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华娱之2000 > 第968章 决定一

第968章 决定一

第968章 决定一

2006年的世界,许多东西都还是被大众所认可乃至于争相追捧的存在。

传统媒体数十年如一日的报道为这些西方传统项目塑造了常人心之所向的逼格,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以前,这些项目在全球大多数民众的心里都还没有跌下王座。

奥运会是如此,诺贝尔奖也是如此。

周易历史性成为了和平奖得主的消息几乎可以说是震撼了每一个看到相关新闻的人,qq更是生怕用户不知道,直接开启了弹窗新闻的模式——

《亚洲之龙腾飞:周易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震撼世界!》

新浪置顶专题纪:《周易的诺贝尔奖征服史》;

搜狐开设大字报:《周易用玫瑰与子弹征服诺贝尔》。

网易更是毫无避讳的吹上了华语乐坛的神:《从公告牌屠榜到诺贝尔奖殿堂——流行之神周易的终极形态》。

在传统渠道媒体都在跟随着北大一起为周易歌功颂德时,占据了互联网生态位的四大门户新闻网站则是联手将这场出人意料的诺贝尔冷门传遍了内地互联网领域——

百度就更不用提了,虽然曾经有过不愉快,但后面都给周易敬酒去了,现在自然是都不愿意错过这波热度:《创造历史的周易:从唱片粉碎机到诺贝尔和平神殿》。

传统网络一把抓,热度那叫一个铺天盖地。

“当《25》专辑50天狂销3580万张的奇迹仍在震荡全球唱片业时,他在昨天以更震撼的方式加载史册——

“首位摘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流行巨星。

“西方政客的冷眼无法阻挡他撕裂信息茧房,正如枪伤未能阻止他举起吉他”

真情实感的夸赞,竭尽全力的推送。

如此高强度的轰炸之下,你可能不记得昨天中午自己吃了什么,但你一定记得在2006年10月13日这天,周易以中国人的身份拿下了诺贝尔和平奖,将自己的名字写进了未来的历史题库当中。

华纳不遗馀力的公关所造成的效应在这个传统媒体时代被利用到了极致,毕竟他这些年用来打江山的歌传唱度是真的高。

狂热的周易粉丝在网络上那叫一个耀武扬威,鼻孔朝天见谁都象是插标卖首之辈,以一家之力打爆了整个娱乐圈的规模化粉圈——

没办法,超纲了,实在是超纲了。

诺贝尔和平奖这玩意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再怎么嘴硬也改变不了这年头“诺贝尔奖”这四个字在国人心头被高看一眼的地位。

谁能想到他一个歌手还能这么干啊操!

“就是goat!毋庸置疑的goat!”

“华语乐坛的神!”

“现在告诉我历史地位最高的华语流行歌手谁?!恩?!黑子说话!”

“河狸呢?!那只河狸哪去了!别装死!”

“把那只该死的河狸叫过来!让他跪在周易海报下谶悔!”

“周易无敌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东西半球乐坛的流行歌手!”

“美国佬英国佬的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有的人都暴跳如雷了,笑死”

有好事者还特意找到了以英美为首的西方世界媒体对周易拿诺贝尔这事的报道,一篇又一篇直呼不可战胜的内容看的每一个人网友心里头都美滋滋的——

bbc:《傲慢的东方圣歌:斯派克的诺奖核爆效应》。

“披头士的王座崩塌,杰克逊俯首称臣,诺贝尔和平奖成为了斯派克goat王冠上最闪耀的一颗宝石,流行文化的权柄已在这场盛大的典礼中完成了交接。

“诺贝尔和平奖奖牌重仅175克,却压垮了我们引以为豪的优越感围墙。

“他将中国政治标语植入欧美心脏,却让15万美国人狂热追随;

“唱片时代最后的实体销量之神,如今终登顶人类精神圣殿。

“这是西方文明叙事最暴烈的改写——

“斯派克这个拒绝好莱坞模式的中国人,以用音符缝合着文明之间的裂缝,企图用旋律驱散战争阴云”

当bbc都不得不捏着鼻子出一篇全都是正面报道的专栏新闻,可想而知周易这一次堵着西方乐坛、新闻界泉水门口乱杀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力到底有多大。

德国《明镜周刊》:《枪伤、销量与地缘政治:解密斯派克夺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算法》。

法国《世界报》:《吟游诗人的圣殿:当斯派克的旋律叩开诺贝尔大门》。

英国《泰晤士报》:《商业巨星加冕和平桂冠:斯派克的诺贝尔奖如何塑造音乐霸权》。

《太阳报》:《诺贝尔奖传奇之夜,细数斯派克床榻上的那些女星》。

美国《华尔街日报》:《商业与艺术的终极合体!斯派克诺奖引爆华纳市值!》

《时代周刊》:《斯派克:艺术与和平的完美答案》。

《纽约时报》的标题更是耸人听闻——

《斯派克:在子弹上刻下名字的z世代耶稣!》

嗯?

底特律,酒店房间里。

察觉到有异味的周易抖了抖手头的报纸,重新确认了一遍:“耶稣呢?不是夸我耶稣?怎么还在暗戳戳黑我?”

“你眼里就只能看到黑你的是吧。”

钱江笑得象尊弥勒佛:“大度点阿易,好歹它总体也在捏着鼻子夸你。”

“那我大度不起来,我这人比较小心眼,记仇。”

“那你诺贝尔到时候去领奖吗?”

将一份调查报告推到了周易面前的钱江询问道。

之所以这么问,也是因为诺贝尔和平奖在国内官方层面上是做过错事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周易并非首位中国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他之前其实还有一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拿的。

但是吧,这玩意真就是懂的都懂了。

因为搞新和联胜,那自然是喜提404待遇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莫岩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时,官方层面上的通报宣传实际并不多的一个原因,被冷处理了,莫岩更多的还是背后利益集团在宣传他——

就如同现在周易背后一直在鼓足劲宣传他的北大集团与华纳集团一样。

“不去。”

翻开报告的周易头也不抬道:“不止是不去,实际上我连这个奖都不想要。”

这下钱江是真急了——

怎么连奖都还不想要了呢?

多好的宣传点啊,说不要就不要,我礼我都收了。

“你可以只是不去领奖啊。”

“不差奖金那点钱。”

周易轻笑出声:“反正这玩意不管我怎么拒绝领奖,名字还是会刻上去,宣传照样宣传也行,没什么问题。哦不对,到时候还能再宣传一下我的言行合一。”

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这么多位得主,还是有人选择了拒绝领奖的——来自于越南的黎得寿。

他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唯一一位拒绝领奖的得主。

但即便如此,由于已经公布会把该奖颁发给他,因此哪怕黎得寿在1973年拒绝领奖,诺贝尔组委会依旧只能把他名字照常收录进得主名单当中。

周易觉得在这一块自己也可以加一个定语出来:21世纪第一个拒绝领奖的诺贝尔奖得主。

“言行合一?”

“还记得我之前在接受采访时针对诺贝尔奖说过的话吗?”

谈及此前言论的周易微微一笑:“我可不是单纯嘴上没个把门乱说的。”

正是因为之前已经公开表态过诺贝尔奖无权为我授勋,那现在他拒绝领奖才会显得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又顺理成章。

有过铺垫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还能巩固他的外在形象人设——

说白了,就是他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去接诺贝尔奖递过来的梯子,纯打算把挪威组委会当凯子吊,还是用完就丢的那种。

前面一直通过其他渠道造势要拿奖、不给奖就是文明的退步、冷门更显得公平之类的,真正确认拿到奖、诺贝尔组委会已经确定了名单并全球公布后,他这才直接翻脸——

什么要拿奖?我不知道啊,这奖不是你们扛不住压力硬塞给我的?

再说了,在你们正式开奖之前我就在节目上说我不想拿奖不想拿奖,还言明你们没这个资格给我颁奖,那我现在拒绝领奖有什么问题?

什么?

你说得罪组委会?

诶对喽,我就是看不起,顺带还榨干了组委会的剩馀价值。

既然现在都没利用空间了,那顺手扔进垃圾桶里还有什么好尤豫的?

你会在意一堆垃圾的尊严吗?

但凡换个人设来,做出这种事都得口碑暴跌,可偏偏周易一直以来的人设就是这样,早早的嚣张过了、早早的就看不起诺贝尔和平奖奖了,那就符合人设——

言行合一!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得把诺贝尔组委会榨干最后一滴油才行——

过了一遍资料后,周易这才嘱咐道:“老钱你去邀请他过来吧,说可以如他所愿给个专访机会,同时我还会在这次专访当中宣布一个重大决定。”

拒绝领奖,怎么说都算是一个职业生涯当中的重大决定了,完全值得用一次专访来宣布。

“到时候就在电视台上公开直播吧,顺带一提,你再邀请一些我的粉丝会死忠成员,到时候我和这个做专访的威廉就坐在两把椅子上面对面,台下周遭坐一圈我的粉丝。

“就当是回馈粉丝的福利了,好歹也是帮我做了图的”

周易一一安排了下去。

2006年10月18日,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年轻人、歌迷都在讨论周易创造性的历史突破时,周易的个人博客上却突然发出了一篇预告——

“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关注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让我感觉诧异。

“我不明白,也很困惑。

“我想要说些什么,我的同事、我的团队都劝我,但我还是选择将自己这个重大的决定以最真诚的直播方式向大众公开。

“10月29日,星期日,上午10:08分,我将会接受朋友威廉的电视直播专访,并在直播中公开我这一职业生涯里的重大决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