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农业兴国,从狙击四大粮商开始 > 第4章 神农项目的雏形

第4章 神农项目的雏形

陈连山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张纸上,手指不自觉地越握越紧。

纸条上记录的内容,涉及大豆基因的编辑思路和一条极为醒目的技术路径。

其中提到的“gft2a”开花基因的调控方法,以及“gdgat1”油脂合成关键酶的优化策略,其切入角度之妙,已超越了当前主流学术期刊的讨论范畴。

这绝非一个年轻人的异想天开,倒象是一份十分成熟的方案。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又仔细看了一遍。

因为捏得太紧的关系,纸条边缘已经起了褶皱。

“小伟…”陈连山抬起头,有些颤斗地问道。

“这上面的内容,你从哪里得来的?这上面内容太让人震惊了。你的依据是什么?”

面对质问,林伟早已准备好应对之策。

他面色沉静,语气从容地说道:“陈老,关于来源,我暂时不便详述。但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传统研究确实因复杂性而屡屡受阻,但若采用纸上的这种方式,能提升酶活性且不影响其他农艺性状的特定变异,结果会如何呢?”

他稍作停顿,顺手拿起桌边的笔,在一张空白纸上迅速勾勒出一个简化的分子作用模型:“您看,大致是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设计一套载体系统,其内核在于‘微调’,使种子发育在特定时期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验室阶段,或许可以在黑农35号上进行首批验证。”

林伟不仅解答了陈连山的疑问,还进一步提出了可操作的实验步骤,这都是他从系统上得出的结论。

他提到的某些试剂配比和转化后的筛选标记设置,初听似乎有违常规,但仔细琢磨后却发现合情合理,仿佛他已亲身实践过无数次。

陈连山越听,心中越是激动。

起初,他只是对林伟独特的想法感到惊讶,但越往后听,越觉得难以置信。

林伟所展现的,不仅是一个灵光一闪的点子,而是一套近乎完整的技术体系。

其深度和前瞻性,让这位钻研了大半辈子的老专家都感到一阵目眩神迷。

当林伟说完,办公室内陷入长久的安静,唯有窗外的喧嚣声,如背景乐般萦绕。

人工气候室内,led灯仿真的日光如薄纱般轻柔地复在层层叠叠的翠绿豆苗上。

“了不起…”

许久,陈连山才说出这三个字来。

这三个字仿佛有千斤重。

他摘下眼镜,用力揉按着眉心,试图驱散那股因认知受到冲击而产生的眩晕感。

他再次凝视林伟,眼中跃动着被希望火种点燃的炽热光芒。

“林伟啊林伟,我真是看走眼了。原以为你只是在管理上有些见解,没想到你在专业领域的眼光,已经达到如此高度。这纸条上的内容,再加之你刚才的阐述,如果真能实现…”

他颤斗道,可话语戛然而止,那炽热的眼神已然道尽了一切。

这位毕生投身于提升国产大豆竞争力的老科学家,仿佛在漫漫长夜中,终于望见了那缕刺破黑暗的曙光。

眼前这位年轻人今日展现的格局与技术洞察力,竟让他生平第一次,对着自己数十年在农作物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领域的耕耘,生出了某种难以名状的感慨。

“陈老,目前这还仅停留在理论推演阶段。”

林伟适时地泼了盆冷水。

“纸上谈兵终觉浅,要将它转化为田地里的金豆子,还需您亲自掌舵,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反复验证。”

“我明白了!”

陈连山突然站起身,在办公室内迅速踱了两步,情绪激动道。

“但这个方向,可比我和团队过去像无头苍蝇般乱撞强太多了!这是我们目前唯一可能追上,甚至反超美国大豆的希望!”

他猛地停下脚步,看向林伟:“直说吧,你打算怎么操作?这件事,绝不能有半点泄露。”

林伟深知,最关键的时刻已经到来。

他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说道:“陈老,我们需要激活一个绝对保密的研究项目——不能纳入集团常规研发计划,更不能让任何人,尤其是可能与美国方面有牵连的人,察觉到我们的真实意图。”

陈连山立刻心领神会:“你的意思是…暗中推进?”

“没错。”林伟坚定地点头,“项目代号,不妨就叫‘神农’,寓意探寻我们自身的农业发展之路。由您亲自挂帅,借助您的权限和威望,调动研发中心最可靠的设备和人员。我作为项目的特别顾问,负责提供全面的技术思路和方向指导。”

“神农项目,这个名字起得好!”陈连山稍加思索,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人选方面你不必担心,我有几个跟随我多年的学生,人品可靠,能力扎实,且都对国外转基因技术的拢断心怀不满。设备问题也好解决,中心里的那几台仪器,我可以以‘精密维护’或‘专项课题’的名义划拨出来,专供我们使用。”

在陈连山的主持下,内核团队组建和基础设备筹备的难题似乎迎刃而解。

然而,紧接着,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便浮现出来。

“可是,小伟,”陈连山眉头紧锁,“这个项目的耗材、人工、额外能源开销都不菲。通过集团帐目走帐,难免会留下痕迹。财务部那帮人,还有董事会里的某些人,总会知道的。再者,未来一旦进入大规模田间试验阶段,我们需要一块完全受控的试验田,绝不能是集团那些公开的示范基地。”

的确,充足的资金和一块绝对保密的试验田至关重要。

这是“神农项目”激活必须跨越的首道障碍,也是林伟展现其决心和能力的第一场考验。

集团绝无可能为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项目拨款。

林伟双手抱胸,思绪飞转。

他个人积蓄有限,下属工厂可动用的流动资金额度也不大,且同样受到严格的帐目监管。显然,必须尽快开拓一条不受集团掣肘的资金渠道。

“资金和试验地的问题,我来解决。”

林伟抬起头,眼神中毫不尤豫,“请您立即开始项目的前期筹备,组建内核团队,按照我刚才提到的思路,进行最基础的载体构建和细胞层面的验证工作。请给我一些时间。”

望着林伟坚定的目光,陈连山心中的最后一丝尤豫也消散无踪。

他仿佛看到的,并非只是一个年轻的厂长,而是一位在国产大豆产业面临新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足以肩负起国产大豆未来希望的领军人物。

“好!”

陈连山伸出手,用力拍了拍林伟的肩膀,“实验室这边,包在我身上。外面的事情,就看你的了。我们这群老家伙,就豁出去,陪你赌上这一回!”

一老一少两只手,因同一个目标而紧紧交握,仿佛在传递着无声的誓言。

办公室窗外,夕阳的馀晖逐渐收束,城市的灯火依次点亮,预示着又一个夜晚的来临。

而在香农集团研发中心这间看似平凡的办公室里,一项足以改写未来格局的秘密计划,已然展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