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好莱坞最后一个巨星 > 第九十三章 价值即正义

第九十三章 价值即正义

《校园风云》的首周末票房数字定格在837万美元,位列北美周票房榜亚军。

冠军被迪士尼的爆笑喜剧《脱线游龙》,以1260万美元摘得。

单看数字,837万在暑期档尾声算不上惊艳,但对于派拉蒙影业而言,这已是一份远超预期的惊喜答卷。

公司内部最初的预测模型显示,这部由新人担纲、题材沉重的校园片,首周末能突破500万美元就是胜利。

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行业中人看得分明。

在《不可饶恕》中,他是锦上添花的“催化剂”伊斯特伍德的导演光环和影片本身的强大品质。

而在《校园风云》里,他是绝对的票房支柱。

在题材本身缺乏商业吸引力、甚至可能“劝退”部分寻求轻松娱乐的观众的前提下,凭借一己之力将影片拉到了远超其基本盘的位置。

这份能力,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影片次周的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四个工作日稳健收获392万美元,跌幅控制良好。次周末再取536万美元,北美累计票房达到1765万美元。

对于一部小成本、严肃题材的影片,这个走势堪称稳健。

《好莱坞报道者》在周票房分析专栏中,毫不避讳地将功劳归于亚历克斯。

“截止上周末,《校园风云》北美累计票房报收1765万美元。单纯从数字看,这甚至不及一部中等商业大片的首周表现。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影片的客观条件:全新人阵容,缺乏市场认知度的导演罗伯特·曼德尔。

若非肖恩在《不可饶恕》上映后迅速积累的巨大个人号召力,并成功将其引流至本片,《校园风云》绝无可能达到当前的票房高度。

这是明星效应驱动小众题材商业成功的典型案例。”

更具前瞻性的是《帝国》杂志的评论:“或许十年、二十年后回望,《校园风云》会被视为一部星探”电影。

一股新生力量正在好莱坞悄然集结,一种新的演员代际更迭正在发生。”

《帝国》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

《校园风云》的票房成功,如同一次集体曝光。

亚历克斯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影片中其他几位主要年轻演员,尤其是饰演反派里普的本·阿弗莱克和饰演内核配角查理的马特·达蒙,也因此获得了远超以往的业内关注度。

虽然光芒无法与亚历克斯匹敌,但对于这些尚在起步阶段的年轻人来说,这份关注已是弥足珍贵的敲门砖。

达蒙在接到几个新的试镜邀约电话时,兴奋地在公寓里连做了几个空翻。

亚历克斯并未在《校园风云》的票房成绩上过多停留,他还有很多任务作要做o

参与了几场必要的影迷见面会后,他的工作重心迅速转向了下一部作品—

与探讨沉重社会议题的《校园风云》不同,这部影片聚焦于七十年代美国小镇一群高中生在毕业前夜的迷茫、狂欢与成长烦恼。

影片基调更为轻松散漫,充满青春期的躁动气息。

《年少轻狂》的开机见面会,选在奥斯汀一家充满复古气息的汽车旅馆会议室里举行。

当亚历克斯推门而入时,房间里原本轻松闲聊的气氛瞬间凝滞了一下。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与《校园风云》时类似,除了亚历克斯·肖恩这个名字,整个剧组几乎清一色是新人或尚未成名的面孔。

唯一的“明星效应”,此刻正站在门口。

短暂的安静后,是几声带着点夸张的惊叹和迅速围拢过来的身影。

“嘿!亚历克斯!真不敢相信能和你一起拍戏!”

“《不可饶恕》太棒了!还有《校园风云》!恭喜票房大卖!”

“我是你的粉丝!能合个影吗?”

恭维和热情扑面而来。亚历克斯脸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一一回应握手。

他想起前世听过的一句话,来自某位华语影坛老戏骨的感慨:“当你成功时,身边全是好人。”

此刻,这句话在狭小的会议室里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亚历克斯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孔,有日后以《生化危机》系列闻名的米拉·乔沃维奇,此时才17岁,带着东欧少女惯有的清冷轮廓和一丝不羁。

他在《校园风云》里饰演了那个令人憎恶的反派里普,此刻穿着t恤牛仔裤,笑容憨厚,与银幕形象判若两人。

“又见面了,亚历克斯!”

“这次终于不用演你的对头了!”

亚历克斯笑着回应:“希望这次我们能和平共处一整天。”

短暂的寒喧后,众人散开,三三两两地聊天。

她有着斯拉夫民族深邃的五官和直率的性格,蓝色的眼睛毫不避讳地上下打量着亚历克斯,带着强烈的好奇。

“嘿,亚历克斯。”

她的声音清脆,开门见山。

“八卦杂志上说的是真的吗?你同时和三个女朋友交往?”

她掰着手指书着:“那个情景剧新人詹妮弗·安妮斯顿?还有那个意大利模特演员?叫什么来着————莫妮卡?

问题来得猝不及防。

亚历克斯确实记得,最近几份街头小报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报道了他的“复杂情史”,配图是他分别与詹妮弗、莫妮卡、仙妮亚在不同场合被拍到的合影。

照片本身并无逾矩,但拼凑在一起,加之记者添油加醋的臆想,就编织出一个“花花公子”的形象。

起初亚历克斯看到报道时心头一紧,脚踏几条船的新闻足以引发一场舆论风暴,甚至可能影响他刚刚起步的事业。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主流媒体反应平淡,多以调侃或八卦花边的口吻提及,并未进行道德审判。

更意外的是,线下的影迷反应—他收到的信件和见面会上粉丝的呼喊里,极少有针对此事的指责。

愤怒的声音并非没有,但矛头大多指向那三位女性。

诸如“不要脸的碧池”、“她们凭什么霸占亚历克斯”之类的言论,反而透着一股扭曲的占有欲和维护感。

这让他深刻体会到好莱坞一个残酷而现实的法则:价值即豁免权。

当你展现出足够的商业价值和上升潜力,当你成为资本眼中能带来丰厚回报的资产,一些在常人看来是“污点”的东西,在名利场的光谱里会被自动淡化,甚至被解读为“魅力”的一部分。

只要不涉及真正的法律或道德禁区,些许风流韵事,不过是增加谈资的花边新闻。甚至有人因此觉得他“更有魅力”、“更有男人味”。

就在一次私人电话里热情邀请亚历克斯参加他在马里布豪宅举办的“泳装模特派对”,言语间充满暗示。

亚历克斯婉拒了,他欣赏美女,享受浪漫,但并非毫无原则的猎艳者。

他端起自己的咖啡喝了一口,语气轻松,带着点“你懂的”的意味:“米拉,那些八卦小报的想象力总是比他们的职业道德更丰富。”

他耸耸肩:“詹妮弗、莫妮卡、仙妮亚,她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我们彼此欣赏,是很好的朋友。”

这个回答既没有完全否认,又巧妙地避开了实质内容,更将责任推给了“想象力丰富”的媒体,堪称滴水不漏。

不过没关系,她接着追问:“那既然如此,我可以当你的女朋友吗?”

“你?”乔沃维奇。

而她也毫不客气的挺起胸膛,彰显自己的青春无敌和自信。

但直白说,可能会让这个女孩伤心。

于是亚历克斯婉拒道:“对不起,米拉,我是天主教徒,如果要找女朋友,需要取得家人的同意。”

“天主教徒?”

而且天主教徒有这条规矩?”

谎言被拆穿了,亚历克斯也不尴尬:“好吧,米拉,被你发现了。悄悄告诉你,我喜欢塑料袋和武装直升机。”

她还想追问,导演林克莱特已经拍手召集大家:“好了,各位!闲聊时间结束!我们来过一遍第一场戏的走位!都动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