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兵线作为散兵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指步兵分队在进攻或防御时,为减少敌方火力杀伤而采用的横向散开队形。其特征包括:士兵间隔通常在5-8米,形成线性分布;适用于开阔地带的火力对抗;通过分散配置降低被密集命中的概率;该术语中“散“强调分散部署,“线“指代队形空间结构,与密集纵队形成战术对比。
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线式战术,也就是后世戏称的“排队枪毙”依旧是战场的主流。
运用线式战术时,军队展开成2或3条步兵线,每条线3~6列,各线相距50~200步,骑兵居于两翼,火炮配置在步兵线前后或翼侧。战斗时,火炮先行远射,掩护步兵推进;距敌人150~200米时,最前列步兵进行齐射,而后后退装填弹药,第二列再行齐射,如此交替射击;最后,一起转入冲击。
骑兵由两翼迂回突击。线式战术在战术史上标志着单纯冲击作为基本战术手段的结束,从此,火力和冲击开始结合起来。
线式战术的长处在于能发挥更多数量的火炮和步兵的作用,便于指挥,使雇佣士兵在战斗中保持整齐的战斗队形,有秩序地进行射击。
但线式战术只适于在平坦的地形上战斗,难以随战斗的变化变换战斗队形和实施机动,且纵深浅,两翼薄弱,易被敌方突破。
后来,随着火器性能的改进,线式战术于18、19世纪之交时,逐渐被纵队战术所取代。
千万别被后世电影里面那些呆板愚蠢的场景骗了,两国交战,线列步兵们一排一排先前顶着巨大的伤亡一点一点往前挪,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目前欧洲各国里就连灰色牲口不值钱的俄罗斯,都不敢这么玩排队枪毙。
就说进入热武器时代后,士兵的训练成本相较之于以前冷兵器成本下降了不少,但是这个时候的欧洲各国有多少人能够这么玩排队枪毙?
而奥地利,作为欧洲各国最早开发散兵战术的国家之一。在十八世纪中期的欧洲,奥地利军队以拥有最有效率的轻步兵部队而闻名。七年战争中,奥军的头敌普鲁士人尤其深受奥军轻步兵之害。
第一个认识到轻步兵潜在价值的军事大国不是法国,而是奥地利。长时间连续接触土耳其的耶尼切里军团并且与其作战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值得强调的是,最早的帝国轻步兵不是正规部队,尤其是克罗地亚人(他们几乎不能被用作线列步兵),只是后来正式奥地利军队正式组建了团级串行。这种模式在西欧的大多数大国中不断出现。
臭名昭着的特伦克男爵,“无情,冷酷,毫无怜悯之心,宁愿掠夺而不愿战斗,一个天生的掠夺者,”是他们最早的指挥官之一,但他很快被他同时期的中尉,杰出的劳登超越了。在这些部队中,潘都尔轻步兵是最有名的。他们在前哨、侦察和守卫方面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用fortescue生动的话来说,“在这些暴徒的围护下,部队的行进是有尊严的,安全的”,可免于受到土耳其狙击手的攻击。
后来在《德国总参谋部历史》中的《弗里德里希大王的战争》篇如是称赞奥军:“奥军轻步兵部队拥有杰出的领导者,而这使得普军的侦查工作显得差强人意。”同时代的观察者对此也有评论。拉克索尔爵士在1778年3月19日一封写于维也纳的信件中如是说道:“玛利亚·特雷莎所带进战场的非正规部队给她带来了比对手更多的优势。”学家特奥多尔·福克斯少校在他的《欧洲战争史》中作出了相当中肯的评价:“在美洲的农民和法国狙击兵之前,奥军轻步兵部队所展示的战术预示了未来。”
尽管在轻步兵运用方面,奥地利人是革新者,但是他们还是得将轻步兵的火力支持与决定性的线列步兵的剌刀肉搏相结合。而这种战术会在之后被运用。
纵观整个18世纪,散兵战术的演化可以被划分为三个不同但却彼此重合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横跨十八世纪早期与中期。在这段时间里,轻步兵不被投入正面战场,而是执行诸如侦查、巡逻以及突袭等此类被称之为“警戒”的任务。
第二个阶段是在七年战争时期,轻步兵走入战场但却承担的是保卫侧翼或者辎重车之类的任务,仍不是主要的战斗单位。但是有一个着名的例外,那就是当时的奥地利军队最为先进地运用了轻步兵单位。奥军将潘都尔兵以松散阵型的姿态投入了战斗,他们可能甚至也这么运用匈牙利人组成的正规单位。
十八世纪晚期被认为是散兵战术发展的第三阶段,这时候轻步兵终于添加了正面战场,然而却是与线列步兵分开单独行动。十九世纪伊始,散兵战术的发展终于到达了最后的第四阶段。此时散兵与线列步兵联合作战,这是拿破仑战争的一大亮点。法国军队头一个进入这个阶段。直到大革命前夕,法国轻步兵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德意志。1789年奥军和普军都处于第三阶段,然而法军仍在第二阶段逡巡不前。然而,大革命却让法军的轻步兵建设以迅猛的速度直接越过第三阶段;其他国家直到十九世纪早期才追上法国。
散兵是指部署于前锋、侧翼或后卫来警戒战术位置或者掩护友方的大部队的步兵或骑兵,跟紧密的线列方阵相比,散兵通常形成在宽度和纵深更加开放的散阵,称为散兵线,这样在战斗中,他们可以以零星的战斗骚扰敌军、干扰进攻、延缓进军。
虽然理论上,散兵更多地与他们的作战方式相关,但是在线式作战和散兵作战以的界限被武器和战术的发展模糊之前,散兵像前面说的那样通常由轻步兵、轻骑兵或者非常规部队担任,因为很明显更开放的阵型可以让他们拥有更佳的机动性,使他们可以尽可能为自己选取更好地时机、地形和位置,并在敌军的威胁来临前迅速撤退。
尽管散兵的骚扰任务对于保护大部队免于敌军的突袭来说极其重要,但是散兵本身在阵地战中正面对抗重型步骑来说十分的脆弱。
奥地利在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初期,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在1741年12月下令由弗朗茨·冯·德·特伦克男爵创建了一支1000人的民兵部队称作特伦克卫兵或者音译为潘都尔兵用于散兵作战,这只轻步兵主要从斯拉沃尼亚王国和斯拉沃尼亚军政边境线地区招募志愿者,主要由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组成,没有统一的制服但是服装充满土耳其风格,包括他们会使用秃克而不是一般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