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走后,杨同新就坐在办公室里等着董春风那边的审讯消息。
如今保安公司的所有人都被抓了回来,连同法院的副院长张茜茜,还有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孟月茹。
杨同新把这些人都安排给了董春风,让他集中进行审讯。
虽然把董春风忙的脚打后脑勺,但却把董春风高兴的不行。
甚至之前走的时候,他还跟杨同新表示,有这么多人给他审讯,他一定可以把审讯技巧磨炼的炉火纯青。
杨同新正要把姚贝贝叫过来,让她去问一下董春风那边的进展。
秦雨晴却抱着一大堆资料走了进来。
“这么快!”杨同新挑了一下眉,这才连一个小时都没到,秦雨晴竟然就把他要的都查到了。
秦雨晴一脸骄傲道:“这种事对我来说没有难度。”
“不过,杨科长,查出来的资料太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整理出头绪。”
“至于户籍上带‘吉’字的人,我全都给找到了。”
“一共三千多人。”
“最后的那一沓资料就是。”
杨同新转头看了一眼,好家伙,摞起来足足有二十厘米厚!
可是够多的!
秦雨晴继续道:“其中这里面有三十一人死亡未销户。”
“然后有一百一十六人,在体制内工作。”
“我通过金康市政务系统查了一下这些人。”
“其中三十二人是事业编制,有二十三人是公务员。”
“剩下的那些人全都是离退休人员,里面也有一部分是因病提前退休,但目前都不在体制内。”
“这二十三名公务员,有十七人是普通科员,五位是副科级干部。”
“只有一位是副处级,叫沉吉石。”
“我也查了他,是青岩区地协副主任,如今已经五十九岁。”
“两年前还是青岩区副区长,被调到地协应该是退居二线准备退休。”
杨同新满意的点了下头。
果然,秦雨晴在查资料这方面绝对有一手。
能从这么多数据里找到相关信息,一般人可做不到。
秦雨晴又指着旁边一摞资料,神情严肃道:“杨科长,你看这上面第一份材料。”
“这些是从工商局那里找来的名字中带‘吉’字的公司,好巧不巧,我找到了一家叫吉顺食品加工厂的企业。”
吉顺!
杨同新不由得挑了下眉,立刻拿起第一份资料仔细审阅。
嗯!
“法人竟然叫沉吉石!”
“和地协副主任是一个人吗?”
秦雨晴又拿份资料,分别放在杨同新面前。
“杨科长,你先看看这个!”
这是两份个人信息,全都叫沉吉石。
杨同新大致扫了一眼,可以说这两人的简历根本不相同。
其中一个沉吉石,就是之前说的地协副主任。
这家伙的简历也算精彩。
当年在农业学校毕业后,就回到了青岩区参加工作,之前是在下面乡镇。
后来被调回了区里,然后一步步成为了副区长。
现在又被调到地协养老。
另一个沉吉石,高中毕业之后就在社会上打拼。
做过服务员,又做过汽车修理工。
后来就开了这家吉顺食品加工厂。
看过这些信息后,杨同新就盯上了这两人的照片。
第一眼杨同新就觉得,两人长得很象。
除了脸型,一个是圆脸,一个是长脸外,其他的部位几乎一模一样。
特别是眼睛和鼻子,几乎就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秦雨晴介绍道:“这两个人,是我调查了金康市户籍信息后,唯一重名的两个。”
“也就是说,不再有第三个人叫沉吉石这个名字。”
杨同新皱眉道:“怎么感觉这是两个一样的人,就是脸型不一样。”
秦雨晴点了下头:“当时我找到资料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
“这个长脸的沉吉石,和圆脸的地协主任沉吉石,两人不仅简历不同,身份证号也不一样。”
“从户籍上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但从照片上看,却感觉这就是一个人。”
说着,秦雨晴伸出手,指着资料上的两张照片。
“杨科长,我们假设圆脸的这个沉吉石,也就是地协主任,他是真的。”
“那么只要把他的脸用软件拉长,就会成为这个长脸的沉吉石。”
“我之前在计算机上仿真过。”
“做出来的效果,跟这位长脸沉吉石的照片一模一样。”
杨同新轻轻点了下头:“我们假设,这两个沉吉石其实就是一个。”
“就是真的沉吉石,用了一个同样叫沉吉石的假身份,创建了吉顺食品加工厂。”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加工厂也是有问题的。”
秦雨晴抽出了吉顺食品加工厂的资料。
她一边指着上面的信息,一边介绍道:“这上面有一个很巧合的事情。”
“吉顺食品加工厂,和顺吉保安公司的注册日期只差了一天。”
“但这并不是最巧合的。”
“你看他们的破产时间,是在同一天的上午,在工商部门完成的注销手续。”
嗯!
杨同新不由得皱了下眉。
这还真是巧了。
这两家公司一个叫顺吉,一个叫吉顺。
不仅注册时间只差了一天,后来又在同一天注销。
能说这两家公司一点关系也没有吗?
杨同新不相信。
而且在查案中遇到的任何一种巧合。
杨同新都不会相信,这种巧合就只是代表着巧合。
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杨同新问道:“吉顺食品加工厂,主要是干什么业务的?”
“杀猪的!”秦雨晴十分干脆说道。
杨同新却猛的一愣。
这一次从长图县回来的时候。
也就是在路上,刘厅长给杨同新打电话。
把警枪一案委托给杨同新处理的时候。
因为杨同新正在调查的保安公司,涉及到涉黑涉恶案件。
所以杨同新就向刘厅长咨询了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毕竟在处理涉黑涉恶事件上面,公安厅才是最专业的。
刘厅长也毫不吝啬地给杨同新做了一番详细的介绍。
刘厅长当时就提过,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的时候。
他们总结出来了一条经验。
往往是那种屠宰场,或者是汽车修理厂,乃至于从事工程工作的公司,最容易演变成涉黑涉恶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