻,似乎都要从回国的那一刻开始。
什么北电最小毕业生的学历问题、什么国籍问题,干爹事件之类的。
甚至还有最绝的一个,她居然被人质疑性别,说是变性。
可不要以为这是个玩笑,事实上,刘茜茜一度和造谣的那个人对簿公堂,上过电视—
当然,方冬升尊重每个人的命运。
方冬升此次回国非常低调,只通知了林智玲前来接机。
智玲姐姐对于接机和如何服务好“方总”有了一套自己的心得和固有流程。
“看来美国吃牛排喝牛奶的确养人,你这次可比之前久了不少。
智玲姐姐用最的语气说出最猛的虎狼之词。
方冬升拍了拍她那张精致的小脸蛋儿,道:
“怎么说哥们也算是去美国‘留学”了,还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你要不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