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从官渡之战开始 > 第22章 恶贼难剿

第22章 恶贼难剿

离开邺城的时候,袁谭很平静。

他清楚的知道,此时此刻,邺城之中,有太多的人,都以为他输了。

但他要走的路,又何须别人来点评?

活在当下的人,看不见明天。

他不怪那群人

此时此刻,他身边有张郃高览沮授这样的人才……

邺城之中,郭图辛评至少不会支持袁尚。

结局,犹未可知。

袁谭骑在马背上,冬日的冷风吹过来,往他的骨子里面钻。

天气是冷的,可他的内里的野望,在熊熊燃烧。

临行前,他给郭图辛评留了密信,既有言辞恳切的请求,也有关于未来的画饼。

是啊,郭图辛评,是心甘情愿吃下他的大饼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眼下的河北内部,可以划分出两个派别。

“袁谭派”和“袁尚派。”

这两个集团的许多人,都认为天命在袁,不在乎天下百姓,甚至也不在乎曹操手中的天子。

真要是大汉忠良,谁他妈效忠袁家啊?

但他们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郭图辛评是,逢纪审配是……

甚至就连一言不发,跟着张郃高览来到此间的沮授,不也是?

所以袁谭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胜利,胜利,还是胜利!

他选择了这条道路,注定不会是风平浪静。

只要一直赢下去,也只有一直赢下去,选择他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

大军沿漳水南行,日头渐高。

冀州沃野,确非虚言。

道旁田垄齐整,虽是冬日,却足见夏秋之际的丰饶。

远处坞堡相连,炊烟袅袅,显出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然而行不过百里,景象便大是不同。

几处村落皆显得破败,土墙倾颓,不见儿童,就连村里的住户,都仿佛流民一般,衣衫褴缕,面有菜色。

见到军队,做徨恐之态。

“去岁秋汛,漳水涨了。”张郃在一旁低声解释,“又赶上征了官渡用的粮秣,有些人家就困难了。”

高览马鞭遥指来时经过的坞堡:“难?你看那些家族,坞堡里的存粮怕是能吃数年!受苦的,都是没跟脚的贫民!”

“同是一片天,竟是两个世界。”袁谭轻叹一声。

高览愤然道:“定是那些匪寇作乱,才害得百姓如此!”

但其实这样的景象,还在袁谭的预期之内。

冀州虽说富庶,但不代表所有人都生活的不错。

世家大族这玩意,从东汉王朝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两百年过去,根本不是朝夕之间能解决的问题。

何况,眼下此地,山贼就在一旁,时不时出山来打秋风……

这日子能过的下去就见鬼了。

正说话间,前方斥候押来一个汉子。

那汉子衣衫破旧,脚上却绑着一双结实的皮靴。

“小、小人只是寻常樵夫”

沮授缓步上前,看了两眼便道:“不是樵夫。”

蒋通在旁补充:“俺方才在那人附近,搜到了一些藏起来的箭。”

他递上来,“这不是寻常盗匪能用得起的。”

袁谭瞥了一眼,“拖下去,审审。”

傍晚扎营时,袁谭将众人召入帐中。

袁谭看向张郃、高览,“二位可看出什么端倪?”

高览率先发言:“定是那麹义旧部,伙同蒙特内哥罗贼在祸害百姓!”

张郃沉吟道:“只是那些箭制作不易,匪寇哪来的这等器械?”

袁谭不答,目光转向沮授:“沮公,你曾在冀州多年,最是了解麹义旧部,可知他们的来历?”

帐内火光在沮授的脸上跳跃:

“麹义,凉州金城人,精通羌人战法,初平二年率部投奔大将军,其麾下先登营多选自边地流民、江湖游侠,个个都是百战之辈。”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几分追忆:

“界桥之战,麹义亲率八百先登,伏于盾下,待公孙瓒骑兵将至,一时同发,扬尘大叫,直冲敌阵,瓒军大乱,相互践踏,死者枕籍,此战之后,先登营名震天下。”

帐内一片寂静,唯有火盆里噼啪作响。

“然而……”沮授语气转沉,“麹义自恃功高,渐生骄纵,终为大将军所忌……身死之后,其部众星散,这些人身经百战,除了打仗别无长处。”

“被遣散后,这些人身怀凶技却无处容身。”

沮授的声音在帐中回荡,“他们先是背叛韩馥投靠大将军,又在界桥之战后自恃功高,欲行不轨,这般反复无常的性子,谁人敢用?”

高览忍不住插话:“既然无处可去,为何不老老实实做个平民?”

沮授摇头:“边地流民、山野游侠,本就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跟着麹义征战多年,除了杀人放火,他们还会什么,又有几个愿意种田?”

他拿起一支箭:“就说这箭簇,打磨锋利,兼有血槽,这样的手艺,分明是军中制式。”

张郃发问:“他们能制作军中器械?”

“不止如此。”

沮授放下箭,“这些人最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既懂得排兵布阵,又熟悉乡野规矩,白日里可能是田间农夫,夜晚就成了打家劫舍的悍匪,今日向你乞讨的流民,明日可能就是哨探。”

袁谭一直静静听着,此时忽然开口:“所以他们在乡野间来去自如,既因为百姓怕他们,更因为百姓中有他们的眼线?”

“正是。”沮授颔首,“他们必然与蒙特内哥罗贼张燕也有往来,官军来时便化整为零,躲入群山之间;官军退去便重新聚集,这般来去如风,才最难剿灭。”

高览愤然击案:“如此反复小人,留着终是祸患!”

袁谭见高览情绪愤慨,便对他发问,“若谁让你剿灭匪寇,当如何施为?”

高览略一思忖,“遇山攻山,逢寨破寨,一千精兵,三月之期,足矣。”

“若其遁入蒙特内哥罗贼,又当如何?”袁谭转身,目光扫过众人,“况且三月之中,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眈误了春耕,此间百姓又将颗粒无收。”

沮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长公子明见,强攻确是下策。”

袁谭心想,麹义旧部这群贼寇如此反复,自己肯定是不愿意招降的。

但想要摧毁这群人,最关键的还是要摧毁他们的架构。

人,是需要组织起来的。

有组织的人,和一盘散沙,其差别不可同日而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