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四合院之全新人生,谁也别来惹我 > 第236章 暂缓开四家酒楼的步伐

第236章 暂缓开四家酒楼的步伐

1985年的四九城,春风拂面,改革的浪潮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何雨柱的酒楼开张第一天,营业额竟然高达6000元!

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

何雨柱站在柜台后,看着帐本上那个醒目的数字,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接下来的日子,酒楼的生意越发红火。

老主顾们口口相传,新客人慕名而来,每天不到饭点,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队。

何雨柱的拿手菜“红烧狮子头”和“清蒸鲈鱼”成了招牌,甚至有外地人专程坐火车来品尝。后厨里,何雨柱亲自把关每一道工序,从选材到火候,一丝不苟。

大堂经理刘兰常常打趣道:“何师傅,咱们这生意,怕是连国营饭店都比不上喽!”

何雨柱只是笑笑,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开分店的事。

他原本计划在四九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开一家酒楼,甚至连选址都看好了。

东城的铺面靠近火车站,南门的位置人流量大,西边的院子环境清幽,北面的店面租金便宜。何雨柱越想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餐饮帝国拔地而起。

他连夜画好了分店的布局图,连菜单都重新设计了一遍,就等着资金到位后大干一场。

然而,一次偶然的饭局改变了他的计划。

那天,大领导来酒楼吃饭,特意点名要见何雨柱。

酒过三巡,大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何啊,生意好是好事,但步子不能迈得太快。现在是什么年代?1985年啊!改革才刚开始,很多事情都要慢慢来。”

大领导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你看那些急着扩张的,有几个能笑到最后?稳扎稳打才是正道。”

何雨柱握着酒杯的手顿了顿,大领导的话象一盆冷水,把他发热的头脑浇了个透心凉。

那晚回到家,何雨柱辗转反侧。

他想起小时候师傅李宝强常说的一句话:“树大招风”。

又想起前些日子听说隔壁街的李老板,因为扩张太快资金链断裂,现在连老本都赔进去了。

月光通过窗户洒在床上,何雨柱突然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急功近利了。

他翻身起床,把抽屉里的分店计划书拿出来,看了又看,最后长叹一口气,塞回了抽屉最底层。

毕竟连大领导都不看好自己开分店,那么就真的不能开了。

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啊!

第二天一早,何雨柱召集所有员工开了个会。

他站在众人面前,清了清嗓子:“各位,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暂缓开分店的计划。”

底下顿时一片哗然,特别是那几个已经被内定去分店升职加薪的老员工,脸上写满了失望。

何雨柱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不是不开,是要等时机更成熟。我们要先把这家店做到最好,把根基打牢。”

他环视一圈,目光坚定:“我向大伙保证,该有的都会有,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决定在员工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有人理解,也有人私下议论何雨柱是不是胆子太小。

第二天清晨,何雨柱特意绕道去了趟菜市场。

卖豆腐的老李头正给国营饭店送货,三轮车把上挂着新买的半导体收音机,里头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

”何老板!”老李头扯着嗓子喊,”听说您要开分号啦?我侄子在东城副食品公司”

何雨柱摆摆手打断他,挑了块嫩豆腐搁秤盘上:”李叔,劳您传个话,我那分店的事再缓缓。”

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老板的这个决定有多明智。

那年夏天,政策突然收紧,银行贷款利率上调,好几个急着扩张的餐饮老板都陷入了困境。而何雨柱的酒楼因为资金充裕,不仅安然度过了风波,还趁机以优惠价格囤了一批优质食材。

暂缓扩张的这段时间,何雨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

他每周都会亲自去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有时天不亮就出发;他改良了传统菜谱,添加了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元素;他还请来了专业的服务培训师,教员工们如何更好地接待客人。酒楼的生意不仅没有下滑,反而越来越红火,甚至有人开始预约半个月后的座位。

转眼到了年底,何雨柱盘点这一年的收获。

虽然分店没开成,但总利润比预期高出了三成。

更重要的是,酒楼的声誉在四九城已经打响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除夕夜,何雨柱给每个员工都包了个大红包。

这是最实惠的奖励!

看着大家开心的笑脸,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做生意就象炖汤,火候到了自然香。

现在才1985年,改革开放的路还长着呢,何必急于一时?

冬去春来,何雨柱的酒楼迎来了第二个年头。

有老顾客开玩笑问:“何老板,什么时候开分店啊?我们城西的想吃您做的菜可不容易。”何雨柱笑着擦擦手:“快了快了,等我把新研制的几道菜调试好。”

开春后,何雨柱把酒楼后院的仓库改成了员工宿舍。

刷墙那天,他听见两个帮工在嘀咕:”咱老板是不是胆子太小?”

他拎着油漆桶走过去,指着刚刷好的白墙说:”知道为啥老房子的墙皮不容易掉吗?”

见两人摇头,他抹了把汗笑道:”因为当年抹灰的师傅,肯等每一层都干透了才上下一道。”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新的计划——不是四家,而是先开一家分店试试水。

这次他打算找个靠谱的合伙人,采用更稳妥的股份制。

毕竟,大领导说得对,现在还是1986年,路要一步一步走才踏实。

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何雨柱想起了父亲常说的另一句话:“慢工出细活”。

他摩挲着口袋里新拟定的合伙协议,嘴角露出了从容的微笑。

四九城的餐饮江湖,终究会有他的一席之地,但不是现在,不是这样急急忙忙地。

毕竟,好饭不怕晚,好酒不怕巷子深。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