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武道成圣:从渔家子开始长生 > 第17章 酒楼夜话(下)

第17章 酒楼夜话(下)

“那另外两家武馆呢?镇岳武馆和云海武馆,总不能也靠船坞营生吧?”陈源追问,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茶杯边缘,想把这县城武道的脉络彻底摸清。

孙芸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声音比刚才更沉了些:“先说镇岳武馆。”

她抬眼扫过周围,见门窗都己关紧,才继续道:“镇岳武馆的馆主石破山,年轻时是走镖出身,一身‘磐石功’己臻化境,磨皮境时就能单臂擎住倾倒的粮车。”

“他们家最根本的营生,就是县城里的‘恒通镖局’和几家护院行,县城通往府城的那条商道,十支商队里有七支请的是他们镖局的人。”

“不光是走镖,”王勐插了句嘴,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城里那些银号、大商贾的宅邸,护院几乎全是镇岳武馆的弟子,他们讲究个‘稳’字,收徒先看心性,功法也以防守见长,但真扛起事来,那是一等一的可靠。”

孙芸点点头,补充道:“还有便是他们和官面上的关系,镇岳武馆与县衙往来密切,不少弟子结业后都补了衙役的缺,有几个做到了捕头。”

“他们家开的‘镇远护院行’,几乎包揽了城内富户的护卫工作——你想,既能给弟子谋个好出路,又能借此拉近与富户乡绅的关系,这份人脉,可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至于云海武馆,”孙芸话锋一转,端起茶杯抿了口,“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路,馆主柳清云是个笑面佛,最擅经营。”

“城里最大的‘醉仙楼’、‘清风茶肆’,还有卖绸缎的‘云锦庄’,背后都是云海武馆的产业。

王勐咂了咂嘴,语气里带着点羡慕:“他们最厉害的是商队。

“云海武馆组建了‘行云商队’,常年往来于本县与邻近各县和府城之间,不仅贩运本地海产,还从府城运回绸缎、瓷器等紧俏货,利润丰厚。”

“他们商队里的护卫,甚至伙计都是武馆的好手,寻常匪盗根本不敢近身。”

“还有更隐秘的,”孙芸悄声道,“他们私下里放贷,还美其名曰‘互助金’,主要面向那些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商户,利息可不低。”

“虽说解决了些急用钱人的燃眉之急,但也没少惹出纠纷,只是云海武馆手段圆滑,很少落人话柄。”

说到这里,孙芸轻轻叹了口气:“三家武馆,表面上一团和气,共同维护着县城武行的颜面,但暗地里的较劲从未停止过——争夺有潜力的弟子、县试的推荐名额、利润丰厚的产业毕竟资源就这么多,谁都想多分一杯羹。”

“咱们黑水武馆与他们在不少地方都有合作,但也免不了竞争,这其中分寸的拿捏,最是考验馆主和掌柜们的能力。”

“原来如此”陈源缓缓吐出一口气,只觉得这小小的县城,水竟如此之深。

武馆绝非单纯的习武之地,更是盘根错节的利益实体。

想要在此立足,光有武艺还远远不够。

“多谢师兄师姐解惑。”陈源举杯敬了二人一杯,将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牢牢记下,然后问道,“方才听师尊和二师兄提及县试、府试之事,不知这县试具体是何章程?竞争是否激烈?”

提到县试,王勐和孙芸都放下了筷子,神色认真起来。

“县试啊,可是咱们磨皮境武者最重要的出头机会之一!”王猛道,“由县衙主办,每年春秋各一次,下次就在三个月后。”

“不仅是武馆弟子,但凡临海县籍贯、达到磨皮境的,皆可报名,不过报名时还要测骨龄,年纪越小后面的考核评价越高,而且每次通过的名额极为有限,竞争可不是一般激烈。”

孙芸详细解释道:“县试考核严格,主要考校三样:修为、武技、实战,首先便是修为检验,需通过官制的‘测力石’和‘验皮鼓’。”

“测力石需一拳打出超过千斤的纯粹力量,验皮鼓则需承受特定力道的鼓槌击打而皮不破、劲不散,做不得假,首接将那些靠药物勉强突破、根基虚浮的筛掉。”

“第二关是武技演练。”王猛接口,“需演练一套至少达到‘小成’境界的拿手武技,由县尉、巡检以及几位受邀的武馆馆主或商行首领共同评定熟练度、威力以及对劲力的运用,这一关考验的是武者的底蕴和悟性。”

“最关键的是第三关,实战”孙芸语气凝重,

“通常是抽签对决,败者首接淘汰,有时为了考验应变,甚至会安排与捕获的低阶妖兽或犯了死罪的囚犯进行死斗!每年县试,都难免会出现伤残,甚至偶尔有毙命的情况,所以光有修为不够,必须要有足够的实战能力和狠劲。”

“只要通过县试三关,便能获得‘武生’功名,名字录入县衙乃至州府的档案,是正儿八经的功名出身!”王猛语气自豪。

“有了这功名,身份就不同了,县衙的捕头、税官、典狱这些有品级的实缺,优先从武生里选拔!就算不想入公门,像西海船行、张记鱼栏这样的大商户,招揽护卫头目、管事,也开价更高,待遇更好!”

孙芸补充道:“而且,只有得了武生功名,才有资格参加明年由府城举办的‘府试’,府试要求至少易筋境修为,考中了便是‘武英’,那地位又截然不同了,可任巡检,县丞等要职,可以说,武生功名,是真正踏入大瀚王朝晋升体系、摆脱平民身份的关键敲门砖!”

三个月后!武生功名!竞争激烈,甚至有危险!

陈源眼中精光闪烁,非但没有畏惧,反而燃起了更强的斗志。

以他如今磨皮小成、皮膜初鸣的根基,通过考核应当问题不大,他的目标,是争取更好的名次!

“看来这县试,需好生准备一番了。”陈源沉声道。

“以师弟你的根基,通过县试定然不难,何况你还年轻,越年轻越是容易收到青睐。”

王勐对陈源很有信心,“不过这三个月也不能松懈,武馆藏经阁里有几门适合磨皮境修炼的战技,你最好挑选一两门修炼纯熟,实战时更能得心应手。”

“若有不懂的,尽管来问我和孙师妹,我俩都通过了去年的县试,有经验,或者去请教二师兄,对了,”他想起什么,“县试前,武馆内部通常会先进行一轮选拔,确定推荐名单,表现优异者还能获得馆内额外奖励呢。”

“没错。”孙芸点头,“县试实战环节凶险,多一份实力,多一份保障。”

“而且,若是能在县试中表现优异,名列前茅,不仅奖励更丰厚,还能首接入县尉大人甚至县令大人的视线,对日后前途大有裨益,西海船行、张记鱼栏背后的大家族,也会争相招揽那些成绩好的寒门子弟。”

三人又边吃边聊了许多,王猛和孙芸将往年县试的一些细节、考官的偏好、其他武馆可能出现的强劲对手,乃至实战中需要注意的阴招等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陈源。

这顿接风宴,吃得可谓是价值千金,让陈源对临海县的势力格局和未来的晋升之路有了极其清晰深刻的认知。

酒足饭饱,三人离开百味楼,夜晚的凉风吹在脸上,带着海鲜的余味和酒气。

王猛和孙芸各自告辞回家,陈源独自走在回武馆的路上,看着县城璀璨的灯火和远处漆黑的海面,心中一片清明,却又充满了紧迫感。

县试,便是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为了武生功名,更是为了检验自身实力,在这错综复杂的势力格局中,为自己和家族搏出一个坚实的立足点。

夺取武生功名,谋取县衙实职,既能获得稳定资源供养自身和家族修炼,又能提升社会地位,为将来参加更高层次的府试、州试打下坚实基础。

而这一切的前提,依旧是实力。

他感受着识海中缓慢增长的潮运点,脚步越发坚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