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让罗马再次伟大从1784年开始 > 第9章 地图作业

第9章 地图作业

后来,有人测试过欧洲各国野战火炮的射击精度,得出了以下数据,在1000米的射程上,奥地利军队火炮的命中率能够达到40%~70%;在800米的射程上,普鲁士军队火炮的命中率能够达到35%;在950米的射程上,英国军队火炮的命中率能够达到26%~31%;在900米的射程上,比利时军队火炮的命中率能够达到20%。

足以可见,奥地利军队的火炮确实也有自傲的资本。

而奥斯曼帝国现在的轻武器,如燧发枪标准化列装状况要优于俄罗斯,在17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军队就已经几乎全面列装了燧发枪,仅晚于德意志各国。

但是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重武器,也就是火炮体系就很拉垮了,土耳其人拥有大量各式各样的火炮,其中有一些是购买的或缴获的,还有一些是由外国火炮工匠在土耳其的兵工厂里制造的。然而并不存在系统分类:西方火炮的所有类型和土耳其本国制造的诸多类型都出现过。在能够正确理解性能的前提下,由于缴获的西方火炮结构更好,其价值就远远高于土耳其本土火炮,土耳其火炮大多是完全圆柱形的,这虽然让瞄准更容易,但炮管很难使用。奥斯曼帝国对于火炮的铸造也没有一个标准化的体系。

土耳其人在要塞中使用巨大的火炮,弹重可达400磅,但他们也将尽可能多的火炮带入战场,其中有一些火炮非常重。它们的炮架笨重,由水牛拖拽,拖累了辎重车队,令行军变得极其困难,而在战况不利时,就很难拯救这些笨重的战争器械。

自圣戈特哈德会战以来,土耳其人拥有了本国制造的8磅、12磅青铜炮,它们是由意大利火炮匠人彼得·萨尔迪在君士坦丁堡铸造的。弹药总是充裕的,但质量不佳,空心炮弹(hohlgeschossen,榴弹)尤其如此。

总而言之,尽管土耳其人的确是在努力学习、积极引进器物,但轻兵器还好,火炮确实是赶不上欧洲步伐。

后来在19世纪初,一位俄国军官对于奥斯曼帝国军队的看法与奥地利毫无二致:“土耳其人和其他所有东方民族一样,偏好骑兵而非步兵。他们的枪支比欧洲枪支更长、更厚、用更好的铁制备,但射击速率缓慢。土耳其步兵装填、射击异常缓慢,在俄军骑兵面前其火力不值一提,平庸的骑兵对付他们时都能够取得巨大胜利。”

总而言之,土耳其人的长管步枪让他们的射击颇为精准,但也令装填耗时骤增。

于是,土耳其步兵的确能够充当不错的散兵,俄军甚至往往得动用装备线膛枪的精锐射手才能在散兵战中不至于落于下风。

但是在目前这个欧洲各国军队普遍列装滑膛枪,精度低的吓人只能够依靠排队枪毙来提高命中率的时代,奥斯曼帝国的步兵就不行了,

他们的炮兵行动缓慢,杀伤极少。

可以这么说,目前奥斯曼帝国的陆军,除了骑兵还能看看以外,步兵和炮兵和路边一条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进入十八世纪之后,奥地利和俄罗斯两位外科手术大夫,轮流为奥斯曼帝国这位病人进行放血疗法,再加之奥斯曼帝国自己不当人巴尔干半岛搞“血税”制度压榨巴尔干人民,也就导致奥斯曼帝国现在的人口大概只有2300万~2400万左右了,这个数据远远逊于1683年的3660万峰值。

也就是说,一百年的时间,奥斯曼帝国的人口总量下降了一千多万。虽然少不了对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的割地贡献吧,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奥斯曼帝国自己不当人了。

这也令查理叹为观止,毕竟现在正常国家人口都是越来越多的,像奥斯曼帝国这样的人口越来越少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奥斯曼帝国供养着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至于这支军队有多少战斗力,那就说不准了。毕竟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大部分都是所谓的耶尼切里军团,也就是素檀亲兵,又称加尼沙里军团。

早在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初期,这支精锐军团以能征善战着称,随着苏莱曼大帝执政后期,耶尼切里军团的规模不断膨胀,军纪涣散,军备废弛,耶尼切里军团已经从一支能征善战的职业军团蜕变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军事利益军团了。

苏莱曼大帝死后素檀亲兵7次叛乱,最后一次在1826年伊斯坦布尔叛乱时终于被镇压,以致废除。

二百六十年间发生七次兵变叛乱,平均每不到四十年就要来上一次,足以可见耶尼切里军团已经从创建之初的帝国柱石变成了盘踞在帝国身上的痼疾了。

因此,对上这样的对手,哪怕奥地利和俄罗斯目前的内部状况都算不上太好,但是收拾这个已经快要病入膏肓的老大帝国,应该费不了太大功夫。

奥地利颁布《军事征兵法》之后,能够动员出来的军队应该能在八十万左右,这还只是个保守数字。毕竟作为欧洲第三人口大国,奥地利现在可并不缺青壮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奥土战争,奥地利现在的常备军规模应该在四十六万左右。

第三次奥土战争,1737年1月,奥地利根据1726年奥俄秘约对土耳其宣战。战争初期,双方互有胜负。1739年7月,奥军在格罗茨卡遭惨败,继而贝尔格莱德失守,被迫议和。9月,双方签订《贝尔格莱德和约》。奥地利割让其占有的塞尔维亚北部以及波斯尼亚和瓦拉几亚部分地区。

自从第三次奥土战争,奥地利惨败,丢掉了有着“巴尔干半岛的钥匙”之称的贝尔格莱德,被迫将第二次奥土战争之中的获得的战利品北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瓦拉几亚重新割让给奥斯曼帝国之后,奥地利上上下下就都憋着一口气,想要将失去的北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瓦拉几亚重新夺回来。

查理看着墙上悬挂着的欧洲地图,用铅笔将波斯尼亚、北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划进了圈里,奥地利如果想要进一步向巴尔干半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那么就必须将这四个地区收入囊中——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这片面积约为20万㎞2的土地上,生活着约三百万的人口,而且农业资源环境优越,如果能够将这里拿下的话,那么奥地利的人口总量将会直接超过法国,仅次于俄罗斯。

既然这一次奥俄同盟联军作战,那么提前划分好势力范围,“地图作业”也可以避免奥地利和俄罗斯在战后分赃的环节出现纠纷。

很显然,查理的父亲约瑟夫二世皇帝和宰相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与俄罗斯使节提前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开战了就各自负责自己的势力范围。

奥地利将波斯尼亚、北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俄罗斯则是将比萨拉比亚、多布罗加、以及黑海东岸佐治亚等大片土地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接下来,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势力范围已经画好了,至于接下来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该怎么把这些疆土拿到手,那就要各凭本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