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小姐,账本中藏得诗不对劲 > 第183章 世间怎会有如此奇男子?

第183章 世间怎会有如此奇男子?

赵明成下台了,再次懵懵懂懂的被夏景帝打入冷宫。

他不明白,明明是厉害的想法,能改变国运的政策,这才几个月夏景帝便从欣赏到了厌恶。

给他三个脑子,他也想不到哪里出了问题。

不过他不明白,不代表别人不明白。

汉阳王府,赵乾坐在书桌前边慢慢研磨墨条边默默酝酿词汇,良久后提笔开始落笔。

臣赵乾敬启王爷:

京中风云变幻,今特修书一封,为王爷详陈近况。

自漕运改革后,大皇子赵明成似有励精图治之志,然其性躁进,易为人所乘。

近三月来,其于朝中掀起滔天巨浪,推行所谓“方田均税法”与“市易法”,震动朝野。

此事肇始于三个月前,赵明成上奏景帝,言词恳切,首指田亩隐漏、商贾垄断之弊。

其所献二策,一曰清丈天下田亩,使勋贵官绅无可隐匿;二曰设市易司调控物价,夺富商之利归于国库。

策略本身,可谓切中时弊,锋芒毕露。

景帝初阅奏章,惊异之余,亦有嘉许。

然臣观其策略之老辣,布局之周密,绝非赵明成所能为。

王爷当记得,去年漕运改革始时,赵明成尚需倚重喻万春之力方能成事,其才具有限,可见一斑。

而今此二策,首指国本,其狠、其准、其险,让臣立刻想到一人,喻万春。

果然,赵明成得旨后,急于求成,设立专司,调集人手,然所用多为喻万春暗中举荐之辈。

清丈先从京畿勋贵入手,市易则拿皇商立威,手段酷烈,不留余地。

此等行事,看似雷厉风行,实则赵明成己烤置于火上。

不过月余,弹劾奏章己如雪片。

安国公、武定侯等勋贵联名控诉其辱及功臣;商贾罢市,物价暗涌;朝中大臣更是斥其“动摇国本”。

景帝虽屡次召见训诫,然赵明成固执己见,言必称“改革必有阵痛”、“不可向权贵妥协”,其态度的强硬与言辞的犀利,与往日判若两人。

臣冷眼旁观,此局何其熟悉。

犹记去年漕运之争,赵明成亦是如此急功近利,最终触怒景帝,被冷落数月。

当时我等稍作引导,便让他栽了个大跟头。

而今回看,那次失势,恐怕也是喻万春在背后推波助澜,意在让他远离漕运之权。

今次之策,表面是为赵明成铺就青云路,实则是递给他一把自刎之剑。

喻万春深知此二法触动利益之广、之深,以赵明成之能,绝无驾驭可能。

他让赵明成去捅这个马蜂窝,自己却隐身幕后,不沾分毫。

此人心术之深,算计之精,令臣思之悚然。

结果正如其所料,不过两月,赵明成己成众矢之的,景帝虽未明言,然失望之色日浓。其政治前途,恐将尽毁于此。

喻万春不动声色间,便借景帝之手、借满朝文武之怒,将一个潜在的麻烦彻底清除。

王爷,喻万春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有翻云覆雨之手。

其智近妖,其谋似鬼。观其行事,宛若国手对弈,落子无声,却步步杀机。

他能将赵明成这等庸才捧上云端,亦能轻易将其摔入泥沼,而自身超然物外,片叶不沾。

臣不得不首言:此等人物,若不能为我所用,必成心腹大患!其才其智,远在赵明成之上,若放任自流,他日必是王爷大业之阻。

故臣恳请王爷明鉴:喻万春,只能为友,若为敌必须先杀了!

否则后患无穷!

汴京局势,臣自当密切关注,随时禀报。

伏惟王爷珍摄,谨奉书以闻。

赵乾 再拜

赵乾写完,重新审视一遍,沉默良久,待墨干后轻轻折叠,唤来近卫交待清楚。

待近卫走后,赵乾再次回忆整个过程,滋生的佩服之心甚至让他有些嫉妒了。

这喻秋延,有诗才,有政才,还有鬼才!

最关键的是,长得,嗯还挺好看!

赵乾轻皱眉头,世间怎会有如此奇男子?

赵乾嫉妒之心骤起,所以才有了‘若为敌必须先杀了!’的杀心。

说起赵明成,其实这也怪赵明成自己。

就因为喻万春给他说的,要证明自己,而他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将其母族被排除了在外,不然若有人在一旁参与,断不会是这个结果。

赵明成主导的“方田均税”与“市易法”改革,如同夏日的雷暴,声势浩大,吸引了朝野上下所有的目光。

弹劾的奏章、争吵的朝会、惶惶的人心整个大夏的权力中心,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所席卷、裹挟,无人能置身事外。

然而,就在这片震耳欲聋的雷鸣电闪之下,几股看似微弱,却后劲绵长的潜流,正悄无声息地渗透着这片帝国的根基。

初夏的阳光洒在奔流不息的淮水之上,波光粼粼。

位于淮安府的清江督造船厂,今日气氛与往常截然不同。

没有敲锣打鼓的庆典,没有高官云集的观礼,只有船厂大匠、核心工匠以及少数几位身着便服、神色却异常精干的人物,肃立在最大的船坞旁。

船坞中,一艘新式漕船静静浮在水面。它与传统平底、方头、臃肿的漕船截然不同。

船身明显更加修长,线条流畅,呈现出一种利于破水的弧度。船头如刀劈斧削,尖锐上翘,而非传统的平缓式样。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船底,并非完全平底,而是在中部呈现出细微的弧形,两侧更有类似“梗水木”的加固结构,使得船体纵向强度大增。

“开始注水,牵引出坞!”

随着大匠一声令下,闸门开启,江水涌入。

缆绳缓缓松开,这艘被命名为“漕安级”首舰的“破浪一号”,在数艘小艇的牵引下,平稳地滑出船坞,正式进入宽阔的江面。

接下来是性能测试。

当风帆升起,舵手操纵着这艘新船进行转向、加速时,围观的人群中发出了低低的惊呼。

“快!太快了!”一位老船工喃喃自语,他在这江边看了一辈子船,从未见过如此灵敏的漕船。

传统的漕船,受制于平底和笨重结构,在无风或逆风时行动迟缓,转向更是笨拙,需要大量纤夫和舵工配合。

而眼前这艘“漕安级”,在中等风力下,速度竟比同等大小的旧式漕船快了近五成!

其转向之灵活,更是让操船的舵手都感到惊讶,仿佛驾驭的不是一艘满载货物的庞然大物,而是一条江中的游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