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古刹,松柏森森。
柱儿扮作寻常香客,在一名小沙弥的引导下,于藏经阁后的一处僻静禅房内,见到了一位眉毛雪白、面容枯槁的老僧。
老僧听完何柱儿旁敲侧击、隐去关键信息的描述,又对着他小心翼翼展开的那片绘有奇特符号的碎纸端详了许久,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他双手合十,低诵一声佛号,声音沙哑如风吹落叶:“阿弥陀佛,施主此物,从何而来,老衲不便多问,只提醒施主,此非吉物,沾染恐有祸患。”
何柱儿心中一紧,连忙道:“还请大师指点迷津,此符号究竟是何含义?我家主人无意间得来,心中不安。”
老僧沉吟良久,似乎在下定决心,最终低声道:“此乃前朝孽障,一支早该湮灭的宗室旁系,私下连络所用之暗记。形似‘朱’字变体,缠绕火焰纹,寓意‘朱明之火,永不熄灭’。”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几不可闻,“与民间妄传的‘朱三太子’颇有关联,施主,慎之,远离为上。”
朱三太子!
何柱儿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手中的碎纸片瞬间变得滚烫!
他不敢多留,连忙谢过老僧,留下丰厚的香火钱,匆匆下山回宫。
东宫书房内,胤初听完何柱儿气喘吁吁的禀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前明馀孽!
朱三太子的阴影!
那个哑巴唐匠人,竟然是前明势力渗透进来的人?
他们想做什么?
复辟?
还是单纯想搅乱大清?格物院汇聚能工巧匠,若被其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立刻确认!
胤礽眼中闪过决断。
他立刻召来赵仁,低声吩咐一番。
当日下午,格物院内。
胤礽故意支开旁人,独留下唐匠人,拿出一份精心伪造的“东宫布防图”及“侍卫换防时辰表”,唉声叹气,忧心忡忡地对唐匠人“诉苦”:
“唐工正,近日屡生事端,孤这东宫竟如筛子一般,看来必须加强戒备了。这是孤新拟的布防调整方案,务必机密,万不可泄露。待新的蒸汽抽水机成了,首要便是加强各处防卫,尤其这几处关键信道—”
他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着唐匠人。
老匠人垂着头,躬敬地听着,脸上依旧是那副沉静无波的表情,但胤初敏锐地注意到,在他听到“布防”、“换防”等词时,那布满老茧的手指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
鱼儿,或许已经嗅到了饵料的味道。
是夜,月黑风高。
格物院的修缮工作暂歇,一片寂静。
一条黑影,如同鬼魅,悄无声息地避开了明岗,沿着计划中的路线,快速向紫禁城西北角移动。
那里宫墙老旧,巡逻间隙较大,且靠近一处早已废弃多年的宫殿,据说前朝时曾软禁过一位获罪的宗室郡王。
黑影在一处断垣残壁下停下,左右观望后,伸手入怀,似乎要将什么东西塞进墙砖的缝隙。
就在此时,周围火把骤然亮起!
“拿下!”赵仁一声厉喝,十馀名身手矫健的太监侍卫从四面八方扑上!
那黑影反应极快,猛地将怀中之物往嘴里塞去!但赵仁早有防备,一枚铁莲子疾射而出,精准地打在其手腕上!
“呃!”黑影痛呼一声,一个油纸包掉落在地。
他见事败,毫不尤豫咬破衣领,身体烈抽搐几下,口鼻溢出黑血,倾刻间便没了声息,与之前的黑衣死士如出一辙。
几乎在同一时间,东宫格物院方向突然传来一声不大的爆炸声,随即火光闪动,人声喧哗起来。
“调虎离山!”赵仁一惊,立刻分派人手回去查看,自己则捡起那个油纸包,里面正是胤初白天展示的那份假布防图。
等胤初赶到格物院时,火势已被扑灭,是试验蒸汽机的小型锅炉因“操作不当”引发了爆燃,幸未伤人。
但混乱之中,哑巴唐匠人,不见了踪影。
现场只留下他平日穿的一套粗布工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他那张被烧毁一半的工作台上。
仿佛这个人从未出现过一般。
胤礽站在空荡荡的院落中,夜风吹拂,带来一丝凉意和残馀的烟味。
朱三太子的人竟然真的渗透到了他的身边!
他们想干什么?
这次失败,下一次又会是什么?
技术突破带来的喜悦被巨大的危机感冲散。
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旋涡边缘,四周暗流汹涌,敌友难辨。
这时,太子妃瓜尔佳氏匆匆赶来,发髻微乱,显然是从睡梦中惊起。
见到胤礽无恙,她才松了口气,从袖中取出一个精心绣制的荷包,上面绣着平安纹样,散发着淡淡的草药清香。
“殿下,”她将荷包塞入胤初手中,美眸中满是担忧,“夜深露重,千万保重,这是妾身去宝华殿求来的平安符,里面放了艾草和紫苏,能辟秽安神—”
她的指尖冰凉,带着微微的颤斗。
胤礽握住那枚还带着她体温的荷包,看着眼前女子真切的情谊,心中那片冰冷的警剔,悄然融化了一角。
他反手握了握她的手,语气放缓:“孤无事,让你担心了,回去吧,夜里凉。”
送走太子妃,胤初摩挲着手中的荷包,目光再次投向西北角那片深邃的黑暗。
废弃的宫殿,前明的暗记,服毒的死士,失踪的匠人旋涡之下,是更深的黑暗。
但他知道,自己已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