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皇帝震怒,几乎要立刻追究情报失职之罪。
长孙无极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劝谏,语气焦急而恳切:
“陛下!陛下息怒!此刻绝非追究探子失职之时啊!当务之急,是应对眼前危局!”
他抬手指向南方,语速加快:“楚军新获如此大胜,士气必然高涨到极点。”
“反观我军,新遭重创,兵力骤减,士气低落。”
“楚宁和冯木兰绝非庸碌之辈,他们绝不会给我军喘息之机,必定会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李敬将军在信中亦判断,楚军下一步,极有可能集中优势兵力,对沧浪河方向的高仙芝部,甚至对镇南关主防线,发起猛攻!”
长孙无极的脸色无比凝重,声音沉痛:“陛下,如今我军在南疆的总兵力,经此一役,已远逊于楚军。”
“若再分兵固守沧浪河与镇南关两处,极易被楚军以多打少,逐个击破。”
“为今之计,必须当机立断,迅速调整部署,收缩防线。”
“集中我们手中一切可用的兵力,方有可能稳住阵脚,抵御楚军接下来的凶猛攻势啊!”
殿外,北风依旧呼啸,卷着雪花拍打着窗棂,仿佛在为南疆失利的噩耗奏响悲凉的背景音。
殿内,炭火依旧温暖,却驱不散那弥漫在君臣心头的刺骨寒意。
李世明站在御案前,胸口剧烈起伏。
他死死盯着地图上南疆那片广袤的局域,目光仿佛要穿透时空,看到那尸横遍野的战场和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
长孙无极的劝谏在他耳边回响,他知道,丞相说的是对的。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现在,需要的是最冷静、最理智,也最可能是最痛苦的决择。
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死寂,唯有炭火盆中偶尔爆出的“噼啪”声,以及殿外北风永无止境般的呼啸,清淅地敲打在君臣的心头。
御案上那封来自南疆的急报,仿佛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烧着李世明的视线,那上面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前线将士的鲜血和巨大的失败阴影。
皇帝胸膛的剧烈起伏渐渐平复,那几乎要喷薄而出的震怒,如同被强行压入冰封湖底的岩浆,转化为了更为深沉、也更加危险的冰冷。
他缓缓坐回龙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桌面,发出沉闷而规律的“笃笃”声,在这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淅。
他抬起眼,那双曾经充满开疆拓土豪情的眼眸,此刻只剩下帝王的冷静与算计,望向下方脸色依旧苍白、却强自镇定的长孙无极。
“丞相!”
李世明的声音恢复了平稳,却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
“依你之见,眼下局面,朕当如何应对?十万将士的血,不能白流。这南疆的棋盘,朕绝不能就此认输。”
长孙无极见皇帝迅速从震怒中恢复理智,心中稍安,知道此刻正是建言的关键时刻。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来到那幅巨大的南疆地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了沧浪河的位置。
“陛下,当务之急,是扭转我军兵力分散、处于弱势的危局。”
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淅,带着不容置疑的逻辑:“楚军挟大胜之威,下一步必是查找我军薄弱环节,以求进一步扩大战果。”
“沧浪河方向的高仙芝将军,虽亦是良将,但其麾下兵马本就不多,如今面对可能蜂拥而至的楚军主力——无论是薛怀德部还是朱雀军团——都绝难抵挡。”
“若沧浪河有失,镇南关侧翼便将完全暴露,届时李敬将军纵有通天之能,亦难挽败局。”
他的手指果断地从沧浪河划向镇南关:“故此,臣之第一策,便是壮士断腕,攥指成拳!”
“请陛下立即以八百里加急,明发上谕,命令高仙芝将军,放弃沧浪河现有防线,率领所部所有兵马,火速向镇南关靠拢,与李敬、王忠嗣将军的主力汇合!”
“集中我南疆现存的所有兵力,固守镇南关一线。”
“关隘险要,易守难攻,只要我军上下同心,凭借地利,足以抵挡楚军锋芒,稳住战线,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李世明目光随着长孙无极的手指移动,微微颔首。
放弃沧浪河固然可惜,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集中兵力确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他沉声道:“可仅凭收缩防线,只能暂缓颓势。楚军势大,若长期围困,或不断寻隙攻击,镇南关亦非万全之地。”
“陛下圣明!”
长孙无极立刻接口,这正是他接下来要说的重点:“收缩防线只为争取时间。”
“臣之第二策,便是固本培元,倾力一击!”
“请陛下立即下旨,从国内各镇、府兵以及京师禁军中,紧急抽调十万精锐!”
“命一员德高望重、能征善战之大将统率,星夜兼程,驰援镇南关!”
“此十万生力军抵达之日,便是我军与楚军力量对比逆转之时!”
“届时,依托镇南关营寨,进可攻,退可守,主动权或将重回我军之手!”
这个提议让李世明眼中精光一闪。
抽调十万兵马,绝非小事,涉及粮草、军械、民夫以及国内防务。
但面对南疆如此危局,这确实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他缓缓点头:“可,此事由你与兵部、户部即刻商议,拟定抽调方案及主帅人选,速报与朕。”
“老臣遵旨!”
长孙无极躬身领命,但他并未停下,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更为深沉的光芒。
“陛下,以上两策,皆是我大唐自身应对之策。”
“然,楚军此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胜,皆因其倾力而来,后方必然空虚。”
“我们何不效仿围魏救赵之故智,引外力以攻其必救?”
他再次指向地图,这一次,手指越过了南疆漫长的战线,直指楚国的腹地:
“陛下可还记得蝎族?此次落霞山之败,赫连无咎所部三万蝎族精锐全军复没,其金蝎部实力大损。”
“蝎族可汗岂会不痛心?岂会不怨恨楚军?此时,正是我们利用其怒火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