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逆子,这个皇位非你不可 > 第七章 翰林院中的西洋学士

第七章 翰林院中的西洋学士

翌日清晨。胤礽特意起得比平日早些。

何柱儿伺候梳洗时显得心事重重,几次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就说。“胤礽对着铜镜整理衣领。镜中的太子面容依旧苍白,但眼神已与初来时不同。

何柱儿压低声音。“殿下真要去找陈学士,昨日才收到那样的字条。“

胤礽动作微顿。“正因为收到字条,才更该去。“他转身看向老太监,“你在东宫多年,可曾听过陈近南此人。“

何柱儿思索片刻。“陈学士是三年前点的翰林,据说通晓西学,曾与南怀仁大人译过几本洋文书,为人低调,很少与朝臣往来。“

“与东宫可有交集。“

“去年曾奉旨来为殿下讲过几次《几何原本》,那时殿下……“何柱儿顿了顿,“那时殿下似乎对西学不甚感兴趣,听了两次就推说政务繁忙。“

胤礽点点头。

这倒符合原主的性子。

“备轿吧,就说本王闭门读书有些疑难,需向学士请教。“

翰林院在文华殿东侧。胤礽的轿辇穿过重重宫门,引来不少诧异的目光。

太子被禁足期间突然造访翰林院,这本身就不寻常。

陈近南的值房在翰林院最僻静的一角。

胤礽屏退左右,独自叩门。

开门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儒雅男子。

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鼻梁上架着一副西洋眼镜。

见到胤礽时明显一怔,随即躬身行礼。

“不知太子殿下驾到,有失远迎。“

值房内陈设简单。

满架图书中西混杂,桌上摊着几本笔记,墨迹未干。

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各种古怪符号。

“冒昧打扰。“胤礽故作随意地踱到地图前,“早就听说陈学士精通西学,今日特来请教。“

陈近垂手立在一旁。“殿下谬赞,微臣不过略知皮毛。“

胤礽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听说学士曾游历南洋。“

“年少时随家父经商,确实去过几处。“陈近南的语气谨慎,“都是些蛮荒之地,不比中原。“

胤礽转身打量着他。“蛮荒之地,可我听说南洋物产丰饶,西洋人在那里建了不少商站。“

陈近南推了推眼镜。“殿下说的是巴达维亚、马六甲那些地方,荷兰人、葡萄牙人确实经营多年。“

“学士可曾见过这些西洋商船。“

“见过几次。“陈近南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图册,“这是微臣根据见闻绘制的西洋船图。“

胤礽翻开图册。

上面精细地绘制着各种西洋帆船的结构图,甚至标注了尺寸和武器配置。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翰林该有的东西。

“学士真是有心人。“胤礽合上图册,状似无意地问,“听说你还认识南怀仁大人。“

陈近南的神色微不可察地紧绷了一下。“南大人学识渊博,微臣曾有幸请教过几次。“

“那可曾听他说起过西洋的火器制造。“

值房内忽然安静下来。

窗外传来几声鸟鸣,更衬得室内寂静。

陈近南缓缓开口:“南大人确实提过一些,西洋火器精良,尤以荷兰人的火炮最为厉害。“

胤礽走到窗边,望着院中一棵老槐树。“若是大清要与荷兰人一战,胜算几何。“

这个问题太过突然,陈近南明显措手不及。

“殿下说笑了,荷兰远在万里之外……“

“可他们的战舰就在南洋。“胤礽转身盯着他,“他们的商队年年都来广州,他们的东印度公司,据说富可敌国。“

陈近南的额角渗出细汗。“殿下今日来,究竟所为何事。“

胤礽笑了笑,从袖中取出那块铜牌。“只是想请教程士,可认得此物。“

铜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鹰隼图案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振翅飞起。

陈近南的脸色瞬间苍白。

他后退半步,声音干涩:“此物从何而来。“

“东宫捡到的。“胤礽把玩着铜牌,“听说学士见多识广,想来认得这种西洋玩意。“

值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陈近南的嘴唇微微颤斗,半晌才挤出声音:“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信物,持此物者,可在其各处商站通行无阻。“

“原来如此。“胤礽点点头,“那为何会出现在东宫。“

“微臣不知。“陈近南深吸一口气,“殿下该去问保管东宫物品之人。“

胤礽注视着他,忽然换了个话题:“听说学士是福建人。“

“是,泉州府。“

“泉州是个好地方,据说前朝时曾是万国商港。“胤礽踱到书案前,翻看那些笔记,“学士的家业,想必也与海运有关。“

陈近南没有回答。

但他的手指紧紧攥住了官袍下摆。

胤礽放下笔记,语气忽然轻松起来:“今日叼扰久了,这些西洋图册倒是新奇,不知可否借本王回去看看。“

陈近南如蒙大赦:“殿下尽管取用。“

“那就谢过学士了。“胤礽抱起几本图册,走到门口又回头道,“对了,昨日有人给本王送了张字条,说要多加小心,学士可知这会是谁的好意。“

陈近南僵在原地,脸色灰白。

胤礽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阳光照在翰林院的青石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回东宫的路上,胤礽一直在思索刚才的对话。

陈近南显然认识那块铜牌,而且对此十分恐惧。

他的家族与海外贸易有关,这或许能解释他精通西学的原因。

但一个翰林院学士,为何会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信物如此敏感。

除非……

轿辇突然停下。

外面传来何柱儿紧张的声音:“殿下,八阿哥和九阿哥在前面。“

胤礽掀开轿帘。

果然看见胤禩和胤禟站在不远处,似乎正要往翰林院来。

“真是巧了。“胤禩微笑着上前,“二哥今日怎么有兴致来翰林院。“

胤禟则盯着胤礽怀中的图册:“二哥这是要找什么书,让下人来说一声便是,何必亲自跑一趟。“

胤礽懒洋洋地靠在轿椅上:“闭门读书闷得慌,出来走走,顺便向陈学士借几本西洋图册解闷。“

胤禟嗤笑:“二哥什么时候对西洋玩意感兴趣了。“

“闲着也是闲着。“胤礽示意轿夫起轿,“两位弟弟自便,本王先回去了。“

轿辇重新起步。

胤礽从轿窗回望,看见胤禩和胤禟正低声交谈着什么,神情严肃。

回到东宫,胤礽立即吩咐何柱儿:“去查查陈近南的底细,特别是他的家族在福建的产业。“

何柱儿领命而去。

胤礽独自坐在书房里,翻看那些西洋图册。

上面除了船舶图纸,还有许多关于南洋风物、西洋科技的记载,甚至有一些荷兰语注释。

这个陈近南,绝不简单。

傍晚时分,何柱儿带回消息。

陈家在福建确是海商大户,主要与南洋贸易。

但三年前突然退出所有海上生意,转而投资茶园。

“三年前。“胤礽沉吟道,“正是陈近南点翰林的时候。“

“还有一事。“何柱儿压低声音,“奴才打听到,去年福建水师剿灭一伙海盗时,曾缴获一些与荷兰人往来的书信,其中似乎提到过陈家。“

胤礽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那些书信现在何处。“

“据说直送京城,但不知落在哪个衙门了。“

窗外暮色渐浓。

胤礽望着天边最后一抹霞光,忽然觉得这紫禁城就象一个巨大的迷宫,每一条线索都通向更深的迷雾。

他想起今日陈近南苍白的脸色,还有那两位恰巧出现的阿哥。

或许该去探探那位南怀仁大人的口风了。

但首先,他得想办法弄明白,那块铜牌究竟是怎么出现在东宫的。

王亭之一个太监首领,为何会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信物。

还有那张神秘的纸条。

警告他小心身边的人,又会是谁送的。

胤礽长叹一声,揉了揉眉心。

他原本只想安安分分地当个咸鱼太子,等着一朝被废做个逍遥王爷。

可现在看来,这潭水远比他想象的要深。

夜风吹动窗纸,发出沙沙的声响。

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暗处悄悄蠕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