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 第475章 九江打不下的原因

第475章 九江打不下的原因

“原来如此!”

赵烈文也是恍然大悟,随即又有些不甘的说道:“侯爷,如此一来,咱们收编湘军岂不是没有机会了?”

“没有机会?”李世安神秘一笑,“这可不见得,搞不好更容易收编!”

“哦?”赵烈文不解,“侯爷这是不想帮忙?甚至给湘军拖后腿?”

也不怪赵烈文如此想。

太平军自从清文宗三年占据九江,九江就一直在太平军手中。

哪怕周围全部被清军收复,九江作为一座孤城,也一直坚挺着。只因这里是太平军中最擅长守城的林启容负责。

曾某人以为九江只有几千主力,可是实际上九江城有17万兵力。

虽然主力战兵确实只有数千人。

架不住林启容善于经营九江啊,他注重民生,打击豪强、赈济贫民,赢得了百姓支持,九江可是军民一体抗敌的。

这种军民鱼水情,可是比那个窑洞政权还早几十、上百年之久。

现在即使是新军想收复九江,难度也比收复荆楚省省城武昌还大。

原因就在于这些百姓。

打武昌,敌人只是太平军军人。

当时还有王老六这个内应,还能让刘官芳率部投降里应外合。

除了数千主力,还有上万等同一般太平军主力的士兵,更有全城百姓。

在没有攻破城池之前,对手除了一万多士兵,还有四万来百姓。

湘军久攻不下,原因在于林启容应对的战术极其灵活,面对湘军的日常进攻,他采取的是“坚壁清野”

他下令太平军白天固守不出,夜间派小分队袭扰,消耗湘军士气。

就是他配合石翼王诱敌深入,焚毁湘军水师百余艘战船所致。

九江城城墙早就被加高加固,还挖掘了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河,设置了木栅和地雷,并在城头部署数百门火炮。

如此强大的防御工事,李世安除非安排上百门榴弹炮轰炸。

除非把整个九江城炸烂。

即使如此,也会损失惨重。

攻城与守城,差别还是很大的。

所以,站在后世思想角度,李世安觉得曾某人屠杀九江城很残忍。

可是站在清军角度,站在湘军角度来看,他们前后投入五万多人,围困九江17个月之久,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死伤数千上万主力,心中的怒气可想而知。

在封建王朝,面对如此顽强的敌人,胜利之后不屠城泄愤的屈指可数。

左工虽然是极少数人之一,但也做不到百分百控制手下不屠杀。

当然,除了泄愤,长时间的围困,让徒劳无功的湘军欠饷日久。

屠杀除了泄愤,也是为了财富。

不给泄愤,还不发军饷,这不是让手下兵变吗?士兵又不是圣人。

李世安当了清廷官员以后,当了大帅以后,知道曾某人也不容易。

兵败自杀,可不仅仅是心态崩溃,也是自己无颜面对三湘士兵。对于湘军而言,只有打胜仗才有收入。

自杀,有真心,但是多次自杀,谁能肯定没有表演的成分在?

何尝不是表演给湘军看的?

不先自杀,怎么交差?

只可惜,李世安的好心被误会了。

他给湘军提前拨付协饷,原意就是避免湘军有怨气屠杀太平军百姓。

结果曾某人却挪作他用。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因为现在的九江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弹药,还能够通过鄱阳湖与天京保持联系。

打,打不下。

困,困不住。

面对如此九江城,曾某人束手无措,这才不得不放弃攻打九江,转而东进,打湖口、彭泽二县,直逼安庆。

准备在湘军打安庆的时候,故意放九江城的太平军出去,夹击湘军。

可李世安属实没有这个心思,他只是没有阻止曾某人的东进。

不仅没有阻止,还派了王国才的绿营本部人马和李源的第三协出动。

当然,第三协没有全部出动,只出动了李源的警卫营和直属团。

同时下令第三协参谋长陈大山,带领第三协剩下两个团赶赴大冶。

一则保卫大冶煤矿厂,二则能够及时与李源联系,及时派兵支援。

曾某人得知李世安派来了自己的弟子李源,部队不仅配备了洋枪,加上运输队足有三千人,王国才也来了三千。

一个六千陆军支援。

同时还派出老湘军将领鲍超,带领荆楚省绿营水师三个营抵达。

也当众夸赞李世安仁义,“看来这个李爵相也并不是想吞并湘军啊。”

“看来,他提议湘军改编进入新军序列,只是出于完成任务…。”

“为报答他的大恩,等咱们打下安庆,免费给他送几千矿工…。”

这个荆楚省绿营水师,非荆楚省原有的水师,而是新组建的编制,

李世安接受了鲍超投靠,但是没有直接编入新军,而是迂回收编。

他把鲍超举荐给了花沙纳,同时,把鲍超的人马也扩编了。

李世安理论上,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直接给鲍超下达命令的。

是需要通过花沙纳才行。

花沙纳也是老狐狸,不仅欣然接受了李世安的举荐,还当场给鲍超升官。

现在鲍超已经晋升参将,独掌一营,当然,这个营是绿营的营。

其中三个营的水师(战船与水师骨干来自于太平军俘虏和内江水师),五个营的陆军,一共4000来人。

一共7500多人,他只需再留守数千人,就能监视住九江太平军。

清文宗五年12月初。

湘军水师12万人,战船五百余艘全部出发,一路顺江而下。在这五百余艘战船后面,还有大量的运兵船。

此次湘军东进,采取的是“闪电战”,不愿意、也不敢耽搁一点点时间。

陆军全部乘船行动。在水师掩护下,直接走长江,在湖口登陆。

太平军这一边,湖口守将乃是罗大纲、黄文金,他们除了坚守湖口,还在梅家洲和石钟山构筑防御工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