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是一则新的消息传来。
为了缓解财政赤字亏空的法国人,最近很明显已经是属于有些慌不择路了,为了获得在哥德堡的经商权,圣巴泰勒米岛赠送给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
同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成立瑞典西印度公司,以此来负责瑞典与加勒比地区的贸易,包括奴隶贸易。
看来这下子法国人是真的病急乱投医了,光是获得在哥德堡的经商权对于目前法国的财政赤字亏空无异于是杯水车薪,瑞典的经济体量才多大啊?
瑞典加之芬兰,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一些细碎的领土,人口才四百多万不到五百万,连普鲁士都不如,这样的国家受限于国家体量上限也就是一个局域性强国,不可能再高了。
瑞典人的北欧帝国梦,已经随着六十八年前大北方战争期间那一颗贯穿了卡尔十二世头颅的子弹一齐破灭了。
法国现在的财政问题那是简简单单地只通过对外贸易经商就能够扭亏为盈的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欧洲现在最富有的不应该是英国,而应该是荷兰。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自从继位之后先后任命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雅克·内克和查尔斯·亚历山大·德·卡洛讷子爵三人先后出任法国的财政总监(也相当于奥地利的财政大臣)。
三任财政总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试图缓解改变法国的财政赤字亏空问题,在任期内,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试图进行多方面的财政改革,其措施集中于1776年初所拟定的六个法令中。其中之一是在全国取消徭役制度;之二是废除行会;其馀四个则是试图取消若干苛捐杂税。
这些法令国王路易十六同意了,枢密院通过了,但议会不予备案。国王路易十六打算迫使议会服从。但这些侵犯特权阶级权益的措施引起了宫廷和贵族的强烈反对。次年5月杜尔哥终于被免职,法令也随之被取消。
为缓解财政困难,杜尔哥于1775年将修路劳役改为征收以产业额为计税依据的道路税,并规定所有等级一律照章纳税。1776年初,废止酒类专卖制,允许自由买卖。
他还准备进一步规范财政、税收秩序,内容包括节约行政开支、成立贴现银行以便在政府财政危机之时提供应急资金等。
然而,在改革的关键时刻,路易十六却恢复了1771年被路易十五解散了的巴黎高等法院以及外省的十馀家高等法院,这些机构中云集着拥有特权的“穿袍贵族”,他们担心改革会触及其自身利益,因而极力抵制杜尔哥改革并通过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对国王施加影响,迫使路易十六于1776年5月解除了他的职务,刚刚激活的、明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的财政改革化为泡影。
当时法国政府由于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导致五十亿里弗尔的财政赤字,政府债台高筑,卡洛讷接任雅克·内克的职务后立即着手弥补财政危机,在首席大臣韦尔热讷伯爵的支持下,卡洛讷于1784年筹集了一笔偿债基金,1785年10月通过黄金铸币,开发了从事现金折扣,改革了金本位制。
但他发现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才能挽救濒于破产的法国财政。1786年他向路易十六国王呈递一个影响深远的改革计划,其内核是一个新的土地税改革方案,包括征收土地比例税,增加对贵族和教士等特权阶级课税等内容,对外则主张粮食自由贸易和废除法国无数的内部关税壁垒。最终的改革方案包括五大方案:一、削减政府开支;二、创建一个复兴自由贸易的方法;三、授权出售教堂的财产;四、均衡的盐和烟草税;五、创建一个通用的土地税。
目前他还在和议会扯皮中。
从卡洛讷子爵所提出的这五项改革方案,确实都很有可取之处,开源节流,鼓励贸易,没收变卖教会的资产,对盐和烟草实行国家专卖制度和消费税,以及改革土地税法。
这些东西挖开实质,其实和奥地利维也纳宫廷所实行的一些列经济改革大同小异。
但是至于为什么说是这五项改革方案,确实都很有可取之处而不是可行之处就在于,这些改革方案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好的,但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它没有考虑到法国目前的实际国情。
说白了,就是空中阁楼,不接地气。
法国现在的财政亏空赤字问题之所以如此明显,也不光是因为卖头援美帮着美国人打独立战争给英国人添堵,这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究其根本的更深一层次的原因,其实这不光是路易十六一代人的问题,更是他的祖辈路易十四、路易十五两任先王留下来的烂摊子。
路易十四时期,他凭借着祖父亨利四世、父亲路易十三和枢机主教黎塞留打下的雄厚基础之上,实现了法国专制王权的顶峰,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敕令的指摘权,拒绝召开王国三级会议。
并且将法国各地方的大贵族们都邀请到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居住,使他们成为整日只会在路易十四面前争宠的宠臣。贵族们虽然失去了诸多在地方的实权,但是在经济方面的特权依旧得以保留,并且不用承担任何义务和职责。
可以说,法国贵族就是从路易十四在位执政时期被养废了,而且贵族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贵族是法国生育的主力军,农民因为生活压力的增大,已经开始自发地减少了生育。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国人口反而被最一开始不如它的俄罗斯给反超了。
此外,路易十四在位期间进行的四次大规模战争遗产战争、法荷战争、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已经让法国的国库空的都能够跑耗子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打完的第二年他就驾崩了,把烂摊子扔给了继任者曾孙路易十五。
他统治的晚期估计法国税收的一半用在凡尔赛宫的支出中。此外许多钱财消失在官僚机构的贪污中。当时法国的税收有商业税、盐税和土地税。当时法国过时的税收制度规定贵族和教士不必纳税,因此沉重的税务负担就完全落到农民和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市民)身上了。后来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法国税收制度不公平的不满。
而路易十五也没有曾祖父路易十四的才干和魄力,对于法国所面临的财政困境束手无策,然后又在临死之前来了一句:“我死之后,洪水将至!”就把烂摊子又扔给了孙子路易十六了。
这屋檐接水是代接代。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四代人是接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反观法国波旁王朝这边是六代人接力将债务进行到底。
查理还就真纳闷了,就这七十多年,让波旁王朝这爷仨一顿造,法国还能够保持欧陆第一强国的地位,该说不说啊,法国的底子是好,都说俄罗斯的灰色牲口皮实耐造,法国人看来也挺耐造的,怪不得从十七世纪就有那么一句顺口溜:“德国皇帝是国王们的国王,西班牙国王是人的国王,法国国王是畜生们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