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66章 苏党传说之其一

第466章 苏党传说之其一

第466章苏党传说之其一

京师。

听到窗外的动静,苏泽打开窗户,胖鸽子冲了进来。

苏泽看着胖鸽子羽毛上的冰凌,就知道这是从东北送来的信。

胖鸽子抖了抖身体,将冰凌撒在苏泽的桌案上,看样子是对这趟“远差”不满。

这家伙是越来越精了。

苏泽掏出三袋子米,这只胖鸽子才满意的伸出脚。

果不其然,这是李成梁给苏泽写的信。

李成梁详细讲了新五国城之战的过程,在明军有备的情况下,这种仗就是给明军送军功的。

战争的过程没意外,结果也不意外。

但这就是大明边疆殖拓最大的问题。

这些边疆的部落,在正面不是大明的对手,但是他们就和苍蝇一样,时不时上来叮一口。

如果不是李成梁提前伏击,真的让这帮建州女真攻破了新五国城,这对东北的军事战略又会造成影响。

这种失败虽然不会改变大明的整体战略,但绝对会拖延一段时间。

原时空的大明,就是被这样拖没了。

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上,苏泽很清楚,任何政策都有窗口期。

在窗口期内,事情解决了,那就解决了。

一旦错过窗口期,再想要腾出手来的时候,就会面临极大的掣肘,用上几倍乃是几十倍的代价,也没办法解决了。

现在就是解决东北战略的窗口期。

大明正在进行军事改革,明军的战斗力处于上升期,对女真人有代际优势。

周围的局势安稳,朝鲜臣服大明,倭国还在内乱,远东更是蛮荒之地。

这次的事情,倒是也提醒了苏泽。

筑城的时候,还是要小心女真人的袭扰,千万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局部失败,动摇朝廷的政策。

然后苏泽就看到李成梁在信中推荐的赵鹏正。

苏泽对赵鹏正没有太多的记忆,原来他是上一科的进士。

只不过赵鹏正似乎不是治的《易经》,自己算不上他的房师。

看到这里,苏泽也佩服杨思忠的眼光了。

这位吏部尚书,识人的眼光当真是超一流的,经过他举荐的人才,全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很快就独当一面了。

要知道赵鹏正只是个在吏部观政的进士,还不是吏部的正式官员,这样都能被杨思忠发掘!

如此的识人术,苏泽也只在杨思忠一人身上见过!

李成梁在信中极力举荐赵鹏正,苏泽却有顾忌。

这是杨思忠举荐的人才,也是他们吏部的人,如果越过杨思忠将赵鹏正调回京师,那就是在抹杨思忠的面子,撬吏部的墙角。

如今中书门下五房,正因为七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力,和吏部闹得不太愉快,如果再闹出这样的事情来,和吏部的关系会更加紧张。

想到这里,苏泽决定还是先让赵鹏正在新五国城待着,杨尚书肯定还有后手安排,反正不会埋没这个人才就是了。

至于吏部。

苏泽还喊来了吏房主司宋之韩。

宋之韩最近可谓是春风得意。

内阁掌握了七品以下官员的选任权力,作为吏房主司的宋之韩,如今也被官场称之为“文选郎”,甚至地位还在真正的文选郎张四维之上。

原本吏部文选司最大的权力,其实就是低品官员的推免权。

说起来是推免权,其实除了那几个重要的岗位,这推免权差不多等于是任命权。

皇帝和朝堂大员,才不会关心某个偏远地区县令是谁呢?

但是对于官员来说,一个富裕地区的县令,和一个贫困地区的县令,那是天差地别。

以往这些权力,都是掌握在文选司手里的。

张四维这个文选郎,拟定的名单报上去,无论是前任吏部尚书高拱,还是现任吏部尚书杨思忠,基本上也都是照准继续上报,皇帝也不会更改这些基层官员的任命的。

而再往上,更高级官员的任免权力,就和文选司无关了。

七品以上的官员,六科都察院,六部九卿衙门的主司,地方上也是一方大员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岗位。

有些七品官员,比如六科给事中,任免权是皇帝手里的。

这些职位文选司只能列名单,如果列的名单上面不满意,还要重新列名单到上面满意才行。

这是个又累又没油水的活计,纯纯是费力不讨好。

至于吏部文选司的考核权,考核涉及到了上级、科道、吏部多个部门,这也是不吏部文选司能操纵的。

所以中书门下五房的吏房,从吏部文选司争来了七品以下官员的推免权,这是极大的权力。

宋之韩也因为吏房这个位置,从高拱门生弟子的非内核成员,一下子跻身最内核的圈子,成为高拱门下的爱将。

当然,宋之韩是个脑子清醒的人。

他很清楚,这一切都是来源于苏泽。

可以说,中书门下五房能有今天,都是苏泽一个人的功劳。

中书门下五房能有如此强势,也都是苏泽的功劳。

甚至说个大逆不道的,高拱内阁的权势在整个大明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也都归功于苏泽。

宋之韩还知道,坊间传说有一个“苏党”。

这“苏党”的骨干分子,自然是沉一贯、罗万化这些苏泽的同年。

宋之韩和沉一贯罗万化也是同僚,自然他们事事都以苏泽马首是瞻,是铁杆的“苏党”。

罗万化办事牢靠,总务中书门下五房,各房都信服。

沉一贯辅佐诸大绶进行教育改革,这教育改革的框架也几乎都是苏泽搭起来的,苏泽在这个系统中威望极高,推进自然是十分的顺利。

也正是这两个铁杆在,苏泽在中书门下五房的威望是无以伦比,没人可以撼动,他才能无为而治,不需要关心衙门内的庶务,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意志贯彻整个衙门。

这些铁杆“苏党”好辨认,但是有些隐藏“苏党”就不好辨认了。

比如吏部尚书杨思忠,坊间传闻他也是苏党成员。

宋之韩是经常和吏部打交道的。

他知道杨思忠在吏部说一不二,威望巨大,这样的人,有必要成为“苏党”吗?

但如果杨思忠不是苏党,为什么吏部会乖乖交出七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

宋之韩来到了苏泽的公房,苏泽简单寒喧了两句,就开口问道:

“这些日子,七品以下官员的推荐名单,阁老们那边还满意吗?”

宋之韩露出一丝尴尬的表情。

年前,在六科的配合下,吏房举荐的京畿地区官员,几次推荐名单都不错,得到了内阁的表扬。

但是最近几次的推荐名单,逐步开始复盖地方上的职位,吏房就有些把握不住了。

没办法,组织人事就是选人用人,听起来难度不大,实际上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

甚至有些职位,不是考虑候选人资格就行的,还要考虑种种因素,进行各方的平衡。

高拱自己也是做过吏部尚书的,本身对于人事工作要求就很高。

最近几次吏房推荐的名单,都被内阁打回来几次。

这对于吏房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看到宋之韩面露难色,苏泽说道:

“朝廷虽然将七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给了内阁,内阁又将推荐之责给我们中书门下五房,但是为国举荐良才,是关系到国本的大事。”

宋之韩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苏泽继续说道:

“本官觉得,日后具体的推荐名单,还是要和吏部商议下。”

“吏部杨尚书识才之名在京师都是有名的,而且官员考核之权在吏部,咱们中书门下五房还是要和吏部配合才好。”

“本官想着,不如搞一个会商机制出来,遇到缺员的时候,中书门下五房、吏部、六科坐下来商议名单,这样更为稳妥。”

“宋主司以为如何?”

宋之韩以为如何?

宋之韩自然是不愿意的,好不容易从吏部手里抢回来的人事权,也要还回去?

宋之韩凛然,他突然想到了杨思忠也是苏党成员的传言。

难道这是苏泽早就计划好的?是为了平衡自己党内的利益?

宋之韩越想越是可能,杨思忠如果是苏党内核,那他的意见苏泽自然也要考虑。

最近吏房几次推荐名单都被驳回,杨思忠借此发难,自己还真没办法。

确定了!杨思忠果然是苏党!

宋之韩为自己的“发现”而欢欣鼓舞,既然这些大佬们已经都谈好了,自己再抵抗也没有意义了。

宋之韩老老实实的说道:

“全凭苏检正做主,我们吏房没有异议。”

苏泽有些诧异的看向宋之韩。

他本以为,要让吏房将到手的权力吐出来,需要花费一番口舌,却没想到这么顺利。

苏泽说道:

“宋主司深明大义,这些日子吏房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

“大家”是谁?

其实苏泽想要说的是“阁老们”,但是在宋之韩看来,苏泽说的“大家”,应该就是他们苏党的高层。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说苏泽要吸纳自己进入苏党?

宋之韩有点魂不守舍的离开苏泽的公房。

自己要不要答应苏泽?

自己是高阁老的门生,现在投靠苏泽,是不是背叛高阁老了?

可是苏泽也是高阁老的门生,他这个苏党,高阁老应该不会反对吧?

宋之韩的脑子昏昏沉沉的。

朝中所有人都知道,苏泽早晚要入阁的。

他这个年纪,说句大不敬的话,考虑到大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搞不好又是一个三朝阁老。

苏泽还没入阁,苏党就能网罗吏部尚书这样的重臣,那日后这个苏党的权势?

宋之韩脑子如同乱麻一样,面对苏泽的邀约,自己是添加还是拒绝?

如果自己拒绝了,日后还怎么在中书门下五房混下去?

——

吏部。

张四维依然很烦。

文选司失去了七品以下官员的推荐权,那些候缺的官员都不来吏部了,吏部一下子冷清了很多。

以往张四维觉得那些候缺的官员聒噪碍眼,现在却觉得文选司冷清没落了。

张四维也不理解,为什么吏部尚书杨思忠,对吏部被中书门下五房侵夺职权如此的淡然。

难道真的和外界传说的那样,杨思忠也是“苏党”成员?

如果真是这个理由,杨思忠没有理由拱手让出吏部的权力。

但是难道杨思忠不担心有损他在吏部的威望吗?

就在这个时候,文选司门下的小吏喜笑颜开的进来,对着张四维道:

“选郎大人!大喜事啊!”

张四维疑惑的看向小吏,这名小吏说道:

“刚刚中书门下五房来部里了,那吏房主司宋之韩拜见杨尚书,说是日后七品以下官员的推荐,吏房还是要和我们吏部协商共推!”

“张选郎,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张四维立刻站起来!

对于文选司来说,这确实是好事。

小吏连忙说道:

“杨尚书真厉害啊!不显山不漏水的,就将职权要了回来!听说那宋之韩,可是非常敬佩杨尚书的识人用人之术,还说要经常来吏部请教呢!”

“这么看来,都是杨尚书的面子大啊!”

听到这里,张四维感觉壑然开朗,以往想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子想通了!

将七品以下官员任命权力收归内阁,这是皇帝御批的国政,自然是不能更改的。

杨思忠作为吏部尚书,也无法和皇帝和阁老们都决定的事情唱反调。

这么看来,杨思忠绝对是苏党的成员!

苏泽为了补偿杨思忠,现在主动搞什么协商,将一部分推荐权还给吏部,还不停的夸赞杨思忠,这不就是向吏部说,苏泽是看在杨思忠的面子上,才将七品以下官员的推荐权还回来的吗?

这不就是给杨思忠刷威望吗!

如此一来,杨思忠在吏部威望更高,在没人能违逆他的意见了。

而所谓共商,还不是以吏房为主,只不过让出一点点协商的权利给文选司,文选司还要做苦活累活。

好狠的算计!

张四维看到了一张越织越密的网,复盖到大明王朝的各方各面,就觉得不寒而栗!

张四维捏紧拳头,想要反抗,却发现,苏党势大,自己找不到反抗的办法。

那怎么办?只能忍耐下去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