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元驿的老宅,修缮是合情合理的,可是杨大杨二的到来却在喻万春的预料之外。
是夜,修缮的工匠们己在临时搭建的工棚歇下。
喻府书房内,灯火被刻意调暗,只留一盏孤灯,映照着喻万春略显疲惫的脸。
房门被轻轻推开,两个脸上还沾着些许灰泥的汉子悄无声息地闪了进来,随即又无声地合上门。
“先生。”杨大和杨五褪下头上的毡帽,露出真容,压低声音,恭敬地行礼。
他们看着喻万春,眼神中充满了久别重逢的激动与信赖。
喻万春看着他们,紧绷的脸上先是疑惑,后又露出一丝暖意,他快步上前,虚扶了一下,“不必多礼,快起来。外面情况如何?大家还好吗?”
“劳先生挂心,兄弟们虽分散隐匿,但大多安好。只是”杨大性格沉稳,但此刻也难掩急切,“只是先生如今身在朝堂,步步惊心,我等在外,听到先生的消息太乱了。传闻先生己投靠了后宫,您的的一些政令也是让我们费解,我等愚钝,有些有些实在不解其意。”
这时,书房内侧的帘栊微动,温云舒端着茶盘走了出来。
当她看到杨大和杨五时,手中的托盘还是微微一颤,茶水险些漾出。
“师娘”二人赶忙行礼。
“这次来的匆忙,师娘勿怪。”杨大赶忙解释。
温云舒看着这两个去年还是十分瘦弱的少年、如今己长成了健壮的青年了,眼里也满是欣慰。
“你们怎么进来的?外面有监视的人”这时温云舒看到二人身上的衣服便住嘴了,她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杨五性格更跳脱些,见到温云舒后露出笑容,“师娘,外面监视的人撤了大半,他们觉得先生在汴京没有自己人,早就不再监视了。”
“也有那么一两个人”杨大实在,他补充道。
“你们还好吗?静文他们怎么样?”温云舒记得那个黄毛丫头,开口问道。
“好,我们都好。”杨大回答,他努力平复情绪,认真回答师娘的问题。
“好了云舒,我们还有事呢,你去拿点吃的,这俩小子估计饿了。”喻万春借故支走了温云舒,这一些事情有危险,他不愿意温云舒知晓。
杨大与杨五也都清楚,此刻并非叙旧之时。
温云舒离开后,喻万春让二人坐下,神色重新变得严肃,“我知道你们此来的目的了。朝中局势诡谲,我的一些安排,看似矛盾,甚至有些委曲求全,你们心中必有疑虑。今日便与你们分说清楚。”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杨大和杨五,“首先,如今我身处漩涡,夏景帝用我而非信我,汉阳王视我为棋而非友,我若再不寻一暂时依托,只怕新政未成,我己被各方撕碎。”
“至于传闻我依靠后宫,是接受了崔贵妃的拉拢,是我故意露出的破绽,一个让他们觉得可以掌控、可以利用的破绽。借此,我可以暂得喘息,也能让一些针对我的攻击,被崔家的人挡上一挡。”
杨大若有所思,“先生的意思是,借力打力,以贵妃之势,暂御帝王之疑与王爷之谋?”
“不错。”喻万春赞许地点头,“此为自保,亦是为新政争取时间。漕运改革初见成效,绝不能半途而废。”
杨五上前,“先生,我们成立了个漕帮,靠着你的政策,收入可高了!”
“这便是我们要干的事情。”喻万春脸上露出笑容,“其实,只要大家有吃的喝的,我就觉得有意义。”
“那先生让我等暗中收集人手,却又严令不得轻举妄动,甚至在某些时候,还要对其部分势力稍作退让,这又是为何?”杨五忍不住问道,这是他最不解的地方。按照他的想法,既然招兵买马,就该对于觊觎自己势力的人,狠狠打击。
喻万春摇了摇头,“你们还是不是势大根深的大势力,仅凭我们目前掌握的些许力量,根本无法撼动大夏的根本。盲目暴露自己反而会打草惊蛇,招致其疯狂的报复。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时间。”
“其实,你们是为了给我争取时间,我觉得,我是时候应该离开了。”喻万春长呼一口气,说出了这一句话。
“啊?先生要走?”杨大疑惑问道。
“嗯。”喻万春没有解释。
现在漕运的政策己经明了,剩下的只需要时间去实行而己。
夏景帝与赵乾对于朝廷官员的攻讦也是为了抢位置而己。这何尝不是另外的一种利益分配?
“那还等什么?先生何时走?”杨五立马问道。
“让漕运新政深入人心,让朝廷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待到新政根基稳固,国库因漕运而丰盈,让我们一般的普通人得到好处。”喻万春越说越大,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理想。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杨五觉得这目标太难了。
“那就过完夏天,”喻万春再次安抚杨五,“过完夏天估计就得跑路了。”
他预想的就是,夏天时候,漕运会有一波很大改善,到时候自己便可有可无了,他害怕夏景帝或者别人再给自己来上那么一箭,那可就坏了。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至于‘十贯盟’的后续,当前第一要务,依旧是隐匿、发展、积蓄力量。你们的任务是在漕运沿线,收集信息,联络可靠之人,等待时机。”
“等待时机?”杨大轻声重复。
“对,等待时机。”喻万春的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雾,看到未来的某一天,“等待一个,足以改变一切的时机。或许是我在朝中手握更大权柄之时;或许是汉阳王按捺不住,率先发难,自露破绽之时;也或许是这大夏朝的积弊,到了不得不彻底清算之时。在那之前,劳烦诸位必须保持静默,积蓄力量,以待惊蛰。”
喻万春转身看着两个徒弟,故意哭丧着脸道,“你们若是暴露了,被人惦记上,到时候先生我可就跑不了了。”
杨大和杨五对视一眼,心中的疑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方向感。
他们明白了喻万春的安排,也理解了肩上担负的未来。
“先生,我们明白了!”两人齐声应道,眼神明亮。
喻万春将茶水递到他们手中,轻声道,“万事小心。”
第二天,杨大杨五才借着黎明前最深的夜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喻府。
修缮房屋的工匠们依旧在次日按时上工,仿佛昨夜的一切,从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