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后世,即使是那些从小就接受精英教育的孩子,别说见,就连听也会觉得绝望,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这些贵族们的日常。
这么鸡娃,除了那些一生下来智力有缺陷的以外,不说培养成天才,最低也是远超普通人才的水准。一块废铁都能够练成钢材。
因为相比于底层民众,这些贵族们有大把的财富可以让他们用其来投入到子孙的教育上来,这也使得这个时代的贵族们的成才率,远超底层民众。
而目前奥地利国内二三十万的贵族子弟们,不说全部,那也是接近99的,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而这二十多万的贵族子弟,肯定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官做。能够出来做官的肯定也都是极少数。
这也就造成了不少人才被埋没,整日里在家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或者是参加一些无实际意义的交际。
贵族作为国家的基石,肯定也不能一直进行无休止的打压,那么长此以往,谁还为国家卖命?
所以也需要打一棍子,给一颗甜枣,时时刻刻敲打着,使其张弛有度,成为皇帝和帝国麾下,最得力的爪牙和鹰犬。
不用怀疑,主要还是为了那些赋闲在家的贵族子弟们能够有个差事干,不至于整天在家吃喝玩乐,至于社会精英,那也只是捎带脚的,现在这个时代能够称得上是社会精英的,至少也得是出身中产阶级的良家子。
这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从基数上比不过贵族,自然也竞争不过贵族。
现在把他们顺带手放进来,也是为了给自己家里的那些纨绔子弟们紧紧皮,有点危机意识。
这些宫廷精英可是相当自信,他们可不认为只是开了个口子,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就能够竞争得起自家从小鸡娃式培养起来的子弟。
毕竟,双方的差距可不仅仅只是教育,出身贵族家庭的子弟们的眼界以及从父祖辈那里耳濡目染来的人生阅历,也远非常人可比。
经过,维也纳宫廷约瑟夫二世皇帝和诸位大臣们的一致商讨过后,先商量出来了基本的框架,虽然相比于后世的文官考试制度,现在奥地利官员录用考试制度尚且还没有脱离其局限性,但是相比于之前的恩赐制,已经是相当大的进步。
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没有一出现就十全十美的制度,每一种制度在诞生之后,就要经历一次次的完善打补丁。
首先定下的,就是排除绝大部分人的报考条件和资格。
比如,至少要拥有文理中学或者是实科中学以上的受教育程度,精通德语和法语,光是这两点就能够淘汰不少人了,想要在帝国政府内任职,总不能够连帝国的官方语言德语都说不利索吧,其次法语作为这个时代欧洲各国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要求精通也不过分吧?
其次,就是家世清白,政治思想正确(忠君爱国)、三观正常、家族连续五代无违法犯罪记录,避嫌制度(同一家族的成员,不能够在职能相近或者是有隶属关系的部门同时任职)。
这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除此之外,其他专业技术性的官员选拔考试,例如外交部、财政部、审计部、司法部、警务部,也须有相关的专业技术型指标要求,比如要求在语言、经济学、商业簿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相关法律条文等专业性知识的考试之中达到合格的标准。
在经过一系列过五关斩六将的笔试考核通关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能够高枕无忧地“进步”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由招考部门举行的面试考核,直到这一切都通关了之后,才算是尘埃落定。
如果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之下,那么优先录取贵族子弟和家世良好的考生。
随后,在连开了三天的会议,诸位大臣在霍夫堡皇宫管吃管住,敲定这些基本流程后,便将这些要求登报给了媒体报刊。
查理对此却并不抱有太大希望,毕竟之前这事没有国家干过,原本历史上第一次文官考试制度也是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开始的。
并且再加之这报考条件,就算是身为帝国皇太子的查理看了之后都觉得实在是苛刻,明晃晃地偏袒贵族子弟,就差没有拿着大喇叭满维也纳地喊:“别以为给你们这帮泥腿子开了道门缝,就以为自己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爷们要的就是贵族子弟。”
关于维也纳宫廷要开放官员录取考试制度的消息一经在维也纳各大报刊新闻上刊登出版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人们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负责邮递的信使们一路快马加鞭从维也纳出发,奔至全国各地政府张贴告示,沿路大声通知。
查理原以为此举会招致骂声一片,甚至以为外界的民众会跑到圣斯蒂芬大教堂外,指着哈布斯堡皇室的历代先祖灵魂所在大吐口水。
但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没有想象之中的群情激奋,外界大众对此的第一感觉是不敢置信——毕竟以前在外界大众的刻板印象之中,政府官员的选拔任用一直都是由贵族阶级长期拢断把持的(事实上也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他们甚至都以为这是在做梦,直到经过地方官员和信差的再三强调和解释之下,才逐渐相信这的确是真的。
随后,各界人士对于维也纳宫廷敢于在欧洲各国第一个试行官员录用考试制度的革新行为都纷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就比如说一些中产阶级出身的年轻学生,写信撰文评击维也纳宫廷此举不公,太过于偏向贵族子弟。
不过,身为宰相的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可不惯着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学生,立刻下令开始限制大学的自治,并且责令各所大学增加并且严格规范相关专业课程的课时和课业考核,课时和课业考核不达标者,不允许毕业。
在他看来,这个社会的各个群体都应该各司其职,干好自己该干的职责,一帮毛还没有长齐的学生们,不以学业考核为主要任务,反倒是敢撰文写信评击起来政府的政策了,一个个的都懂个屁的治国。
帝国一京二十六省,是在爷们的肩上担着,此番政府实行官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国策,上利国家,下利他们!这天大的馅饼砸在他们的头上了,不知道珍惜也就罢了,一个两个的只知死读书的书呆子还敢妄议起来国家大事来了。
而奥地利的贵族们得知来自维也纳宫廷下达的最新政令之后,一时之间,也是觉得苦尽甘来了,毕竟之前维也纳宫廷的种种政策,自从平定匈牙利贵族叛乱之后,对于国内贵族们解放农奴、贵族纳税、以及借着为巴尔干战争筹集战争经费的借口,从贵族们手里骗走了国营专卖权等等一系列旨在打压贵族势力的高压政策,让他们以为从此帝国和皇帝陛下不再需要他们,要开始长期坐冷板凳了。
在得知维也纳宫廷此举过后的奥地利老贵族们,一个个都眼泪汪汪的,原来皇帝陛下的心里从来都没有忘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