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我们比他们多一个世界 > 第17章 家庭节奏重建

第17章 家庭节奏重建

上海的清晨总是裹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六点半的闹钟还没响,王雪就已经醒了。她侧躺在床,看着身边砚砚熟睡的侧脸 —— 小家伙怀里紧紧抱着那只洗得发白的恐龙玩偶,嘴角还沾着一丝口水,像是梦到了什么开心事。窗帘缝隙漏进的微光落在他的睫毛上,投下细细的阴影,王雪忍不住伸手,轻轻拂过他额前的碎发,心里软得像浸了温水的棉花。

今天是她制定 “家庭日程表” 的第一天。昨晚哄睡两个孩子后,她在客厅的台灯下忙到十一点,用三种颜色的马克笔在厚厚的活页本上划满了痕迹:粉色标注 “孩子相关”,蓝色是 “线上咨询”,黄色则是 “临时待办”。第一页的顶端,她贴了张珩珩画的小太阳贴纸,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慢慢来,把日子过成有节奏的歌。”

轻手轻脚地起身,王雪走进厨房。不锈钢的水壶刚接满水,就听到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 珩珩揉着眼睛站在厨房门口,恐龙睡衣的袖子滑到胳膊肘,露出小小的手肘。“王雪阿姨,早。” 他的声音还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小脚丫在冰凉的地板上踮了踮,显然是忘了穿拖鞋。

王雪赶紧放下水壶,走过去把他抱起来:“怎么醒这么早?再睡会儿好不好?” 珩珩摇摇头,小脑袋靠在她的肩膀上,小声说:“我想早点去幼儿园,今天要跟小雨分享新的恐龙贴纸。” 王雪笑着点头,把他放在沙发上,转身去拿拖鞋:“那阿姨给你热牛奶,再煎个你爱吃的溏心蛋,好不好?”

七点十五分,早餐已经摆在桌上:两杯温牛奶冒着热气,盘子里躺着两个溏心蛋,旁边是切好的草莓块 —— 珩珩喜欢把草莓蘸着酸奶吃,砚砚则偏爱直接咬,王雪特意把两人的份分开放在不同的小碟子里。砚砚这时也醒了,被王雪抱着坐在餐椅上,还没完全清醒,就伸手去抓草莓,结果沾了满手的果汁,引得珩珩哈哈大笑。

“慢点儿吃,别噎着。” 王雪拿出湿纸巾,蹲下来帮砚砚擦手,目光落在墙上的挂钟上 —— 七点半要出门送孩子,八点半前要赶回家,九点有第一个线上咨询,时间得掐得准准的。她快速喝掉自己杯里的牛奶,拿起沙发上的亲子背包 —— 里面装着两个孩子的水壶、备用衣服,还有珩珩特意叮嘱要带的恐龙贴纸。

送孩子到幼儿园门口时,刚好遇到血蹄开车路过。他摇下车窗,手里举着两个热乎乎的肉包:“珩珩、砚砚,昨天答应给你们带的鲜肉包,快拿着。” 珩珩眼睛一亮,伸手接过,还不忘礼貌地说:“谢谢血蹄叔叔!” 血蹄笑着揉了揉他的头:“王雪姐,你要是下午忙不过来接孩子,跟我说一声,我顺路。”

王雪心里一暖,点头道谢:“暂时不用,我今天的咨询都排在上午,下午能准时来接。不过还是谢谢你,总麻烦你。”“跟我还客气啥!” 血蹄挥挥手,车子慢慢汇入早高峰的车流,王雪看着他的车尾灯消失在路口,转身牵着两个孩子走进幼儿园 —— 门口的老师已经笑着迎上来,珩珩立刻松开她的手,拉着小雨的胳膊去分享贴纸,砚砚则乖乖地跟在老师身后,还不忘回头跟她挥手:“王雪阿姨再见!”

八点二十分,王雪回到家。她没顾上喝口水,先把客厅的小书桌收拾好:笔记本电脑接好外置麦克风,旁边放着咨询用的记录本和笔,台灯调到柔和的暖光 —— 她特意查过,这样的光线能让咨询者更放松。刚打开咨询平台,手机就响了,是许杰发来的微信:“今天珩珩的语言训练报告我发你邮箱了,晚上视频时跟陆沉同步下。” 王雪回了句 “收到”,抬头看了眼挂钟,还有十分钟,她赶紧去给自己泡了杯菊花茶,放了两颗冰糖 —— 连续几天早起,嗓子已经有些发哑。

九点整,线上咨询准时开始。第一位来访者是位刚生完宝宝的妈妈,语气里满是焦虑:“我总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宝宝,晚上一听到他哭就慌,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雪耐心地听着,手指在记录本上轻轻划着关键词,时不时点头回应:“我特别理解这种感受,新手妈妈都会有这样的阶段,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哪些小事能让你慢慢找到节奏……” 咨询进行到一半时,门口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 是许杰中午回来拿文件,她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看到王雪在忙,只是比了个 “加油” 的手势,就拿着文件悄悄离开了。

十一点半,最后一个咨询结束。王雪关掉视频,长长地舒了口气,才发现杯子里的菊花茶已经凉透了。她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起身去厨房准备午饭 —— 简单的番茄鸡蛋面,再拌个黄瓜凉菜,她打算吃完饭后,把孩子们的语言训练记录整理出来,下午还要去超市买周末亲子活动需要的材料。

下午两点,王雪提着购物袋从超市回来。袋子里装着做手工用的彩纸、胶水、小剪刀,还有周末要带孩子们去公园野餐的零食 —— 珩珩爱吃的草莓味饼干,砚砚喜欢的香蕉片,都是她特意记在日程表 “黄色待办” 里的。刚把东西归置好,手机就响了,是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王雪女士,砚砚刚才在户外活动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点皮,您方便来接他吗?”

王雪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赶紧说:“我马上来!” 她抓起外套就往外跑,路上还不忘给许杰发微信说明情况。赶到幼儿园时,砚砚正坐在保健室的小椅子上,老师正给他涂碘伏,小家伙眼眶红红的,看到王雪进来,小嘴一瘪,眼泪就掉了下来:“王雪阿姨,疼……”

王雪快步走过去,蹲下来抱住他:“不怕不怕,阿姨来了。只是小擦伤,很快就好了。” 她接过老师手里的碘伏,轻轻帮砚砚吹着伤口:“你看,吹一吹就不疼了,砚砚是勇敢的小男子汉,对不对?” 砚砚点点头,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角,把脸埋在她的颈窝里,小声说:“我想爸爸了,爸爸在的话,会给我吹伤口的。”

王雪心里一酸,拍着他的背轻声安慰:“我们晚上就能跟爸爸视频了,到时候砚砚跟爸爸说说今天的事,好不好?爸爸肯定会夸你勇敢的。” 从幼儿园出来,她没直接回家,而是带着砚砚去了附近的小公园 —— 小家伙情绪还没完全平复,她想让他晒晒太阳,看看公园里的小鸟,心情能好一些。砚砚坐在长椅上,手里拿着王雪刚买的小风车,风吹过时,风车转得飞快,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傍晚五点半,王雪接珩珩放学回家。刚进门,珩珩就兴奋地拿出一张画纸:“王雪阿姨,你看!这是我今天在幼儿园画的‘全家野餐图’,有爸爸、妈妈、爷爷、你,还有砚砚和恐龙玩偶!” 画纸上,五颜六色的人物手拉手围着野餐垫,中间放着大大的蛋糕,王雪看着画里那个扎着马尾、穿着蓝色裙子的 “自己”,眼眶微微发热 —— 这孩子,总是能记住身边人的小细节。

晚上七点,是陆沉约定好视频的时间。王雪刚把平板电脑架好,就看到屏幕里陆沉的脸弹了出来 —— 他那边是凌晨一点,背景是公寓的书房,桌上还摊着法国公司的文件,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珩珩、砚砚,爸爸来啦!” 陆沉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立刻变得温柔起来。

珩珩和砚砚一下子扑到屏幕前,珩珩举着自己的画:“爸爸,你看我的野餐图!周末王雪阿姨要带我们去公园野餐,你要是在就好啦!” 砚砚则伸出膝盖上贴着创可贴的腿:“爸爸,我今天摔跤了,但是我没哭,王雪阿姨说我是勇敢的男子汉!”

陆沉看着屏幕里的孩子们,心里又疼又暖。为了同步国内时间跟孩子视频,他每天都要熬到凌晨 —— 巴黎时间晚上十点后,孩子们已经睡了;早上五点起来,又怕打扰他们睡觉,只能掐着晚上七点这个点,哪怕白天在医院陪父亲、在公司处理事务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也从没缺席过一次视频。“砚砚真勇敢!” 他对着屏幕竖起大拇指,“等爸爸回去,给你买你最喜欢的恐龙模型,好不好?珩珩的野餐图真好看,爸爸已经记下来了,等我回去,我们一起去公园野餐,好不好?”

“好!”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珩珩还开始给陆沉讲今天在幼儿园学的法语儿歌,虽然发音有些含糊,却一句一句唱得认真;砚砚则趴在屏幕前,把恐龙玩偶举到镜头前:“爸爸,你看恐龙玩偶,它也想你了,每天都跟我一起睡觉。”

王雪坐在旁边,看着屏幕里父子三人的互动,悄悄拿出语言训练记录:“陆沉,这是珩珩和砚砚这周的训练报告,珩珩已经能完整复述 8 句法语短句了,砚砚的发音也进步了很多,老师还夸他们适应得快。” 她把记录凑近镜头,陆沉认真地看着,时不时点头:“辛苦你了,王雪。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跟我还客气什么。” 王雪笑了笑,“对了,周末我打算带他们去做手工,然后去公园野餐,已经买好材料了,到时候拍视频给你看。” 陆沉点点头,眼神里满是感激:“好,你们玩得开心点,注意安全。我这边一切都好,爸的精神也越来越好了,昨天还能自己坐起来读报纸了。”

视频聊了快一个小时,眼看快八点了,王雪提醒道:“孩子们该洗澡睡觉了,你也早点休息,别熬太晚。” 珩珩和砚砚舍不得挂电话,对着屏幕跟陆沉说了好几遍 “爸爸晚安”,才恋恋不舍地去洗澡。挂了视频,王雪看着屏幕里陆沉疲惫却温柔的笑脸消失,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 她知道,陆沉挂了视频后,大概率还要回公司处理文件,或者去医院看看父亲,这样的日子,他已经坚持了快一个月。

周末的天气格外好,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客厅。王雪按照日程表上的计划,带着两个孩子做手工 —— 他们要做的是 “全家福风铃”,用彩纸剪出每个人的样子,再串上铃铛,挂在窗边。珩珩认真地剪着 “爸爸” 的轮廓,还特意给 “爸爸” 画了一副眼镜:“爸爸戴眼镜好看。” 砚砚则在 “爷爷” 的旁边画了一朵小花:“爷爷喜欢花。”

手工做到一半,许杰来了。她手里提着一个大蛋糕:“昨天路过蛋糕店,看到这个恐龙造型的,就给孩子们买了。” 珩珩和砚砚看到蛋糕,立刻欢呼起来,许杰笑着蹲下来,帮他们一起串风铃:“王雪,你这日程表制定得真不错,孩子们现在规律多了,上次跟陆沉视频,他还说放心了不少。”

“主要是孩子们懂事,也多亏你和血蹄一直帮忙。” 王雪一边串铃铛,一边说,“对了,下周珩珩有个法语小测试,我打算每天晚上多花半小时帮他复习,日程表得稍微调整下。” 许杰点点头:“需要帮忙的话跟我说,我晚上有空。”

下午,他们带着做好的风铃和野餐垫去了公园。珩珩和砚砚在草地上追着蝴蝶跑,王雪和许杰坐在野餐垫上,看着孩子们的身影,偶尔聊几句家常。风一吹,挂在树枝上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珩珩跑过来,指着风铃说:“王雪阿姨,许杰阿姨,你们听,风铃在唱歌!” 砚砚也跟着跑过来,抱着恐龙玩偶,在野餐垫上打滚:“我要把风铃带回家,挂在窗户上,这样爸爸视频的时候也能听到!”

王雪看着眼前的画面,掏出手机给陆沉发了段风铃的视频,配文:“孩子们的风铃,在公园唱歌呢。” 没过多久,陆沉回复了消息,附带一张照片 —— 照片里,他在医院的病房里,手里拿着珩珩之前画的 “全家法国团聚图”,父亲坐在旁边,正笑着看手机。“爸听到风铃的声音,说想孩子们了。”

王雪把手机递给许杰看,两人相视一笑。阳光落在她们身上,暖洋洋的,风铃的响声、孩子们的笑声、远处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王雪想起制定日程表时的初衷 —— 不是要把日子过成刻板的流程,而是要在忙碌里找到安稳的节奏,让孩子们在规律中感受到爱,让远方的陆沉能放心。

晚上回到家,王雪把风铃挂在客厅的窗户上。风一吹,铃铛就响,珩珩和砚砚躺在床上,听着风铃的声音,很快就睡着了。王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翻开日程本,在今天的页面上写下:“风铃做好了,公园野餐很开心,陆沉和爸看到视频很欣慰。下周调整:每晚加半小时珩珩法语复习。” 她用粉色的笔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又贴了张恐龙贴纸 —— 那是砚砚下午塞给她的,说 “给王雪阿姨贴在本子上,好看”。

窗外的夜色渐浓,风铃偶尔发出一两声清脆的响。王雪合上日程本,伸了个懒腰,心里满是踏实。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家庭节奏重建” 的路上,有过慌乱,有过疲惫,却更多的是温暖和希望。她知道,只要这份节奏一直延续下去,孩子们就能在爱里安稳长大,远方的陆沉也能在牵挂中安心,这个家,就永远是最坚实的港湾。

而在巴黎的深夜,陆沉看着手机里孩子们在公园的照片,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他刚从医院回来,父亲今天的精神很好,还跟他聊起了上海的老房子。桌上的日程本里,他用蓝色的笔标注着 “每周三、日和孩子视频”“每月中旬分公司考察”,旁边还贴着珩珩画的小太阳贴纸 —— 那是王雪上次寄给他的,说 “让小太阳陪着你,像我们在身边一样”。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埃菲尔铁塔的灯光,耳边仿佛响起了风铃的声音。他知道,上海的家里,风铃正挂在窗户上,孩子们已经睡熟,王雪和许杰在打理着日常 —— 这份跨越国界的 “节奏”,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一家人紧紧连在一起,让他在异国的深夜里,不再孤单,充满力量。

家庭的节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所有人的同心协力。王雪的日程本,陆沉的时差调整,许杰的默默帮忙,血蹄的热心搭手,还有孩子们的懂事可爱,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最温暖的 “家的节奏”,支撑着他们走过难关,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