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 第330章 舆论宣传跟耶路撒冷攻陷

第330章 舆论宣传跟耶路撒冷攻陷

“奥地利人干的好,多杀杀那些奥斯曼人。”在伦敦东区的“鲁莽公牛”小酒馆里,

一名喝着小麦啤酒的工人拿着一份廉价报纸大声道,他粗壮的手指敲打着报纸上的大标题,脸上因为酒精和激动而泛红。酒馆内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啤酒和烟草的混合气味,十几个工人模样的人坐在各处的木桌旁,有的打牌,有的高声谈笑。

“约翰,我觉得你说得对,奥斯曼人都是魔鬼,他们的死不值得同情。”

奥地利人对奥斯曼的驱逐行径已经被英法政府进行宣传过了,但可能因为几百年来奥斯曼在欧洲的罪恶形象不易改变,外加之奥地利人同样进行宣传奥斯曼的罪行,另外,奥斯曼人是异教徒,这么加减下来,英法的民众还是对奥斯曼的形象还是感觉很坏。

“为什么你会觉得奥地利人做的对呢?奥斯曼人应该还算是帝国的盟友。”不远处的一个青年皱眉问道。他穿着一件得体的深色外套,系着领结,显然与这间酒馆的常客不太一样,可能是个学生或者文员。他正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的桌子旁,面前放着一杯几乎没动过的波特啤酒和一本摊开的书。

“那,你可以看看,这上面写的。。”这位喝得稍微有些醉了的工人摇晃着站起身,

拿着这份报纸一屁股坐到这位青年身旁,一股浓重的汗味和酒气扑面而来。他把那张已经被汗水和啤酒弄得有些潮湿的报纸递过去,“《圣战的真相:奥斯曼暴行揭秘》,你自己看看!。”

青年接过报纸,上面印着粗糙但是触目惊心的木刻插图,一个戴着土耳其式头币的土兵正举刀砍向一个抱着婴儿的基督教妇女。标题下方的小字写着:“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基督徒的血腥屠杀。”。

报纸的主要内容是一篇声称揭露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暴行”的文章,枚举了一系列所谓的历史事件:

“1822年,希俄战争期间,奥斯曼军队在希腊岛屿基奥斯屠杀了25,000名基督徒,

仅因为他们不愿皈依伊斯兰教:”

“自1396年起,奥斯曼人实行血税制度,强行将基督徒家庭的幼子带走,皈依伊斯兰教后成为禁卫军(也称为耶尼切里),这种残忍的掠夺行为持续了数个世纪:”

“在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基督徒村庄,奥斯曼官员经常要求额外的贡品,包括年轻女子,那些拒绝的家庭会面临残酷的处罚”

文章的配图更是耸人听闻,除了封面的那张,还有几幅描绘奥斯曼军队烧毁教堂、将基督徒钉在十字架上等场景的插图,尽管粗糙却极具煽动性。

“看到没?这就是那些土耳其人做的事!”工人用粗糙的手指点着报纸上最血腥的那幅图,“他们就是一群残暴的异教徒!奥地利人替上帝做了件好事,该收拾收拾这帮东方野蛮人了。”

青年皱着眉头将报纸放下:“这些都是有争议的历史事件,被过度夸大了。况且,从政治上讲,奥斯曼帝国是制衡俄国在地中海野心的重要力量。如果奥斯曼崩溃,俄国将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威胁我们在印度的利益。”

“哈!”工人大笑,“听听,又是一个被那些有钱人洗脑的家伙!什么制衡俄国?这关我们这些普通英国人什么事?你认为那些在东伦敦挣扎求生的人会关心什么达达尼尔海峡吗?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面包和啤酒!”

“政治平衡对所有人都很重要,”青年试图解释,“如果欧洲的力量失衡,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那将影响到每个人,包括一—”

“听着,小少爷,”工人打断了他,酒气喷在青年脸上,“我不在乎什么政治平衡。

我只知道那些穆斯林是基督的敌人,他们几百年来就在迫害我们的兄弟姐妹。现在奥地利人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我说太好了!”

青年张了张嘴,但随即轻轻叹了口气,显然意识到与一个醉的工人讨论国际政治毫无意义。他礼貌地微笑:“我理解你的看法,不过恐怕我们的观点不同。如果你不介意,我想继续看我的书:”

就在这时,酒馆的木门被猛地推开,一阵冷风扫进了烟雾缭绕的室内。一个年轻人冲了进来,他戴着一顶有些破旧的圆顶礼帽,外套上沾满了伦敦的泥水,看起来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有没有人愿意去奥斯曼使馆前占几个小时啊?”他高声喊道,声音盖过了酒馆里的嘈杂声,“我们需要更多人去示威!有面包和茶提供!只需要安静地坐在那里,举着牌子就行!”

酒馆里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转头看向这个不速之客。

“什么示威?”一个坐在吧台边的人问道。

“抗议奥斯曼帝国对基督徒的迫害!声援奥地利即将夺回圣地的战争!”年轻人激动地解释道,“我们要求英国政府站在正义一边,支持奥地利的行动!基督教团结联盟组织的,每人有三先令的补贴!”

“基督教团结联盟?”青年低声自语,“从没听说过这个组织:”

而那个醉的工人则一下子来了精神:“三先令?只是坐在那里就行?算我一个!”他站起身来,差点打翻桌上的酒杯。

“太好了!”年轻人兴奋地说,“还有谁愿意添加?我们再需要至少二十人在使馆门前形成声势!”

酒馆里又有几个人举起了手,显然被那三先令的补贴吸引了。

青年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幕,突然注意到那个刚进来的年轻人从口袋里掏出了几张传单,发给那些表示愿意参加的人。他好奇地伸手也接过一张。

传单上用粗体字印着:“抗议奥斯曼暴行!支持收复圣地!”下面是一段煽动性的文本,呼吁所有“真正的基督徒”站出来反对“东方异教徒”。传单的角落有一个小小的徽标,上面写着“基督教团结联盟”,但没有任何关于这个组织背景的信息。

青年仔细看了看传单,又看了看报纸,忽然意识到两者的排版风格和用词非常相似。

他眯起眼晴,开始怀疑这场突如其来的“自发抗议”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故事。

“你们这个基督教团结联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他问那个刚进来的年轻人。

“呢,几个月前?”年轻人含糊地回答,显得有些不自在,“我们是真正关心基督教命运的爱国者联合起来的::“

“有趣,”青年点点头,“你们的资金来源是?”

“这这不重要,”年轻人避开了他的目光,“重要的是我们在为正义事业而战!“

青年没有继续追问,但他的眼神已经表明他有了自己的判断。在英国,这样的宗教煽动组织突然出现并不常见,除非有人刻意为之。而现在,奥地利正在巴尔干大肆扩张,需要英国公众舆论的支持或至少是不干涉:

“好吧,祝你们好运,”青年合上书本,整理了一下外套,“我得走了。

当他经过那个年轻组织者身边时,故意低声说道:“替奥地利人传递信息是份不错的工作,希望他们付的钱足够多。“

年轻人脸色一变,但没有反驳,只是假装没听见,继续高声招募参与者。

在酒馆里,越来越多的人被那三先令的诱惑所吸引,准备前往奥斯曼使馆参加“和平示威“。没有人关心这场示威背后的真相,也没有人想知道那所谓的“基督教团结联盟“究竟是谁在操控。对他们来说,三先令和一顿免费的面包茶足以让他们举起任何标语,喊出任何口号。

而青年走出酒馆,寒冷的伦敦空气让他清醒了些。街上,几个报童正在大声叫卖今天的报纸,标题依然是关于奥地利在巴尔干的胜利。青年摇了摇头,拉起外套领子,融入了伦敦繁忙的街道中。

“呵,休假结束了,没想到找个地方看书都能遇到这种事情,奥地利人,有趣。”

“马车!我要去唐宁街!”

“万岁!!!”

“赞美上帝!”

耶路撒冷的圣殿山高台上,冲上来树立起奥地利国旗的士兵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有高喊皇帝万岁的,也有赞美耶稣的,还有的开始豪陶大哭,这里是奥斯曼军队最后固守的据点,已经完全被攻克了。

黑黄双色的帝国旗帜在微风中舒展开来,高高飘扬在圣殿山上,向整个耶路撒冷宣告着奥地利帝国的胜利。周围的城墙上还冒着黑烟,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气味,但此刻没有人在意这些。几个身材高大的提洛尔猎兵抱在一起,激动地流泪,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攻城战中失去了战友,但此刻的胜利让他们将悲伤暂时抛在了脑后。

奥地利的指挥官舒莱尔男爵站在一处稍高的石台上,他身看深蓝色军服,看完升旗之后,眼中的疲惫之色尽显。他看着参谋给自己递过来的伤亡数据,皱了皱眉,虽然主要是殖民地部队,这些炮灰当主力消耗,但是奥地利人组成的正规军也参与了攻坚,伤亡了三千多号士兵。

“幸亏我们有这么多殖民地部队可以消耗,”舒莱尔男爵低声对身旁的副官说,“否则这个战役的代价会让维也纳难以接受。”

副官小声回答:“是的,将军。最后一次进攻中,东非的殖民部队伤亡尤为惨重,有整整一个营在城墙下被奥斯曼的炮火复盖,几乎全军复没。”

“无所谓,反正都是些黑人炮灰,他们来到这里的命运已经被上帝安排好了,活下去就会获得新的人生,死了,也算是为主效力了。”

舒莱尔男爵的目光投向远处,那里一群身穿黑色和茶色军服的士兵正在高声唱着《天佑皇帝》,脸上洋溢看狂喜之情。这些天主教徒土兵们从小就听说过耶路撒冷这座圣城,

在他们的信仰中,这里是主耶稣受难和复活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而今天,他们亲手将这座圣城从“异教徒”手中夺回,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满足。

一个满脸胡须的上士双手握着一个小十字架,跪在地上声嘶力竭地祈祷,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打湿了他的军装。他旁边的几个战友也跪了下来,有的默默祈祷,有的低声唱起了圣歌。在他们看来,今天是被上帝记住的一天,是他们人生中最神圣的时刻。

“主的荣光啊!”帕特里齐枢机主教高举双手,声音因激动而颤斗,“在五百多年后,我们终于重新站在了这片圣地上!上帝保佑奥地利帝国!约瑟夫皇帝!”

他走向舒莱尔男爵,紧紧握住他的手:“将军,这是天主教世界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您和您的勇士们将永远被铭记在教会的历史上。我已经派信使前往罗马,向教皇陛下报告这一伟大的胜利。”

舒莱尔男爵微微欠身:“感谢您的美言,枢机主教阁下。不过胜利属于整个帝国和我们勇敢的士兵,我只是有幸指挥了这场战役。”

帕特里齐枢机主教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热情洋溢地说:“将军,我们不能停下脚步!

奥斯曼人正在撤退,现在是追击他们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乘胜追击,将这些异教徒彻底驱逐出圣地!也许甚至可以向北推进,收复安提阿和大马士革!”

舒莱尔男爵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可不是个好的建议,土兵们经过连日的激战已经疲惫不堪,而且维也纳的命令也只是要求他控制耶路撒冷和周边地区。

“枢机主教阁下,”他谨慎地回答,“我理解您的热情,但我们的部队需要休整。这场攻城战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和补给,土兵们已经连续作战数周。如果贸然追击,可能会给敌人可乘之机。更明智的做法是巩固我们已经取得的胜利,确保耶路撒冷的安全。”

帕特里齐枢机主教似乎想要反驳,但最终还是理解地点了点头:“您是军事专家,将军。我尊重您的判断。不过请记住,收复圣地的使命尚未完成。伯利恒、拿撒勒,这些与我们主耶稣生平相关的圣地同样需要从异教徒手中解放出来。”

“当然,阁下。”舒莱尔男爵做出妥协,“一旦部队休整完毕,我们将继续按照维也纳的指示行动。不过现在,我需要向皇帝陛下报告这一胜利。”

他转向身旁的副官:“找到通信兵,我要立即向维也纳发送电报。”

副官快速敬礼后离开,很快带来了一名通信兵。

“致维也纳皇宫和帝国战争部,耶路撒冷已于今日正午完全落入帝国之手。帝国旗帜现已在圣殿山高高飘扬。敌军残部正向约旦河方向撤退。我军伤亡情况为:正规军阵亡583人,重伤1109人,轻伤约2000人;殖民地部队阵亡约5500人,伤7000馀人。请求指示下一步行动计划。向陛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舒莱尔男爵。”

读完这封电报之后,首席副官克勒内维耶上校低声问道:“陛下,舒莱尔男爵已经拿下了耶路撒冷,下一步怎么办?”

弗朗茨向后倚在椅子上,紧闭看双眼,突然问道:“普鲁士跟法国那边怎么样了?

“还是卢森堡问题,荷兰国王威廉三世被架住了现在,法国他不敢得罪,普鲁士也不敢得罪。根据军事情报局的情报,观察到有军队在增员两边的边境军队。”

“耶路撒冷不是问题了已经,让舒莱尔男爵尽快清理周边地区,之后,驱逐异教徒,

可以接着教皇国的名义。外交部要准备一份声明,强调我们的行动是为了保护基督教圣地和当地基督徒的安全,纯粹出于人道主义考虑。”

弗朗茨睁开眼晴,“现在问题是普鲁士跟法国那边,能不能想办法让两国打起来?有可能吗?”

首席副官克勒内维耶上校张了张嘴,还是没说话,他也搞不懂这个,毕竟外交,而秘书长温布伦纳则是思考很久时间,“这要取决于英国和我们的态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