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情况危急,据巴士拉总督穆罕默德帕夏上报,波斯军队这段时间也在两国边境调动频繁。”阿里帕夏说道。
“该死,这帮波斯人也想来趁火打劫!”哈米德一世怒骂道。
其实也怪不得奥斯曼帝国破鼓万人捶,毕竟人缘能差到奥斯曼帝国这样的也是世间少有,强的时候日天日地日空气,周围邻国哪个没挨过他的揍,强的时候是没事,等到弱的时候,让周围的敌人发现了可乘之机之后,那可就是死路一条了。
“驻扎在波斯边境的军队给朕盯死波斯军队的一举一动。”哈米德一世沉声道。
波斯现在新创建的恺加王朝势头正猛,阿夫沙尔王朝和赞德王朝现在也就是还吊着口气了,等到恺加王朝统一波斯之后,面对奥地利、俄罗斯和波斯的三面包围,奥斯曼帝国才真的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
……
奥斯曼帝国军队企图在金布恩对俄国发起登陆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袭击了俄罗斯黑海舰队在金布恩附近的运兵舰,并且在舰队的掩护下,六千土军对金布恩发起登陆进攻,但是被俄军依托碉堡要塞击退。
苏沃洛夫上将率军七万,赶在土军援军尚未到来之际,火速围困了奥恰科夫。
奥军高层劳东元帅得知过后,微微一哂:“这帮俄国人难得高效了一次。”
之前劳东元帅还担忧土军援军会依托奥恰科夫要塞,截断诺斯蒂茨-里内克将军所率领的西路军的后路,为此还特地传令诺斯蒂茨-里内克中将留下一支偏师盯住奥恰科夫,没想到俄军这一次比奥军的动作还快,直接围困了奥恰科夫。
如此一来,倒也省得诺斯蒂茨-里内克将军分兵了。
对于俄军能否攻陷奥恰科夫,劳东元帅还是有信心的,奥恰科夫城内的守军不足五万,大多都是由土耳其人和波斯尼亚人组成的,这还是算上了临时武装了不少民夫的数字。
战斗力就要打上问号了,奥斯曼帝国现在军队吃空饷问题严重,枪炮弹药能不能凑齐都是个问题,听说为了把城里的那些民夫武装起来,甚至就连火绳枪这些十六世纪都能进博物馆的老古董都搬出来了。
俄军虽然战斗力也堪忧,可毕竟灰色畜生皮厚耐造,便宜好用,占有兵力优势不说,这一次领兵的还是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上将。
劳东元帅对于这个小自己十三岁的后生还是很欣赏的,苏沃洛夫指挥风格,都是以快速、突然和猛烈的进攻着称,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两人在指挥造诣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却还要规劝说:“可罗马人走得更快,读一读恺撒的书吧!”苏沃洛夫的许多说法都变成了谚语,其中最有名的是:“练时难则战时易。”
而那句一直流传至后世仍经久不衰的名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也是出自苏沃洛夫之口。
看来奥斯曼帝国此次是在劫难逃了,奥斯曼帝国目前名义上动员了八十万的军队,但是实际上兵力空额达到五分之一,剩下还要留下不少军队来防备东方的波斯人,实际上能够投入到巴尔干战场上的军队最多不超过五十万,也就是四十多万。
而且还要分成两线分别和奥军和俄军作战,这可就犯了兵家大忌。
换做是十六世纪甚至是十七世纪的时候,没有人怀疑奥斯曼帝国拥有多线作战的能力,但是现在嘛?哼哼。
而且巴尔干半岛上的民族,诸如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希腊人、阿尔巴尼亚人甚至就连蒙特内哥罗人这个小豆丁,也趁乱开始起义,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数以十万计的巴尔干游击队活跃在巴尔干半岛各处,袭击奥斯曼帝国的粮草补给辎重车队,迫使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再次分兵来保障己方军队的后勤补给。
这也为奥俄联军缓解了不少压力。
这也不怪巴尔干人民们爱搞事,纯粹都怪奥斯曼帝国太不当人了,奥斯曼帝国每隔几年定期就要从巴尔干半岛上搜罗男童进耶尼切里军团交血税不说。
这一次为了应对奥地利和俄罗斯的两线进攻,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也开始强征青壮年男人当兵,巴尔干半岛上近三分之一的青壮年男人都被奥斯曼帝国强征了过去。
以前虽然奥斯曼帝国的历代素檀一直试图在国内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东正教徒在奥斯曼帝国内该受歧视压迫还是受歧视压迫。
平时享福享乐的时候没我,一到流血牺牲的时候想起我来了,这换成是谁也得造反啊。
在苏沃洛夫上将率领的俄军军团的接连猛攻之下,为了攻陷奥恰科夫这种重镇,俄军甚至还调来了36磅的重炮,对着奥恰科夫的城门城墙就是一顿狂轰滥炸。
不出三日,奥恰科夫就宣告沦陷,为了激励士兵,苏沃洛夫上将甚至还宣布纵兵三日。
一下子没了约束的俄军士兵,开始在城内展开有预谋有组织的屠杀,抢劫和强奸。
查理在得知后只是叹了一口气,在十七十八世纪,就不要指望欧洲各国的军队军纪有多严明了。这年头当兵谁还没点副业了,真指望着平时当兵的那点薪水活着早就饿死了。平时没仗打的欧洲各国军队,待在国内,没事的时候都会上门受雇到富裕人家去打零工。
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军队,在国内是军队,出了国那就是穿着军服的土匪。更不用说俄罗斯军队的工资在欧洲各国军队里面那都是出了名的低,一名俄罗斯步兵一年的工资差不多在32卢布左右,差不多相当于清朝绿营兵的水准。
除了炮兵和骑兵这些技术兵种或者是贵族子弟居多待遇好以外,俄罗斯军队的步兵日常纯纯就是苦大哈。要不然也不会有灰色牲口这个绰号了。
不过,劳东元帅等一众奥军高层对此反而是习以为常了,欧洲各国军队这个时候的工资都不高,奥地利军队的工资待遇相比于俄罗斯军队还是要优厚上不少,一名奥地利步兵一年的工资差不多折合成卢布53左右。而一向实行先军政治的普鲁士军队待遇不错,一名普鲁士步兵一年的工资差不多是60卢布,近乎是俄罗斯军队的两倍了。
一两白银差不多相当于两卢布左右。而俄罗斯军队一套军装就要花去十卢布左右。
而法国军队和英国军队就很高薪了。一名法国步兵的年收入折合85卢布;在英国哪怕是长期坐冷板凳不受重视被视为人渣集中营的陆军,一名陆军步兵的年收入也能在134卢布左右。
妥妥的高薪了,差不多又是奥地利步兵和普鲁士步兵的两倍还要多。除了财大气粗以外,这也归功于英国人的陆军规模并不大。
而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待遇,那就更惨了折合成卢布才十八,这还是包括军饷、给养和军服一年的总开支,只有奥地利和普鲁士军队的三分之一。就连号称灰色畜生的俄罗斯军队工资待遇都快赶上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两倍了。
也可以这么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活得跟畜生其实也没什么两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