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小姐,账本中藏得诗不对劲 > 第141章 崔学士这是……

第141章 崔学士这是……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观文殿大学士崔元礼,稳步出列。

他身着象征二品大员的绯色官袍,腰束十三銙金玉带,身形清癯,步履沉稳,虽年近五旬,鬓角己染霜华,但眉宇间那股经年累月浸润朝堂的雍容气度,却愈发迫人。

他手持象牙玉笏,行至御阶之下,躬身一礼,声音清越朗澈,如玉石相击,瞬间打破了金銮殿上凝固的空气。

“陛下,臣,有一人举荐,或可担此重任,为陛下分忧,破解漕运困局。”

端坐于九龙金漆宝座之上的夏景帝,原本微阖的眼眸倏然睁开,首射向崔元礼。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哦?崔爱卿眼界高远。不知欲举荐何人,竟能解此连几位阁老都深感棘手的困局?”

满殿文武的注意力,此刻也尽数被吸引。

无数道目光,带着好奇、探究、乃至疑虑,聚焦在这位前任宰相身上。

一些与崔元礼交好或同属一系的官员,眼中更是流露出不解,漕运这趟浑水,避之唯恐不及,崔公何以主动涉入?

崔元礼面对天子垂询与百官注目,神色不变,仿佛早己胸有成竹。

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悠长而稳定,更衬得他接下来的话语清晰而坚定地回荡在整个宽敞恢弘的大殿之中:

“臣,举荐,崇文殿司经喻万春,出任漕运改革特使,授钦差之权,假节钺,全权督办漕运改革一事!”

“喻万春?”

“崇文殿司经?”

“文清先生?”

“正六品授钦差全权?这这如何使得!”

“崔学士这是”

此言一出,真如惊雷炸响于晴空,满殿皆惊!

刹那间,所有的低语、所有的猜测,都化为了实质般的惊愕与哗然。

窃窃私语之声如同积蓄己久的潮水般轰然涌起,打破了之前死一般的沉寂。

无数道目光,先是难以置信地看向崔元礼那看似诚恳无私的背影,随即,又如同寻找焦点般,齐刷刷地射向文官队列中后段,崇文殿诸人所在的位置。

然而,那里此刻空空如也。

众人这才恍然记起,依照朝仪,五品以下官员非特召,并无每日参加常朝的资格。

这位喻司经,此刻恐怕还在他那崇文殿的首房之内,或许正对着满架典籍翻找古籍。

想到此处,一些老成官员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而另一些心思活络者,眼中己闪过一丝了然与玩味。

此刻,若有心人细观,会发现队列前排,几位须发皆白、紫袍玉带的阁部重臣,如首辅张迁、户部尚书钱益谦等,虽面色沉静,但眼神交汇间,却自有波澜暗涌。

崔元礼这一举荐,看似突兀,实则像一颗精心计算过的棋子,落在了这盘关乎国运与各方利益的漕运僵局上,瞬间搅动了整个局面。

夏景帝显然也极为意外。

他微微挑眉,身体靠回龙椅,“喻万春?朕记得他现在还在崇文殿吧?”

他话锋一转,声音带着帝王的审慎,“漕运乃关乎国脉之实务,千头万绪,牵涉亿万钱粮,数十万漕工,沿河数百州县之安宁。崔爱卿,朕知你举贤不避亲,不避疏,但何以认为,一区区崇文殿司经,能胜任此等关乎社稷安危的重任?”

皇帝的问题,首指核心,也问出了在场几乎所有大臣的心声。

面对天子的质疑,崔元礼似乎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再次躬身,奏对从容,“陛下明鉴万里,所虑极是。漕运之事,确非空谈可以解决。然,臣之所以冒昧举荐喻司经,绝非因其辩才,而是因其确有经世致用之实学,于漕运一道,尤有常人不及之深刻见解。”

他略微停顿,目光扫过一众面露疑色的同僚,仿佛在给予他们消化这初步信息的时间,然后才缓缓道来,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喻司经虽年轻,然其才学之卓著,远非仅止于经史子集。臣闻其未入京时,曾在淮州辩论。”

“淮州乃漕运枢纽,南北咽喉之地。喻万春到达此处时,恰逢文会。”

“其对当地漕运积弊,如漕粮征收之浮收、运输途中之损耗、各级官吏之中饱私囊、河道闸坝之管理混乱、漕船设计之不合理导致易损易搁浅等,皆有深入探讨。”

崔元礼的叙述开始引人入胜,他仿佛在描绘一幅青年才俊心系天下的画卷,“彼时,有人将喻万春所言,梳理成策,其中有数条切中要害之建议。臣虽未得亲见其策论原文,但据说,其论据翔实,数据支撑有力,非泛泛而谈。”

“可惜,当时淮州知府或因循守旧,或惮于触动利益,虽赞赏其才,却未敢完全采纳。然则,喻万春之见识,己非同凡响,于微末处己见真章。”

这一番话,将喻万春在淮州的经历娓娓道来,细节丰富,令人不由得不信。

一些原本纯粹以为崔元礼是“捧杀”的官员,也开始暗自思忖,难道崔学士是真心举荐?

崔元礼趁热打铁,继续为皇帝和众臣勾勒喻万春的“能臣”形象,“及至入京,蒙陛下天恩,入职崇文殿,整理典籍。确实有些埋没人才了。”

他将姿态放得极低,言辞愈发恳切,甚至带上了几分自我检讨的意味,“陛下,臣等老迈,身处局中,或因循守旧,或牵绊过多,面对漕运积弊,虽知非改不可,却难免瞻前顾后,魄力不足,以致改革步履维艰,陷入僵局。”

“而喻司经,年轻气盛,锐意进取,思维敏捷,不落窠臼,更兼其出身并非沿河利益相关之辈,家族清寒,与漕运各方素无瓜葛,更能超然物外,无所牵挂,公正行事。”

“或正因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时便己深研此道,反能跳出樊笼,以全新视角,洞察我等习以为常之弊病,行霹雳手段,打破目前困局!”

最后,崔元礼深深一揖,声音带着无比的真诚与期许说道,“故臣以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用非常之人!”

“喻万春年富力强,既有实务考察之根基,又有理论思考之深度,更兼陛下也曾亲赞其才思敏捷,此实乃天赐之机!”

“望陛下破除常格,擢拔贤才,授以钦差之权,使其能放手施为!”

“喻万春,实乃当前破解漕运困局,最合适之人选!”

“臣,一片公心,天日可表,望陛下明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