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农业兴国,从狙击四大粮商开始 > 第61章 群体网络

第61章 群体网络

一大早,林伟驱车驶入了面貌一新的丰源种业厂区。

与数月前收购时稍显陈旧的模样大不一样,如今厂区的道路规整有序,新粉刷的厂房在阳光下散发着浅灰色的光泽。

巨大的“丰源种业”招牌旁,新增了一行醒目的标识——“神农系列大豆种子独家生产基地”。

张耀阳提前接到通知,已带着几名安保人员在办公楼前等侯。

他依旧身姿挺拔,目光敏锐地扫视着四周,以确保万无一失。

“林总,依照最新安保条例,生产内核区已实行分级授权管理,非研发及内核生产人员,未经您或陈主任特许,不得进入。”

张耀阳一边引领林伟往内部走去,一边简明地汇报着。

林伟点头,对张耀阳的高效颇为赞赏。

这正是“三大基石”战略中“产业宽度”与安全体系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丰源种业作为“神农”体系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已提升至战略层面。

他们穿过数道需指纹验证的门禁,来到了最新的种子加工包装车间。

车间虽未实现全自动化,但人工流水线运转得十分顺畅。

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不停。

在一条生产线的末端,经过严格筛选与包衣处理的“神农大豆”种子,如同金色的溪流一般,被机械臂分装进印有“神农金甲”字样的专用包装袋中。

“林总,这便是刚下线的‘神农金甲’一代包衣种。”

负责生产的技术主管拿起一袋样品,恭躬敬敬地递了上去。

林伟接过种子袋,感觉颇为沉重。

通过塑料膜,能够看到一粒粒大豆种子饱满而圆润,包裹着一层均匀的暗金色包衣剂。

这层“金甲”不仅是身份的像征,更是陈连山团队依据林伟早期提供的优化方向研发出的复合型保护剂,它能有效防治苗期的病虫害,促进根系发育。

几乎是出于本能,林伟激活了【洞察之眼】。

【潜在缺陷:无】

【优化建议:无】

数据十分理想,完全达到了设计预期。

这种级别的抗逆性,足以让“神农大豆”在东北春季可能出现的“倒春寒”中占据绝对优势。

林伟心中稍定,目光从手中的种子袋上移开,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成品,以及那仍在持续产出种子的流水线。

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计的“神农金甲”种子汇聚于此,宛如一片静谧的金色海洋。

就在他的目光与这片“海洋”触碰的瞬间,突然在视野中,【洞察之眼】的界面,荡漾起一圈波纹。

那清淅的数据流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前所未见的景象。

无数闪铄着淡绿色光芒的光点,以他手中的种子为起点,迅速向外蔓延。

它们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仿佛遵循着某种规律,彼此勾连,转眼间便在他眼前编织成一张复盖了整个车间所有“神农”种子的立体网络图谱!

无数的信息流以超越常人认知的速度交互传递。

林伟感觉自己仿佛瞬间置身于一个由无数信号构成的星河之中,而他,能够隐约感知到这片星河的“脉动”。

这是……群体感应?

一个词儿跳入林伟的脑海。

他强行按捺下心中的震撼,集中精神,尝试去“解读”这张突如其来的网络图谱。

大部分光点都稳定地散发着健康的绿芒,代表着他脚下这些种子生命力蓬勃。

然而,当他的意念顺着网络延伸,试图触及那些已分发出去,远在千里之外的种子时,图谱开始变得模糊。

但就在这模糊之中,几个闪铄着暗红色的异常局域,被他捕捉到了!

它们的信号极为弱小,混杂在健康的绿色背景中,几乎难以分辨。

【警报:检测到低强度群体性应激信号。信号源定位:黑省,北隆市周边局域(精度:乡镇级)。】

【信号特征分析:符合“镰孢菌根腐病”潜伏期侵染模式(变异株,抗性增强)。当前检出率低于5。】

【风险评估:中。若爆发,预计导致相关局域苗期植株死亡率15-30。】

镰孢菌根腐病?还是变异增强株系!

林伟的心猛地一沉。

这种土传病害极为难缠,尤其在潜伏期,常规的土壤检测很难发现。

一旦在苗期爆发,对作物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若非这突如其来的网络预警,等到病害征状肉眼可见时,一切都晚了。

这已不再是对单个作物性状的优化,而是对宏观生态风险的早期洞察!

【洞察之眼】的能力,在他接触到足够数量的同源植物个体时,竟产生了质的飞跃——从“优化个体”进化为“洞察网络”!

“林总?”

张耀阳察觉到林伟神色有异,向前迈出半步,轻声问道。

林伟深吸一口气,从那网络感知中抽离出来,眼神恢复清明。

他并未过多解释,只是迅速对张耀阳和技术主管吩咐道:“立刻联系黑省农垦集团以及北隆市合作基地的负责人。另外,通知陈老,我需要他团队里负责土壤病害防治的专家,马上到我办公室来。”

张耀阳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应声离去。

半小时后,林伟的办公室内。

陈连山及其下属,一位在植物病理领域造诣颇深的副教授被紧急召集到这里。

林伟并换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表述,向二位说道。

“我们刚刚收到一份来自关于黑省部分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初步大数据分析报告。”

林伟指着桌上的地图,圈出了北隆市的几个乡镇,“模型显示,这些局域存在镰孢菌异常增殖的风险,很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变异株系,常规手段难以检测出来。”

陈连山推了推眼镜,俯身认真查看地图,眉头紧锁:“镰孢菌?还是变异株?大数据分析能精确到这种程度?这得需要多么庞大的样本和高深的算法……”

“数据源和算法属于高度机密,合作方要求保密。”

林伟语气坚决,打断了陈连山的疑问,“但现在不是探究这个的时候。我们必须立刻行动,防患于未然。”

他看向那位病理学副教授:“基于这种风险,最为稳妥的预防方案是什么?”

副教授思索片刻,谨慎地回答道。

“徜若处于潜伏期,且怀疑是抗性增强株系,建议采用木徽菌t - 22株系的生物菌剂,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灌根处理,或者对种子进行二次包衣。这样能有效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保护幼苗根系。只是……成本会比常规药剂略高一些,而且要如此精准地划定局域,需要说服当地农户和农场给予配合。”

“成本不是问题。说服的工作,由集团层面与农垦集团进行协调。”

林伟斩钉截铁地说,“立即制定技术方案,列出推荐的生物菌剂清单及施用标准。我会让李红协调资源,确保这些局域的防治物资第一时间到位。”

命令迅速下达。

当办公室里再度只剩林伟一人时,他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似乎手中还留存着触摸到生命网络的奇妙触感。

这一次,不是事后补救,而是未雨绸缪。

【洞察之眼】此次进化,将他与“神农”体系的连接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他不再仅仅是提供图纸的“总工程师”,更成为守护这个庞大生命网络的“守望者”。

技术纵深、产业宽度、资本高度,这三大基石的构想刚提出,他最为内核的“技术”基石,便给他带来了一个巨大惊喜。

林伟轻轻握紧了拳头。

“如今看来,优势都已在我的手中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