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 第240章 英国绅士

第240章 英国绅士

第二天,方冬升起了个大早,赶往酒店旁边的特效工作室。

虽说国内特效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人家好莱坞已经有了《星球大战》

《火星任务》等。

以及重新映制,今年上映的冒险动作电影《金刚》。

特效技术已经达到以假乱真,参加商业大投资大场面的程度。

关于《火星救援》的特效制作方面,唐娜找了三家好莱坞的知名特效团队。

估计也是扑街团队,否则方冬升后世都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不过,唐娜也表示了,这是她能找到好莱坞最专业的团队们。

事实上,还有一个大家所熟知的团队不在这三家的范围。

它的名字叫————工业光魔。

方冬升已经安排哥伦比亚跟工业光魔那边取得联系,最近肯定要去旧金山一趟。

反正多方考察嘛,特效这个事儿有的时候就是个体力活。

需要许多个单位或者人员相互配合完成——

上午在唐娜和海瑟薇的陪同下,方冬升先后考察了这三家好莱坞一线特效制作团队。

怎么说呢,每个公司都展示了如今好莱坞电影工业下及格线以上的成绩。

但还是那句话,以他们目前的实力,接手制作《火星救援》还是力有不逮。

《火星救援》的特效须求,早已跳出2005年好莱坞特效工业的舒适区。

它要的不是奇幻怪兽的夸张奇观,也不是太空歌剧的写意浪漫。

要的是以假乱真到让观众相信人真能在火星活下去的硬核写实。

这恰恰戳中了当下行业的技术短板。

比如第一家团队展示了《星球大战前传2》的飞船模型特效。

金属质感和空战镜头确实亮眼,但负责人摊开手直言:“火星的天空和地形是bug。

1

他们能靠数字绘景画出血红天空,却没法解决实景与cg的无缝融合。

《火星救援》需要以丹霞沙漠实拍为基底,剔除其他色调。

但还要保留岩石的薄雾细节和渐变光影。

而这是需要定制化软件工具。

而2005年的特效团队大多依赖现成合成软件。

根本做不到精准祛色又不丢细节的精细操作————

第二家团队主打粒子特效,但他们的粒子系统只能做简单的飘散效果。

没法仿真沙尘撞击头盔的反弹轨迹,更别说和实景风扇吹起的烟雾精准叠加。

第三家————

三家团队走下来,方冬升心里非常清楚:

不是他们技术不行,是《火星救援》的要求非常严格。

要实景与cg的无缝衔接、要物理级的光照仿真、要大规模流体特效的精细控制————

主流的特效团队根本无法完成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流。

而且这些都不是他们所掌握的现有成熟技术能直接实现的。

谁接谁就得承担超预算、超工期的风险。

一线团队自然不愿冒这个险。

“都不太行————算了,等工业光魔那边的回复吧。”

方冬升对着身边的唐娜说道。

“方,我觉得你的要求太高了,事实上,同类题材的《火星任务》技术就非常不错。

而他们的特效技术就是从刚才的三家里购买的。”

唐娜看着方冬升,一脸认真的建议道。

闻言,方冬升笑了笑,道:“唐娜,《火星任务》已经是五年前的电影了,而且还没有算是他制作电影的时间。

这几年特效技术有了天翻地复的发展,我们不能站在以前的角度看待问题。

你觉得够用,实际上在观众看来就是开倒车,因为同期的电影都在用最先进的特效技术。

是,观众不懂技术,但他们能清楚的感知电影特效场面带给自己的震撼。”

事实上,有很多人都抱着跟唐娜一样的看法。

包括刚才第三家团队的负责人,临走前还拍着方冬升的肩膀说:“先生,电影特效是为故事服务的,不是反过来,观众不会盯着火星上的岩石或者光影而纠结。”

方冬升没反驳他们。

他把手机里保存的一些参考图递到唐娜面前:“你看这些场景,为什么能让观众忘了它是cg?因为把真实做到了细节里。

有些东西远看没问题,可一旦给到近景特写,观众只会觉得假。”

唐娜皱着眉道:“可你要知道,刚才你提出的那些,定制化软件、物理级光照仿真,这些都意味着天文数字的预算。

你只有不到1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光是特效就占了40,再追加的话,发行方那边很难通过。”

“预算可以谈,但标准不能降。”

方冬升收起手机,语气斩钉截铁:“你觉得《火星任务》够用,可五年前没有《金刚》,没有《世界大战》的粒子特效。

观众的审美阈值已经被拉高了,《火星救援》不是靠奇幻场面吸引观众。

它的震撼力恰恰来自真实,让观众相信人类真的能在那样恶劣的火星环境里种土豆、修飞船、活着回来。

如果特效掉链子,这种真实感没了,故事再精彩也没用。”

正说着,方冬升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着哥伦比亚李则楷的名字。

他接起电话,听了两句,眼睛瞬间亮了。

挂了电话,他转身对着唐娜和海瑟薇笑着道:“工业光魔回复了,他们看了我们的剧本梗概和特效须求清单。

愿意接受这个挑战,让我们明天直接去他们的旧金山总部面谈。”

唐娜脸上露出惊讶:“他们真的愿意接?要知道,就连刚才三家都明确说了风险太大。”

“因为工业光魔不一样。”

方冬升收起手机,继续道:“他们是第一个敢用计算机特效做《终结者2》液态金属人的团队。

是第一个把数字绘景和实景融合用到《星球大战》里的团队。

别人怕的技术短板,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突破的机会。”

还有,之前有过约定,华夏的特效团队也要参与到《火星救援》的工作中。

说是工作,其实就是偷师————咳咳,学习。

国内那行业刚起步,连象样的合成软件都没摸熟。

在项目了他们哪怕只是打打下手,也比自己闷头琢磨十年管用。

华夏团队可以负责最基础环节。

比如火星地表的素材整理、简单的抠像打底、道具模型的初步建模。

这些活儿不涉及内核技术,但能让他们亲眼见着工业光魔是怎么处理实景与cg的衔接。

怎么调试粒子参数,怎么优化光照喧染————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带着放大镜”干活。

能偷学多少,全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约好了与特效团队见面之后,方冬升三人赶回酒店,开始准备下午的演员试戏。

下午两点半,三位演员如约而至。

“方,你这个可恶的家伙,你觉得我还有必要再试戏么?难道我不是你的最佳男主角了?”

这货看外表是个十足的高冷美男子,但只要混熟了你会发现他除了逗比,还有些混不吝。

“冷静一下诺顿,你应该也知道,在好莱坞,导演的权利没有制片人大。

我们的制片人建议男主角进行选角,我并没有拒绝的权利。”

方冬升耸了耸肩膀道。

“方,你这个满嘴跑火车的家伙,你说的那是一般的导演。

可你是一般导演么?当然,这些都没关系。

我会用实力告诉你,就算是彼此竞争,我也不会败给任何一个人。”

诺顿这话说的十分狂妄,但却没有人会去质疑。

尤其是在担任方冬升的《一次别离》男主角,并且助力电影拿到柏林金熊之后。

他的名气在好莱坞是更上一层楼————

这俩是一对英国帅哥,也是一对好兄弟。

1990年,19岁的伊万与20岁的裘德在一场电影试镜中相遇。

导演要求他们用20英镑去酒吧体验角色。

两人却直接把钱花在喝酒上,由此开启了数年的羁拌。

第二次见面时,伊万以房子被火烧、天花板坍塌等荒诞理由搬进裘德家。

这段时期的他们穷困潦倒:

凑钱买牛奶、睡地板、在酒吧打工。

两人唯一一次银幕合作是1997年的《快乐的姆吉》。

这是一部短片,他们饰演一对在社会边缘挣扎的兄弟。

后来两人在2000年联名送孩子上学,被媒体调侃为“夫夫育儿”。

裘德曾在采访中说:

如果世界上只剩一个朋友,那一定是伊万。

这种共同的成长经历让他们从伦敦的地下室到好莱坞的星光大道。

见证彼此从青涩演员到一线巨星的蜕变。

当然,关于两人的亲密关系曾引发诸多猜测。

1999年《名利场》封面拍摄中,两人象个孩子一样故意同床而卧、互相依偎,用自嘲化解争议————

至于私底下到底有没有————咳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好莱坞有自己的“军烨cp”。

唐娜选择他们两人是有原因的。

今年即将上映的《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也是他主演的。

业内曾经做过预算,以《星球前传1、2》的成绩,《星球3》的成绩至少6亿美金打底。。

而伊万作为内核主演之一,证明了他“科幻ip扛鼎能力”。

大概属于是“一线标配”,且因国际知名度比如欧美市场,有相当多的粉丝和票房号召力。

这对《火星救援》的全球发行更有利。

“伊万,我觉得我们俩应该拿不到这个角色了。”

“你看看诺顿,他跟方在《一次别离》里的合作非常默契。

而且,我听说华夏是个人情社会”咱们俩个这趟等于白来了。”

他起身拍了拍裘德的肩膀:“我很喜欢这个角色,在火星种土豆、修飞船,听起来不可思议。

它总让我想起我们以前住地下室的日子————”

话音刚落,房间门被推开,唐娜探出头:“该你们了,伊万先生您请进,裘德请稍等。”

“好的。”

伊万朝裘德点了点头,随后深吸一口气,推门走进试戏间。

房间中央只摆了一张折叠桌、一把椅子。

方冬升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剧本,海瑟薇在一旁记录,镜头已经对准了中央。

“你好,伊万先生,请坐。”

“你好导演先生,我已经准备好了,请开始吧。”

伊万坐下来后,看着方冬升说道。

”ok。”

“场景是火星基地第12天,你刚发现储备粮只够撑40天。

此时通信器彻底损坏,全世界都以为你死了。

方冬升的声音很平静:“不用道具,只用台词和眼神。”

伊万点点头,转身背对镜头的瞬间,周身的松弛感骤然褪去。

他走到“虚拟的储物架”前,手指虚虚划过,动作缓慢却沉稳,象是在清点每一包压缩饼干。

片刻后,他转过身,嘴角没笑,眼底却没有绝望,反而带着点无奈的调侃,对着空气————

那是他想象中的记录仪,开口:“好吧,让我们来算笔帐,我有1200卡路里的口粮,每天得消耗3000。

这意味着要么我饿死,要么————我得在火星上当个农民。”

他的语气平淡,没有刻意喧染悲壮,却在说到“农民”两个字时轻轻挑了下眉梢。

有种“被逼无奈却只能认栽”的幽默感。

还别说,这段戏让伊万处理的很好,方冬升感觉还不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