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总华探长死了,我是港警一哥! > 第176章 他好象很爱国?(3/3)

第176章 他好象很爱国?(3/3)

第180章 他好象很爱国?

王京揣好合同,走出会议室,忐忑道:“盛少,内地的电影许可证,能挣到钱?”

“短期承压,长期看好,有胜过无。”林天盛回答简练。王京不懂生意,试图理解:“你看好国内经济?”

“十亿级的市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林天盛站在电梯中,理所当然道:“即使是世界工厂,工人都有娱乐须求。”

王京懵懵懂懂,心中惊道:“难怪收购凤凰,并入银都”,原来大老板也是左派啊。”

会议室内,袁养安道:“恭喜啊,陈生,高位离场,大挣一笔咯。”

陈静博点燃雪茄,吞云吐雾,惆怅道:“年纪大了,想法,能力都跟不上时代。与其死守营盘,不如回家养老。”

能在行业变革期,高位离场,是创业者们的好结果。当然,不乏有人,冲劲十足,迎难而上。

可影视行业,需要创作力,没有导演,艺人,班组的才华,戏院和烂尾楼有乜区别?

创作无力,人老心灰后,能痛快离场,亦是种魄力。

袁养安叹道:“当年,龙马影业经营不善,股东撤资,濒临破产。朱总重组,成立凤凰,又碰上五十影业”劳资纠纷,一批班底添加。一眨眼,三十年光阴,凤凰易手,更名盛京。”

“我们的时代,好象是结束了。”

当年,他们所处的位置,正是林天盛的位置,锐意进取,敢冲敢打,收购重组

新联“廖原”在旁道:“袁生,替陈总开心啊,带一千多万钞票离场,手下的员工,老友仲还能保住工作。”

刚才的合同上,还规定“盛京”要继承“长新凤”联合体,并参与改组。袁养安纠正道:“不叫长新凤,叫长新盛啦。”

“好呀,长新盛,听起来就巴闭。”廖原搭着陈静博肩膀,朗声大笑。

等到盛京忙完接手事宜,下一步就是三合一,成立大机构。

有盛京的强势加盟,于长城,新联而言,都算个好消息。至于内地发行许可证,另外两家都有,虽无“一换一”的说法,但好片都能上。

“几位老板,我先撤了,社里还有一些事。”王菊生出声告辞。

袁养安忙道:“王社长,我送你。”

“留步。”王菊生微笑抬手:“都是老熟人了,不用客气。”

“正好一起下楼。”三家公司的经理,厂长,把王社长送到电梯门前。本来谈完合同,有一场晚宴,但王菊生拒绝后,便作取消。

秘书送王社长上车,坐到副驾驶,出声道:“回住所。”

“好的。”司机理着平头,语气简练,气质彪悍。

王菊生道:“小赵,你深入查一下,林天盛家里人的资料。”

“好的,社长,请问有什么特别的方向吗?”有关林天盛的资料,早已整理过一份,放在社内存盘。

身为秘书,过手文档都该心中有数,早知社长看过,还要再查,那肯定另有发现。重点在“深入”两个字上,往哪个方向深?

王菊生手指轻敲门框,面露思索,沉声道:“我觉得林天盛有爱国主义倾向。”

“好,我会严查他的政治立场。”秘书赵龙答完,没再追问。

表面上,作为警队总督察,算半只脚踏进高层。说都不用说,政治立场肯定站港。

因为,目前警队还未出现过“北派”,“陆派”

中英协议刚开始谈,港人眼中,内地有没有实力,收回港岛,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既使,有识之士,看得出北方强势,携朝战之威,睥睨英犬。可硬实力跟政策,又是两回事。

在当局做官的公职人员,谁敢赌身家性命?

而大社的职责,便是发掘可合作的爱国人士,为谈判添力,为建设加瓦,为中港修桥梁。

赵龙看过文档,疑惑道:“社长,林天盛一口一个生意,买凤凰院线,只是为发行电影。”

“连拍一部戏,都要拿许可证换,不太象爱国人士。”

王菊生脸上褶皱很多,眼神格外瑞智,出声道:“他的文档,乌漆嘛黑,完全是港英走狗,不法分子。”

“但不排除,他在遭到调查后,有所反思。今天的谈话里,虽然他在聊生意,但展现出来对内地的信任感,在支持统一的商人人士身上都少见。”

新华社、国内参政党,地区商会都兼具情报职能。

例如,“致公会”负责海外华侨,洪门成员,港岛,新加坡地区的统战。港澳新华社有外交职能,进行情报搜集。

“民革”负责台岛地区统战

因此,王菊生亦负责情报工作,常和商界,政界人士打交道。能清淅感知到,即使是行动上,愿意支持和统的人,对内地持有一种怀疑。

也许,文化,传承,血脉,让他们支持国家。但动荡年代的不安全感,已然刻入灵魂,呈现出来的面貌是:态度摇摆,立场不坚,下注不全。

只有极少数坚定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是愿意全力支持,无理由信任的。对于这类人,国内也是给予回馈,充作表率,立作标杆。

然而,他却敏锐察觉到,林天盛呈现出来的矛盾,明明立场,身份都是当局的枪,当局的狗。

为什么,却又好象很笃定,国内开放能成功,相信国内的未来?

假设一个人相信民族,国家能繁荣,那么,自然愿意为民族,国家献力,是天生的爱国主义。

赵龙面带思索,出声道:“我多深入,多作调查。”

或许,社长讲的没错,因为,立场会变,人心会变。

连林天盛自己都没意识到,收购左派院线,索求上映许可证,还有言语间的表达,已经被大社代表捕捉。

到底是后世来的人,见过国家发展的成果,明白时代方向。

知晓自己身在警队,暂时不宜牵涉北方,低调为主,可身上浓郁的“大国主义”,还是瞒不住有心人。

类似的味道,在后世人人都有,根深蒂固,甚至不觉得特殊。

就象“大国子民无法和小国寡民感同身受”一样,在当今,他对国内抱有信心,便是一种极为奇特的现象。

如皓月下的萤火虫,尤为引人瞩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