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 第477章 智利与军队

第477章 智利与军队

1876年1月2日,智利,圣地亚哥。

夏日的阳光炙烤着这座安第斯山脚下的城市。总统府前的阿尔马斯广场上,棕榈树投下斑驳的树影。一辆装饰考究的马车缓缓停在陆军部大楼前。

“亚历山大!”

“伊格纳西奥,轻点,轻点!”许布纳男爵被这个热情的拥抱勒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作为典型的奥地利贵族,他身材纤瘦,完全承受不住智利人的热情,“我知道你很想念我,我的兄弟。”

赞特诺终于松开手,眼中竟然泛着泪光:“太感谢你了!塞尔维娅多亏了你们研发的柳树皮粉,她才能活过来。上帝啊,要是失去了她,我的人生就失去了所有色彩:”

“咳咳,那叫阿司匹林,兄弟。”许布纳整理了一下被弄皱的领结,“巴尔药厂的最新产品。有效果就好。实际上,这药去年才通过临床试验,你妻子能痊愈是上帝的眷顾,同时也是弗朗茨陛下重视医疗研发的结果。世界上没有比哈布斯堡家族更注重科学进步的了。”

“感谢上帝,感谢弗朗茨陛下,也感谢你。”赞特诺擦了擦眼角,随即又恢复了军人的干练,对许布纳眨了眨眼,“我已经帮你约好了总统阿尼瓦尔·平托阁下。时间很充裕,你随我来。”

两人并肩走向总统府。圣地亚哥的街道整洁有序,欧式建筑鳞次栉比,很难想象这里距离欧洲有万里之遥。

“我这次来,还是为了硝石的事情。”许布纳压低声音。

“阿塔卡马沙漠?”赞特诺回头看了他一眼,同样小声回应,“那你应该去玻利维亚的。最好的硝石矿都在他们手里。”

“难道你们不想把这些白色黄金全部占为己有吗?”许布纳男爵意味深长地说,“我带来了奥地利最好的商品一—武器。”

赞特诺脚步一顿,转身认真地看着这位认识一年多的朋友:“亚历山大,玻利维亚也不是软柿子。他们的人口跟我们差不多,都是两百多万。而且有硝石出口带来的财富,军队装备也不差。”

许布纳拍了拍他的肩膀,自信地说:“有了我们的帮助,这些都不是问题。”

智利总统办公室。

这位总统是个谨慎的人。他缓缓放下模型,目光在许布纳和赞特诺之间游移。

“许布纳男爵,”他终于开口,声音平静,“我很好奇,奥地利为什么对我们的北方边境如此感兴趣?”

许布纳微笑着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档:“总统阁下,让我们开诚布公吧。阿塔卡马沙漠的价值,想必您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展开一张详细的地图,上面清淅标注看硝石矿的分布:

“目前,这片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被三国瓜分。秘鲁控制着最北端的塔拉帕卡省,那里有一些品质最好的硝石矿,伊基克港每年出口价值千万的硝石。玻利维亚占据着中部沿海的利托拉尔省,安托法加斯塔腹地的硝石储量惊人。而智利”

他停顿了一下:“恕我直言,贵国现有领土上的硝石矿,无论储量还是品质都相对较差。”

平托总统和赞特诺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奥地利人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充分。

“总统阁下,”许布纳继续道,“我们跟英国人不一样。”他知道英国资本已经大量渗透智利的硝石产业,“我们在输出资本的同时,还会输出更实际的东西。”

他推过另一份文档:“100万金克朗的无息贷款,五年后归还。这只是我们友谊的开始。”

平托翻开文档,赞特诺也奏过去看。

“另外,”许布纳压低声音,“5万支步枪,100挺改良型加特林机枪,还有15门最新式的克虏伯大炮。我相信,有了这些装备,智利军队攻下玻利维亚绰绰有馀。”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墙上的摆钟滴答作响。

平托总统终于抬起头:“特使先生,我可以坦白地说,即使没有贵国帮助,以智利现有的军力,战胜玻利维亚也不是问题。我们的海军在南美首屈一指,陆军也训练有素。”

“但是,”他话锋一转,“还有一个国家,您别忘了。”

“秘鲁。”许布纳男爵点头。

“正是。”智利总统平托站起身,走到窗前,“玻利维亚和秘鲁有秘密同盟条约,这不是秘密。如果两国联手,军队和人口至少是我们的两倍。250万对500万,这个算术题很简单。”

他转过身:“这就是我一直按兵不动的原因。贸然开战,可能会让智利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许布纳沉思片刻:“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总统阁下,外交手段有时比军事手段更有效。也许可以想办法离间他们?或者找到一个让秘鲁保持中立的理由?”

“这需要时间和策略。”总统平托回到座位上,“而且,我们还需要一个开战的正当理由。现在玻利维亚境内有不少智利公司在开采硝石,我们有合法的采矿权。贸然撕毁条约,会让我们在国际上陷入被动。”

“所以要等待时机。”许布纳理解地点头,“等玻利维亚人先犯错。比如提高对智利公司的税收?侵犯智利公司的权益?”

总统平托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笑容:“男爵先生,您很懂南美的游戏规则。”

“那么,”许布纳男爵站起身,“在等待的同时,也许我们可以先在其他方面合作?

比如,奥地利资本可以入股智利硝石公司,帮助贵国提升开采技术。我们的化学工业很发达,可以帮你们就地加工,提高附加值。”

“这个建议很有建设性。”平托也站起来,与许布纳握手,“智利欢迎奥地利的投资和技术。至于其他的事:”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赞特诺一眼:“伊格纳西奥会和您保持联系。军事现代化是个长期过程,不是吗?”

“当然。”许布纳男爵愉快地拍手,“阿尼瓦尔总统阁下,智利有您这样谨慎而有远见的领导人,真是国家之福。”

送走奥地利特使后,平托和赞特诺在办公室里又待了很久。

“伊格纳西奥,”总统终于开口,“开始秘密扩军吧。步兵增加两个师,同时向英国订购一些军舰。现在我们至少有两个大国支持我们了。”

“明白,总统。”

“记住,要悄悄地进行。”智利总统平托望着窗外的安第斯山脉,“风暴总会来的,我们要做好准备。至于奥地利人:他们想分一杯羹,就让他们投资吧。有竞争对手,英国人也不敢太过分。”

“您真是高明。”陆军部长赞特诺由衷赞叹。

维也纳郊外,1876年1月10日。

冬日的晨雾还未散去,但训练场上已经热火朝天。

“杀!”

数百名士兵排成整齐的方阵,随着教官的口令,同时向前刺出剌刀。寒光闪闪的刀锋刺入稻草人,发出整齐的“噗”声。

“砰砰砰一”

另一边的射击场上,枪声此起彼伏。士兵们卧倒在地,瞄准200米外的移动靶。每个靶子都画着大胡子士兵的剪影,随着滑轨左右移动。

一二一!一二一!

远处,一个步兵连正在负重跑步。每个士兵背着全套装备,重达30公斤,但步伐依然整齐有力。

弗朗茨穿着陆军元帅制服,在一众将领的陪同下,沿着训练场边缘的小路缓缓前行。

他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土兵们的训练。

“我的陆军大臣,”新任陆军大臣约翰·冯·弗里德里希中将,“经过改革之后,帝国的预备役系统效率如何?”

约翰中将是个五十岁的普鲁士裔军人,身材高大,留着标志性的普鲁士式小胡子。他在1874年接替退休的的德根菲尔德伯爵,成为新的陆军大臣。

“提升了一倍左右,陛下。”约翰自豪地回答,“现在我们可以动员200万经过系统训练的预备役。如果下达总动员令,一个月内就能集结80到100万装备齐全的部队。这在改革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弗朗茨追问。

“主要是三个方面,陛下。”约翰详细解释,“第一,我们创建了完善的户籍和兵役登记系统。每个适龄男子都有详细文档,包括住址、职业、健康状况等。动员令一下,立即就能找到人。”

“第二,预备役训练制度化。退役士兵和预备役登记土兵每年必须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复训,保持战斗技能。我们在各地创建了150个预备役训练中心。”

“第三,装备储备充足。每个军区都有足够装备30万人的武器弹药储备。不会出现人等枪的情况,尤其是前线军区,说实话,陛下,那里的弹药储备堪称恐怖。”

“恩,这么多年的改革没有白费。”弗朗茨满意地点头,目光扫过训练场,“约翰,你觉得咱们军队的战斗力如何?”

“那还用说吗,陛下?”约翰眯起眼睛,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肯定是欧洲第一!

我们的武器是最先进的一一维特利步枪射程远、精度高;克虏伯大炮威力大、射速快;还有那些改进型加特林机枪::”

他压低声音:“更别说军事科学院那些疯子们的新玩意。飞艇、无线电、甚至还有人在研究蒸汽坦克。下次战争,敌人恐怕想不到天上也会有我们的人。”

“不要太乐观。”弗朗茨提醒道,“技术优势不代表一定能赢。你觉得奥斯曼军队怎么样?”

“垃圾得不行!”约翰中将毫不客气地评价,“他们的组织结构可能还停留在三十年前。新军和旧军并存,指挥混乱。武器更是五花八门一一有英国的,有法国的,还有本地的土枪,但没有统一的后勤保障。”

他摇摇头:“上次近东战争已经检验过了,的确很差劲。

“不过什么?”

“让我们惊讶的是,俄国人居然和这样的军队打了个六四开。”约翰中将皱着眉头,“这让我很怀疑俄军的真实战力。要么是我们高估了俄国人,要么是他们故意藏拙。”

“哈哈。”弗朗茨笑了两声,“俄国人的后勤可不能跟我们比。他们的铁路稀疏,军需供应混乱。我们专门设立了独立的后勤兵种,还有野战医院系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革,战时能救很多人命。”

一行人走到骑兵训练场边。数百名轻骑兵正在练习马上劈刺,战马奔腾,尘土飞扬。

弗朗茨停下脚步,神情严肃起来:“约翰,我这次来视察,不只是例行公事。大概一年后,我们就会对奥斯曼帝国再次动手。”

约翰和其他军官都是一惊。虽然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皇帝如此明确地说出时间,还是第一次。

“所以,”弗朗茨继续道,“我很关心军队的实际战斗力。上次普法战争,帝国陆军暴露了很多问题。”

“就比如炮兵过多导致行军缓慢,道路拥堵,同时运输速度太慢,进而堵塞后面的部队。”弗朗茨一一枚举,“步炮协同不够默契,通信连络时有中断。最关键的是伤亡率一我们的交换比只有一比一点五左右,这太低了,我不太满意。”

“但我们赢了::”一位年轻参谋小声说道。

“赢了不代表打得好!”弗朗茨声音变得严厉,“如果不是法国人指挥失误,如果不是我们在装备上占优势,再加之法国人口少,结果很难说。”

他环视众人:“诸位,不要因为几次胜利就自满。没错,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接近60万常备军,有英法的军事顾问,还有伊斯兰信仰的加持。轻敌会付出代价的。”

“陛下说得对。”约翰立即响应,“我们需要更多实战化训练。”

“所以,”弗朗茨看着他,“我打算在开战前组织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完全仿真对奥斯曼的作战。”

“规模多大?”

“至少5个军参加。“弗朗茨说道,“3个军扮演帝国军,2个军扮演奥斯曼军。完全按照实战进行一—行军、扎营、补给、通信、救护,一个都不能少。”

“地点呢?”参谋长贝克问道。

“就在加利西亚东部。”弗朗茨早有打算,“那里的地形和巴尔干相似,都是山地平原交错。而且足够偏僻,不会引起外国注意。”

“时间?”

“今年秋天,9月份。”弗朗茨算了算,“给你们8个月准备时间。我要看到一场真正的战争,而不是表演。”

“遵命,陛下!”众将齐声应道。

这时,一个传令兵骑马奔来:“报告陛下!第三骑兵团请求您检阅!”

弗朗茨点点头,一行人向骑兵数组走去。

路上,约翰中将低声对参谋长说:“贝克,立即制定演习计划。这次陛下是认真的。””

“明白。”贝克点头,“我建议重点演练山地战和城市攻坚战。巴尔干多山,另外,城市攻坚战一直是陛下头疼的。”

“医疗也很重要。”军医总监插话,“巴尔干的疫病比子弹更可怕。上次战争,俄军因疾病减员超过战斗减员。”

弗朗茨听着部下们的讨论,暗自点头。看来这些年的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军官们开始用现代化的思维考虑问题了。

他同时还在心中思考,俄国人怎么办?在奥斯曼这个威胁或者说共同目标解决之后,俄国和奥地利帝国在某些问题上势必会有冲突,除非俄国完全不向东扩张,引导他们向东、向南方中亚、印度方向扩张。

哎,这是个问题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