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系统奖励的加持下,兵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0,产能实现质的飞跃。
近日,系统奖励的四星级技术人才已陆续抵达红山根据地。
林枫亲自将这些军工专家安排到关键岗位,为兵工厂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红山兵工厂新增了一条56式半自动步枪生产线。
这使得步枪月产量从原来的2500-3000支猛增至3500-4000支。
如今兵工厂的56式半自动步枪月产量已接近5000支大关。
这个数字堪称惊人,放眼全国也难觅敌手。
同样53式重机枪、105榴弹炮以及107火箭筒的生产线同样受益于效率提升。
这些武器的产量均有显着增长。
可以说,特战旅的每一个战士都能配备精良武器,弹药供应更是绰绰有余。
在其他后勤方面的建设上,特战旅同样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实力。
从粮食供给到医疗保障。
每一个环节都发展很快,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后勤保障网络。
粮食供应方面。
特战旅根据地大面积种植的超级小麦已成为特战旅的\"秘密武器\"
这种经过改良的作物不仅生长周期短。
而且产量惊人、营养丰富,配合着规模化的家畜养殖。
确保每位战士都能吃饱吃好。
还有被服生产工厂同样令人称道。
特战旅自建的被服厂日夜运转,缝纫机的\"哒哒\"声从未间断。
从厚实的棉军装到温暖的被褥,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后勤人员的汗水。
配合根据地的其他纺织工厂,衣服这块完全没问题。
还有让其他部队羡慕的,是特战旅的医疗保障体系。
拥有专业医生护士的野战医院虽然设备有限。
但充足的青莓素等消炎药品,已经让无数重伤战士转危为安。
现在根据地的百姓都可以用上这种药了!
医院墙上挂满百姓送来的锦旗,诉说着一个个起死回生的奇迹。
对于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特战旅也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抚恤。
另外在庄严的烈士陵园里,青松翠柏掩映着一排排整齐的墓碑;。
而烈士家属不仅能获得丰厚的抚恤金,更会得到特战旅的各种照顾。
林枫明白,强大的战斗力,必然建立在坚实的后勤保障之上。
正是这套完善的后勤体系。
支撑着特战旅在战火中不断壮大,向着十万大军的目标稳步迈进。
李正说完后,眼中满是钦佩。
我们特战旅才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你这份远见实在令人叹服\"
古人早就说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只是遵循了这个千年不变的用兵之道罢了\"
他望着窗外忙碌的后勤人员,继续道。
两人就特战旅后续发展深入交流后,李正匆匆离去处理事情。
与此同时,林枫接到通知赶往八路军总部。
参谋长也走过来,三人围坐在作战地图前。
首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说。
特别是征兵工作,听说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热血青年前来投军?
你们兵工厂现在的产能如何?能不能支撑这样的扩编速度?
参谋长也投来关切的目光。
林枫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笑容,从容不迫地汇报道。
我们的红山兵工厂就开足马力生产。
这几天又招来了几位顶尖专家,新增了一条56式半自动步枪生产线\"
53式重机枪、榴弹炮等重型武器和弹药的生产也稳步提升。
可以说,我们完全有能力为全旅官兵列装先进武器\"
参谋长与首长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笑着问道。
照你这么说,是打算让这十万人都装备精良武器?
话音未落,指挥部里响起两道清晰的抽气声。
首长和参谋长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十万全副新武器武装起来的精锐之师?
这样的战斗力,恐怕放眼全国都无人能及!
参谋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叩,脑海中已经开始盘算。
十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再配上特战旅现有的坦克战车部队、和空中部队。
这将会是怎样一支所向披靡的机械化铁军?
要知道,当前特战旅仅有五万余人,且尚未全员配备新式装备。
就已经打得日军闻风丧胆,甚至单凭一旅之力就让日军第一军元气大伤。
若是真发展到十万大军,再配齐先进武器。
那战斗力简直难以想象——横扫西北战场都不在话下!
这个宏伟蓝图让首长和参谋长都不由得屏息凝神。
我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八路军战士都能扔掉老套筒和汉阳造!
这番豪言壮语让室内一时寂静。
特战旅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自然优先供给本部部队,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