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此刻再也压制不住心中怒气,不再掩饰自己对左工的抱怨。
本以为自己发火了,这个好友可能会收敛一点,却忘了左工的固执。
忘了他自负孤傲的性格。
左工怎么可能会因为曾某人的发怒,而放弃自己务实的观念?
在一众将领震惊的目光中,他鄙夷的回答道:“谁说我没有办法了?”
“我说了办法,你用吗?”
不等曾某人反驳,又说道:“什么为了湘军的前程,那是你的前程吧?”
“李世安崛起又怎么样?他只是抢了你的个人风头而已!”
“湘军的地位又没有改变,你说湘军被遣散回家更是天方夜谭!”
“左某承认新军强大,也承认他李世安军事能力在左某之上…。”
“但新军出现,不代表湘军就没有了作用,要不然,他担任南洋大臣,也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打湘军的主意了!”
与左工同样性格耿直的刘松山,听出来左工有办法解决困境,马上问道:“左先生,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您真的有办法解决困境?”
“自然有,而且多得是!”左工自信的回答道:“照我说,要不是贸然扩军,咱们湘军根本就没有现在的困境!”
“胡扯!”
曾某人气笑了,怒道:“新军名气已经达到了顶峰,朝廷一下子让他李世安扩编六镇新军,这可是十万大军啊!”
“若曾某不下令扩军…。”
“不趁着六镇成军之前打出名声,还有咱们湘军什么事啊?没有现在的困境,那也是只有解散一条路可走!”
“可笑!”左工鄙夷的看向曾某人,“你这是病急乱投医的做法!”
“别找借口,有些事,左某不想戳破,你只是心急迷失了心智!”
“朝廷确实给了李爵相编练新军六镇的权利,六镇新军一旦成军,如果咱们湘军还是如此,那确实没有什么事了!”
左工的性格如此,不自觉间就改变了对李世安的称呼。
“您这说的不是和曾帅一样吗?”刘松山又一次插话道:“都是一个意思,六镇新军一旦成军,咱们湘军就完了…。”
“所以曾帅才着急打出名声,”
“有新军珠玉在前,咱们必须打出足够响亮的名声才行,而打出足够的名声,咱们之前的实力明显不够啊…。”
“所以,扩军是对的啊?”
“表面意思一样,可是实际天差地别!”左工无奈叹息道:“这个其中差距极大,根本不是字面上的一个意思!”
“扩军也是应该的,只是扩军时机不对!曾帅的做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错误的时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左工眼神复杂的看向曾某人,郑重的说道:“你的问题在于太心急了!”
“首先一点,我不知道你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故意忽视关键点…。”
“什么关键点?”这次却是有些好奇的李续宜插话,“这个重要吗?”
“当然重要!”左工转身看了一眼李续宜,“这一点至关重要!”
“新军短时间根本不可能成军!”
“这个短时间,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数年!”
说到这里,再次恨铁不成钢的看向曾某人,“数年难以成军的南洋六镇,又怎么可能让湘军马上失去作用?”
“数年之内根本影响不了湘军的新军,又怎么逼得咱们湘军扩军?”
“明明有数年的时间发展和表现,为什么此时急着扩军表现?”
“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就不好说了,可是现在咱们湘军什么处境?”
左工的话让众人震惊不已,纷纷看向左工,等着他进一步解释。
曾某人脸色阴沉,想阻止,却想起左工不畏强权的固执性格。
最终还是没有阻止。
左工也没有让众人失望,把李世安与花沙纳谈话的理由,大概的说了一遍,总结起来就是钱和人的掣肘。
首先一点就是钱。
他虽然不知道李世安的新军详细情况,但是从桂军到新军的数年战斗经历,以及他对西洋武器的了解,
便判断出来新军不易成军。
判断出新军第一镇必定是李世安与李家自掏腰包耗费巨资打造。
而剩下的五镇新军,李世安不可能有那么多钱,也不会自掏腰包。当然,这是左工不知道李世安有系统的前提下。
其实李世安还真有那么多钱。
别的不说,系统源源不断的收入,到如今六年,都将近千万两了。
他的高科技,钱生钱。
即使是组建了兵工厂、发电厂等一系列工厂,也还有一千多万的现金。
其中五百万就在空间。
没办法,后面这三年根本不需要他从系统拿钱出去投资了…。
李家本身的现金流就一直有几百万,这还是他下令储备物资的原因。还是大量存储步枪、火炮材料的原因。
要不是为了造反,李家现在至少能存下三千万两以上的白银。
李家资产早已经上亿了。
但是这些,李世安自己都不清楚,你要问他,他只能说,”我从来没有在乎过钱,我好几年没有碰过钱了。”
明面上,李世安组建新军第一镇,确实已经“掏空”了李家现金流。
甚至已经让李家负债了。
公开资料显示,李世安从青云银行借款400万大洋,其中大头是李家钱庄的,而李家钱庄这些钱,可是储户的。
用储户的钱用于组建新军第一镇,那可是要还的,还得给利息。
这就是负债。
这个负债,可不仅仅是荆楚省巡抚衙门或者总督衙门能借到的。
就是皇帝,如果不给予圣旨,给什么抵押,也借不了四百万大洋。
之所以能借这么多。
除了衙门能权威,更重要的是,借款人是李世安,有李家做担保。
李世安借这四百万,就是相当于倾尽家财才组建的新军第一镇。另外五镇新军,可没有另外五个青云银行借款。
对此,李世安的首席幕僚也曾经很是不解的问过,为什么借这么多?
不怕还不上吗?
一旦皇帝撤了他的职,或者调离了荆楚省,换一个人不还怎么办?即使后面的人愿意,但没本事还又怎么办?
李世安没有解释原因,只是自信的说道,荆楚省,非他玩不转。
也不得不再次把他调回来。
随即赵烈文又问,为什么要借四百万,是准备直接组建三个镇吗?
李世安则说道:“建厂、修路!”
公开建造的兵工厂,自然需要在明面上有政府的股份。
他用省政府的名义借款,自然是把省政府与自己绑定在一起。
换一个巡抚,面对如此高额的负债,一个个的都要摇头离去。
这个时代可没有几个人懂超前消费,更没有几个人敢于超前消费。
要是后来者真的敢否定这一笔负债,那么李世安就敢让青云银行破产。
到时候挤兑的百姓,就是他利用起来造反的最大后台,毕竟他并不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