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也意味着,神圣罗马帝国关税同盟形成了一个内部经济循环的巨大市场。
英国作为奥地利的盟友,到时候自然少不了要和奥地利进行展开一系列的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往来,这对于英国来说,也有好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向当惯了欧陆搅屎棍的英国人,这一次出乎意料地没有阻挠奥地利主导组建神圣罗马帝国关税同盟的主要原因所在了。
因此,英国人对于奥地利主导组建神圣罗马帝国关税同盟的举动,还是乐见其成的。
……
刚刚宣布进行改革不久的奥斯曼帝国政府,此时也是遇到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在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奥斯曼帝国的税赋重地,巴尔干半岛几乎被奥俄联军打成了一片白地,奥斯曼帝国军队进行了持续持续十个月之久的高强度作战,再加之向奥俄两国支付的共计四百万英镑的战争赔款,导致奥斯曼帝国国库现在,空的都能够跑耗子了。
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奥斯曼帝国政府现在没钱了。
如果仅仅只是没钱的话,那还好,但是奥斯曼帝国现在又在没钱的基础上还欠着一屁股的外债没还。
要进行改革,兴办学校,建造军工,在受到战乱波及的各地方实行战后重建,这林林总总的,哪一样不需要花钱。
虽然战争一结束,奥斯曼帝国就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军了,现在奥斯曼帝国的常备军规模几乎下降了一小半,但是光是节流也没太大卵用啊。
因为奥斯曼帝国军队士兵的薪资待遇,比起俄罗斯以便宜量大的灰色牲口们来说,都远远不如。
真指望着靠着裁军能省出来多少财政开支?
至于减免赋税,开什么玩笑,奥斯曼帝国的税收重地巴尔干半岛和基本盘安纳托利亚半岛几乎都被奥俄联军和各民族起义军打成了一片白地了。
减不减税,意义也不太大,毕竟奥斯曼帝国现在就连税赋能不能收得上来,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没有钱,奥斯曼帝国靠什么来推行改革?难道就光凭一张嘴说啊?
没钱的话,奥斯曼帝国总不能再去借贷款了吧?
奥斯曼帝国现在本来就欠着一屁股的外债还不知道怎么还呢?奥斯曼帝国现在已经是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了,只不过是强撑着还没有宣布债务违约罢了。
欧洲各国现在也都清楚奥斯曼帝国内部的财政底细,没有人敢借贷款给奥斯曼帝国。
再加之,这个时代欧洲各国有能力向外国提供高额贷款的国家,可不到一个巴掌就能够数得过来。。
法国人现在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不提也罢。
西班牙和普鲁士自然也不必多说。
仅剩下来的两国俄罗斯和奥地利,这还用问吗?
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联手,刚在巴尔干战争之中把奥斯曼帝国揍了一个半身不遂,现在还要借钱给奥斯曼帝国,帮助奥斯曼帝国来实行改革。
那我问你,奥斯曼帝国来实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富国强兵,那假设奥斯曼帝国真的有朝一日完成了改革并且实现了富国强兵,你觉得奥斯曼帝国可能不会向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进行复仇吗?
只要脑子没被门挤了的都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嘛!
就算是退一万步来说,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目前真的愿意为奥斯曼帝国提供一笔高额贷款的话。
你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会有无缘无故天上掉馅饼正好一下子就砸在奥斯曼帝国的脑袋瓜子上吗?奥地利和俄罗斯就算是真的愿意为奥斯曼帝国提供一笔高额打款的话。
那肯定要么创建在高得吓人的利率上,要么靠出卖奥斯曼帝国的国家利益来换,比如说拿什么东西作为抵押,或者给予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从事进行商业贸易等活动的经济特权。
反正奥斯曼帝国政府上下,一致不认为奥地利和俄罗斯这两国会有这么好心。
要说和奥斯曼帝国有着深仇大恨的国家,奥地利和俄罗斯这哥俩,绝对能够排到并列第一。
如今奥斯曼帝国陷入了这般窘境田地,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不趁机对奥斯曼帝国进行落井下石的行为,都算是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国仁义大度了。
俄罗斯现在虽然说靠着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压榨农奴,致使俄罗斯现在的经济总量还是非常庞大的。但是经过了巴尔干战争之后,俄罗斯帝国此次出战的兵力伤亡也接近了十万。
虽然说,在俄罗斯,军队的士兵尤其是步兵绝大部分都是由贵族地主家里的农奴担任的,农奴基本上就不算一个完整的人,但是好歹是为了沙皇卖命流血,出现了伤亡,得胜而归,不管多少,战后论功行赏和伤亡抚恤,好歹也要发一点吧。
不然的话,让底下的人寒了心,以后还有谁敢为沙皇卖命?
再加之对于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新扩张得到的领土的集成消化,还有这些地区的战后重建和人口迁移。毕竟,相比于奥地利军队的节制有度,俄罗斯军队可都是大开杀戒,比萨拉比亚、多布罗加和佐治亚等地区,都快要让俄罗斯军队给屠成死城白地了。
即使是战争结束之后的现在,这些地区也大部分都是无人区。
进行这些工作,又有哪一样不需要花钱?再加之在巴尔干战争期间,为了迅速攻克土军要塞,俄罗斯帝国可是花了三千七百万卢布从奥地利进口购买了大批量的枪炮弹药,可以说俄罗斯目前的财政状况也是紧巴巴的。
目前欧洲列强之中,唯一一个经济财政状况宽裕良好的国家,应该就是奥地利了吧。毕竟奥地利自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工业革命之后,财政收入也是大大增加,再加之巴尔干战争之后俄罗斯为了向奥地利购买进口枪炮弹药花费的六百万英镑,和奥斯曼帝国两百万的战争赔款。
如果说别的国家打仗是往里亏本,但是奥地利那纯属于就是靠战争发财了。
如果再这么一直拖延下去的话,那么距离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的日子那一天,也不会太遥远了。
就在奥斯曼帝国政府为此一筹莫展之际,英国人找上了门。
原来是英国驻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大使约翰·斯图尔特伯爵,在伦敦政府的之下,主动上门来拜访奥斯曼帝国政府,并且向奥斯曼帝国提出:虽然英国政府官方目前由于国内经济财政状况的限制并不能为奥斯曼帝国提供大额贷款,但是伦敦政府可以帮助奥斯曼帝国游说国内的银行、金融集团和资本家们,为奥斯曼帝国提供大额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
面对送上门来的救命稻草,依旧保持清醒理智的大维齐尔优素福帕夏并没有被这“意外之喜”给一下子冲昏头脑,而是格外冷静地问道:“我尊敬的斯图尔特伯爵阁下,这个世界上免费的东西往往价格也是最贵的,大家也都不是小孩子了,我们不妨有话直说吧,贵国想要从我国得到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