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505章 保加利亚政变

第505章 保加利亚政变

第505章 保加利亚政变

虽然沙皇斐迪南无比奢望能有一位实权首相来替自己背锅,但这样的想法始终也只是奢望而已。

先不说如今的保加利亚政府还能不能诞生实权首相,就算有掌控大权的首相,估计也不甘愿为沙皇的错误买单。

沙皇虽然有罢免首相的权力,但首相同样也有架空沙皇的权力。要是斯塔姆博洛夫还活着,会不会为斐迪南背锅并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斯塔姆博洛夫作为保加利亚首相期间,沙皇斐迪南是绝对不会获得任何权力的。

就目前的结果来看,斐迪南作为保加利亚沙皇,总体上确实是不合格的。

这样一位不合格的君主在战败之后还想让政府给自己背锅,这会让保加利亚政府怎么想呢?

先不管保加利亚政府怎么想,因为反对保加利亚参加世界大战而被捕入狱的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此时已经滋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他的相关想法和发言引起了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的愤怒,毕竟说起来,保加利亚参加两次巴尔干战争和如今的世界大战,可基本上都是斐迪南自己的主意。

掌握了实权的沙皇斐迪南对于屡次反对自己的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心中肯定是不喜的。

于是乎,斐迪南以战时动摇军心的罪名,强行将身为国会议员的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抓捕入狱,并且判了他长达数年的刑期。

但进过监狱的履历让这位国会议员完全丧失了再进一步的希望,至少在沙皇斐迪南的统治期间是这样的。

面对着自己再无可能进步的结局,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当然是不愿意接受的。

更主要的是,他始终觉得保加利亚参与世界大战的做法是错误的,目前战争的结局也能印证他的观点。

保加利亚在前线战场可谓是节节败退,就连首都索菲亚都有被包围的风险。如今的保加利亚政府别说是洗刷两次巴尔干战争的耻辱了,能保住现有的国土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能不能保住现有的国土已经不重要了。战争打到目前这种局面,保加利亚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是必然的。。。

保加利亚民众如此惨重的牺牲换来了什么?是前线军队节节败退,还是政府和沙皇各自甩锅,谁都不想承担战败的责任呢?

想要为广大的保加利亚农民群体征求利益,首先要做的就是推翻沙皇的统治,让沙皇斐迪南这个外来者滚出保加利亚。

在明确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也没有丝毫的尤豫。

作为保加利亚农民联盟的领袖,虽然在政坛没有那么高的声望,但在保加利亚民间,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的声望和影响力还是极大的。

如今的保加利亚军队又是由广大的农民群体组成的,换句话来说,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在军队同样也是具备崇高的声望的。

在沙皇斐迪南想着怎么甩锅给政府的同时,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已经暗中联系了驻扎在索菲亚周边的几个师的基层军官,寻求获得这些来自农民群体的军官的支持。

这些人中有的人只是尉官级别的底层军官,有的人已经是校级的中高层军官了。

甚至就连撤退至后方的保加利亚第19步兵师师长,也隐晦地表达了对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的支持。

别看保加利亚累计动员了超过50万的军队,实际上这些士兵中的一大半都是保加利亚政府强行动员的。

毕竟保加利亚本身也只拥有数百万的人口,这样的动员规模基本上已经是十抽一了。

偏偏前线的战争又进行了相当惨烈,保加利亚军队在前线每天的伤亡都高达上千人,有的新兵甚至来不及训练就被送到了战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不少的保加利亚士兵都对政府充满了怨言。他们本来只想着做一个普通人,是政府强行让他们变成了士兵,还将他们送到了有极大概率死亡的战场。

保加利亚的军官们对政府也是有怨言的。虽然战争能够带来更大的晋升几率,但死亡几率也是数十倍提升的。

这些中低层军官当中,有很多是普通士兵晋升上来的。这些人已经经历了身边战友的频繁死亡,他们对于战争已经厌倦,自然不想再听从政府的命令继续打下去了。

在确定局势对自己有利之后,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彻底松了一口气,并且连夜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既然想要推翻沙皇政府,获得军方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沙皇斐迪南的总体成绩虽然不及格,但他也是获得了保加利亚贵族群体外加保守党的支持的。

想要推翻沙皇,就必须得面对那些忠诚于沙皇的军官和士兵。

好消息是,保加利亚军队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之后,那些原本忠诚于沙皇的军官和士兵,已经有大半全部阵亡在战场。

剩下的人也都分散在前线和后方各地,只要行动比较迅速,这些人就算反应了过来,他们对保加利亚局势也是没有丝毫办法的。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获得索菲亚周边军队的支持,从而策划政变来推翻沙皇。

要想推翻沙皇政府,就必须得在政变发生后攻入索菲亚,控制保加利亚政府。

这么做才能名正言顺地废除沙皇,并且以更快的速度掌控保加利亚局势,开启和协约国各国的和平谈判。

推翻沙皇政府只是第一步,后续和协约国进行的和平谈判才是更重要的第二步。

虽然战争是由沙皇政府推动的,但保加利亚必须承担战败的后果。斯坦姆鲍利斯基通过策划政变窃取了保加利亚的政权,他也必须得为保加利亚的战败负责。

虽然保加利亚注定了要损失一部分土地,但好在及早退出战争也能避免无谓的伤亡,这也算是有失有得了。

在协约国军队猛攻保加利亚的一个多月后,保加利亚国内爆发了极大的动乱和危机。

保加利亚政府没有做好充分的应对,这也导致叛军攻入了保加利亚城内。虽然沙皇斐迪南的近卫军有效控制了局势,避免王宫被叛军攻克。

但对于此时保加利亚的局势来说,仅有数千人的近卫军已经无能为力。

得知消息的沙皇斐迪南面色惨白,但他仍不死心,希望和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率领的叛军进行谈判,避免保加利亚国内的动乱进一步扩大。

可此时已经占据大半个索菲亚的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哪里会中途放弃,他可不愿意新的政府中还有沙皇存在,于是果断拒绝了斐迪南所提出的谈判要求。

在叛军攻入索菲亚并且占领了大半市区之后,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所公开号召的反抗沙皇的起义得到了保加利亚大量民众的支持。

原因也很简单,保加利亚苦沙皇久矣。

细看保加利亚近十年的历史,会猛然发现,保加利亚已经打了三场规模较大的战役了。

两次巴尔干战争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间隔,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没几年,保加利亚又参与了世界大战。

对于一个人口只有数百万的国家而言,如此频繁的参与战争,毫无疑问是在自取灭亡。

保加利亚国内的局势也能证明这一点,自从巴尔干战争开始,保加利亚国内的经济几乎已经崩溃,民众的生活条件急转直下,现在已经到了大部分民众都吃不饱饭的地步了。

吃不饱饭的原因也很简单,保加利亚的一半国土已经被协约国占领,粮食产量几乎已经断崖式降低。

保加利亚和奥匈帝国以及德国的联系也被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联合切断,虽然后方还有一个盟友奥斯曼帝国,但奥斯曼帝国一来不情愿帮助保加利亚,二来奥斯曼帝国国内的局势也很混乱,地主家里也没什么馀粮。

保加利亚民众都吃不饱饭了,他们对沙皇和政府的不满可想而知。

原本只是迫于沙皇政府的残暴和威慑,这才没有人敢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

保加利亚国内的动乱很快引起了协约国的关注。

虽然协约国还没有打到索菲亚,但这样的事情是瞒不住的。

对于保加利亚和同盟国来说,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所号召的叛乱肯定是坏消息。

但对协约国来说,这就不是坏消息了,反而是一个好消息。

保加利亚内部自己出了乱子,前线的保加利亚军队自然也就没什么抵抗的欲望了。

如果成功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同时,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已经联系了协约国,希望在占领索菲亚后和协约国开启和平谈判,尽早结束保加利亚的战争。

既然保加利亚内部已经出了乱子,协约国各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正如协约国所预料的那般,在保加利亚前线军队得知叛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索菲亚的时候,前线的保加利亚军队也都没有了抵抗的意志。

保加利亚苦苦坚持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在当天,协约国军队就推进了超过15公里,距离索菲亚更进一步。

粮食和和平,也确实是目前保加利亚民众最关心的两个话题。

粮食能够让人吃饱饭,和平能够带来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这两项是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

在这项决定颁布之后,保加利亚共和国立刻得到了保加利亚民众的支持,顺带着反对沙皇和沙皇政府的民众也变得更多。

由近卫军苦苦支撑的王宫,也逐渐变得残破不堪。沙皇斐迪南只能听从侍卫队的意见,带着王室成员悄悄离开王宫。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