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一拱手说道。
“臣是为我大魏安危而来。”
“事情紧急臣未能提前请示,请陛下治罪。”
曹睿看着司马懿心想你还知道没请示就擅自回京。
可现在正是国家危难用人之际。
曹睿也不好过多苛责。
只能叹了口气说道。
“爱卿何出此言,为国为君朕心慰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责罚与你。”
“诸葛亮施行三路攻我大魏之计策。”
“爱卿于上庸之地先发制人拿下孟达,这才破了一路敌军。”
“要不然再加上孟达这一路祸乱荆州。”
“大魏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
曹睿看着司马懿说道。
“如今多事之秋朕还没来得及重赏与你。”
司马懿拱手深深行礼。
“这是为臣的本分,岂敢言陛下赏赐,能为陛下保一方安宁臣万死不辞!”
“臣正是听到潼关失守、弘农失守这才急急赶回来。”
“现在南方合肥大司马曹休正在带兵马与孙十万的二十万大军对战,战局还未有明显变化。”
“而西面诸葛亮大军压境破潼关、战弘农,现在正与大将军对峙于陕县。”
“诸葛亮大军近在咫尺,而我河北援兵还在赶来的路上,远水解不了近渴。”
“爱卿你说当下如何是好!”
“臣听说陛下已派出华歆前去与诸葛亮和谈,不知可有此事。”
曹睿心中一惊。
和谈并未公开,是朝中机密之事,各地外任大都督、刺史还都没得到这个消息。
而司马懿却知道。
看来自己这位爱卿也是手眼通天。
“知道这事瞒不过你。”
“是的,朕已同意与诸葛亮和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洛阳要是丢失我大魏根基就会动摇。”
“两害相权取其轻,朕现在只能先咽下这口气。”
司马懿说道。
“我主英明,现在诸葛亮大军压境,我大魏又是多面作战无法及时增援陕县。”
“如此这样只能议和。”
“不过议和与议和不同。”
“现在诸葛亮离洛阳只有不到几日路程。”
“现在议和与我军来说就城下之盟,和谈起来对我方很不利。”
“而且诸葛亮也不会把吃下去的地盘再吐出来。”
“到时就算议和成功。”
“如果诸葛亮大军不西撤关中我们也会很被动。”
“失去潼关、弘农这两处险地我洛阳要时时刻刻小心诸葛亮的大军卷土重来。”
“这是陛下最不能容忍的。”
司马懿此言一出正中曹睿下怀。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就是潼关、弘农两地失守。
就算以后和谈成功,只要诸葛亮大军不退,随时可以冲过陕县兵临洛阳城下。
如果不迁都。
自此以后他与洛阳城将活在诸葛亮大军威慑之下。
这是曹睿最不能容忍的。
“爱卿所言正是朕之所想。”
“你有何计策教朕?”
“和亲!”
司马懿说出两个字。
曹睿疑惑的说道。
“和亲……?”
和谈他就觉得够屈辱的,现在司马懿突然提出和亲让他一下没反应过来。
曹睿看着司马懿的眼神开始不善起来。
心说你跑了近千里就给我出这么一个主意。
司马懿却没有理会曹睿那想杀人的眼神。
走近一步说道。
“没错就是和亲。”
“陛下现在我大魏已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你是要脸面还是要祖宗传下来的江山。”
“既然要认怂,那咱们索性就怂到底。”
“而且臣之计策对我大魏有四大利。”
曹睿这才收回锋利的目光慢慢说道。
“仲达试言之。”
司马懿一拱手说道。
“其一利,和亲自古就是善意和平的象征,魏蜀两家和亲可以安其心。”
“到时就是蜀军再想进攻我方他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开战,要不然他们就会被全天下人耻笑。”
“到时天下人都会认为他伪汉皇帝不讲信义,即已和亲又来相攻,到时天下人心就会站到陛下一边。”
“这样我方就有了充足的后援和准备时间。”
“此其人心之利也!”
“其二,我们与他蜀汉皇帝和亲结为兄弟之邦,到时把和亲消息快速传于南方,可以动摇孙刘联盟。”
“同时在建业城制造流言,说我大魏与蜀汉结亲就是为了共同对付东吴,我军出合肥南下,蜀军出永安东进。”
“到时孙权必撤兵自保。”
“此其二利,战略之利也。”
“其三,诸葛亮马上就要兵临城下,如此可使其快速退兵我军以和亲之事与其胆诚相见,我方做出如此牺牲他诸葛亮怎么也要把弘农交还出来。”
“弘农比陕县要容易防守的多,只要弘农交还我方,到时大将军在前线用兵也会从容许多。”
“我洛阳前线就多出一层保障。”
“到时洛阳也就会更安全。”
司马懿一口气说完对着曹睿一拱手。
“此其三利,地利也!”
曹睿说道。
“你这计策虽好可诸葛亮恐怕不会同意。”
“你别忘了,他打的旗号可是王业不偏安、汉那个贼不两立。”
“与我方和亲就意味着短时间内双方修好。”
“诸葛亮未必肯答应!”
“呵呵!”
司马懿一笑说道。
“汉贼不两立与一女子何干!”
“当年汉高祖刘邦与他的几个儿子、孙子还有他的重孙汉武帝哪个不是恨匈奴恨的想食其肉、寝其皮。”
“可这也不影响几代汉帝送出几位公主与匈奴奉行和亲政策几十年。”
“一直到了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以六十年几代人家底才出击匈奴把对方赶去极远之地吃雪喝风。”
“陛下,诸葛亮要的是为刘备和二十四汉帝夺回汉家天下,重造大汉。”
“这些与一个女子没有关系。”
“再说诸葛亮与先……先前董卓之徒可不一样。”
“他是位高权重之臣不假,可他也是个忠臣。”
“像这种牵涉到皇帝的事情,他必要争取他身后那位阿斗的想法。”
“臣曾对诸葛亮多方做过探查。”
“此人行事每当遇到大事车策都要请示皇帝刘禅,争得同意之后才施行其主张。”
“如没有皇帝之诏命他不会擅权自专。”
曹睿一脸不相信的说道。
“仲达言过了吧,那刘禅在蜀中就如吉祥物一般,平日里只知道逐鸡赛犬。”
“朕还听说他的宫门上还写着三块牌子。”
横批:诸事不决问卧龙!”
“这不就是等于所有事都交与诸葛亮去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