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穷追不舍,一路追击至称海!】
画面中代表李文忠的小人,从居庸关出发一路从东向西打,横跨万里,从华夏的东北打到了西北,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狂飙突进!
天幕下,看到那个小人不断的在地图上飞奔,无数时空的武将自闭了。
有时候人与人的差距,真的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
霍去病、李文忠这种天才将领,跟他们真的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他们带兵去草原打仗,不迷路都算是好的了,更别说一路砍杀过去,横行万里。
对对对,那个叫李广的,没说你,别抬头看了。
不要这么敏感好不好,自己多努力努力,学习怎么辨别方位,下次只要别迷路,卫青大将军就能让你圆梦。
当然,你要是迷路了,可以当做我们没说过这句话。
你放心,就算迷路了也没有关系,后世子孙会给你封侯的。
“迷路侯”这个称呼怎么样?你喜不喜欢啊,这也是个侯爷嘛,就当圆梦了,好不好。
【在称海附近,北元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又集结了数万大军准备围攻李文忠部。】
【他们不相信李文忠可以杀穿一次、二次、三次难道还能杀穿他们每一次?】
【李文忠看着又集结数万大军的北元军,再看看已经全员带伤,死伤惨重的将士们,内心第一次生出了苦涩。】
【随后,李文忠利用北元军畏惧自己的威势,采用疑兵之计,让北元军不敢交战,成功带领着剩馀大明将士撤离。】
【此战被称为“称海之战”,李文忠在中路军徐达失败,孤军深入的情况下打穿蒙古草原!】
【称海之战李文忠俘获北元贵族臣属1840馀人,但宣宁侯曹良臣,指挥使周显、常荣、张耀等均战死,将士死亡众多。】
【因此,李文忠的好舅舅朱元璋给了个功过相抵。】
汉武帝时期
“哼,什么功过相抵,我看功就是功,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霍去病不满的嘟囔道,他才不认可什么功过相抵,作为狂飙突进战术的代言人,他太明白在草原横行万里的困难了。
尤其还是要不断地跟敌军发生遭遇战,并且要战而胜之,那难度还要上升。
“去病说的不错,有功就赏,有过就罚,搞什么功过相抵。
他朱元璋要是做不到赏罚分明,那就把李文忠送到朕这来,当朕的大外甥。”
刘彻一句话暴露了自己的小心思,这种好外甥他太需要了,并且他对能打的外甥的喜爱程度明显爆表。
霍去病闻言看向了刘彻,陛下这小心思不少啊,还想要个外甥。
洪武年间
“保儿,朕给你称海之战功过相抵,你有没有怨言啊?”
朱元璋看向了大外甥李文忠,从战报文本上看过程,与视频里面看战争过程,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天幕视频中保儿经历了多少次灭亡的风险,这些都是战报不会提的,战报只会记载具体战果,胜或者负。
而好外甥保儿也没提,打仗回来面对功过相抵的赏赐也没反驳。
现在反而让朱元璋有些愧疚,他是不是对好外甥保儿要求太高了?
既要又要还要。
保儿也是人,战场上千变万化,谁也不能保证打了胜仗,损失还能做到最小。
“皇上,臣李文忠绝无怨言,相比较宣宁侯他们,臣已经幸运很多了。”
李文忠双目微微泛红,称海之战多少手足兄弟战死面前,多少兄弟为保护自己而亡。
如今自己能好好的站在朝堂上,全是将士用命给自己换来的,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是啊,多少老兄弟都没享受到胜利的喜悦,他们就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朱元璋也被李文忠的话感染,常遇春,胡大海等等兄弟都没了,他们这些活人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善长,你去做个统计,看看自咱起兵以来战死的兄弟们有多少。
咱朱元璋别的不敢保证,但他们既然给咱卖过命,咱要保证他们妻儿老小的生活。”
“臣遵旨。”李善长面色严肃的接下了这个重任。
“谢皇上。”
洪武武将们全部跪下行礼,别管老朱是什么用心,但他没忘记老兄弟们,这点就够了。
乾隆时期
西域的清军大营内,兆惠看着天幕若有所思,这李文忠的所做所为挺对他胃口的。
“你说,这曹国公李文忠所做所为你们怎么看?”
兆惠头也不回的问着,身后的几位参将互相看了一眼,小心翼翼的回道:
“将军的意思是准备对准噶尔人实行车轮之策?”
“不是,本将觉得此策不妥。”
兆惠摇摇头,几位参将有点傻眼。既然不是这个意思,将军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将军,恕末将愚钝,请将军解惑。”
“这曹国公李文忠车轮之策是好,可是还是会有遗患,草原上的牛羊,只要有水草,就会不断地壮大。”兆惠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捉摸不透。
“那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只有消灭过牛羊,再多的水草也养不出牛羊啊。”
“给各营主将传令,遇到准噶尔人一律按照放平的车轮标准,不要给本将留情。”
“嘶”
身后的吸气声此起彼伏,原来这就是将军觉得不妥的地方。
难怪将军能被皇上倚重为心腹,就这份“才能”一般人他还真没有啊。
准噶尔人的福报来了,他们的福报要来了,来自于一位地府使者兆惠的仁慈。
几位参将恭躬敬敬,目光中带着一种恐惧混杂敬佩,牙齿发酸的道:
“奴才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