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小姐,账本中藏得诗不对劲 > 第176章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第176章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这才短短三个月,喻万春主导的漕运改革,在经历了初期的阵痛与吏治风暴的洗礼后,其强大的生命力终于如同破土春笋,开始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效。

这股变革的力量,不再仅仅局限于账册上增长的数字,而是真切地体现在帝国经济命脉的每一次搏动之中。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汴京的太仓。

以往此时,太仓存粮往往捉襟见肘,需精打细算方能维持到秋粮入库。

而如今,太仓各仓廪几乎爆满,新收的漕粮堆积如山。

不仅仅是粮食,通过漕运输送而来的南方绢帛、瓷器、茶叶等物产,也极大地丰富了京师的物资储备。

户部尚书在一次朝会上,难得地面带红光,向夏景帝禀报,“托陛下洪福,喻特使新政得法,至今,漕粮入库总量较往年同期增长逾西成,且因损耗大幅降低,实际入库粮食更多。如今太仓存粮,足以支撑京师及周边驻军一年半之需,纵遇灾荒,亦可从容应对。”

更首观的变化发生在汴京的市场上。

随着漕运效率提升,运输成本下降,南方物资源源不断输入,使得汴京的米价、布价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小幅回落。

虽然幅度不大,但足以让市井小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茶楼酒肆中,偶尔能听到百姓议论,“今年这米价,似乎比往年这时候要便宜些。”

“听说是漕运改了新章程,南边的粮食来得更快更省了。”

这种民生的细微改善,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地滋养着帝国的根基,也为喻万春和新政赢得了底层不易察觉却至关重要的支持。

运河,这条古老的黄金水道,从未像现在这般繁忙且充满活力。

《商船准入令》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民间资本的闸门。

原本被旧漕运体系排斥在外的各地商帮,如今只要符合标准、缴纳保证金,便能获得承运漕粮的资格。

巨大的利润空间和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吸引了无数商人趋之若鹜。

运河之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悬挂着不同商号旗帜的漕船,与修缮一新的官船并肩航行,场面蔚为壮观。

沿河重要的码头,如淮安、徐州、清江浦等地,比以往更加繁华。

货栈、邸店人满为患,力夫、船工、账房、牙人的需求量激增,带动了沿河城镇的就业与繁荣。

龙江造船厂更是日夜赶工,工匠们按照喻万春带来的新式图样,打造着更大、更快、更坚固的“漕安级”漕船。

船坞里火星西溅,号子声此起彼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一批下水的“漕安一号”己顺利完成数次往返运输,其出色的性能和极低的损耗率,赢得了船工和商贾们的一致赞誉。

改革并未忘记底层的运丁,其实也可以说这次漕运的改革就是喻万春为了底层人民的一次改革。

喻万春力推的《补偿令》和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得运丁们的收入得到了切实保障。

以往被层层克扣的“赏银”如今足额发放,因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失也能得到合理补偿。

同时,效率高、损耗低的船队还能获得额外奖励。这使得运丁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以往磨洋工、偷卖漕粮的现象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精心维护船只、研究航行技巧、力求准时甚至提前抵达的风气。

一些脑筋活络的运丁,甚至在完成漕运任务后,利用空船帮商人捎带些私货,赚取外快,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尽管他们对朝堂争斗懵懂无知,但谁让他们吃饱饭、拿到钱,他们心里自有一杆秤。

喻万春这个名字,在运丁和沿河百姓口中,渐渐与“能干”、“公道”联系在一起。

这种来自底层的朴素认同,是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

漕运改革的显著成效,如同给略显沉暮的帝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夏景帝对喻万春的信任与倚重与日俱增。

原先密布在喻府周围的皇城司眼线,因此又撤走了大半,只留下一些例行监视的力量。

夏景帝甚至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流露出对喻万春“只知埋头做事,不结党营私”的欣赏。

然而,这看似向好的局面,却如同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吸引了更多觊觎的目光。

被夏景帝冷落许久的大皇子赵明成,终于借着这股“改革春风”,慢慢从之前的打击中缓了过来。

他毕竟是皇帝的长子,血脉相连,夏景帝即便因其曾有过结交外臣的“前科”而心存芥蒂,却也深知,天家之子,全然没有野心反倒不正常。

在帝王的默许下,大皇子开始重新在朝堂上有限度地活跃起来。

这位皇子殿下,甫一复出,目光便如同猎鹰般,再次精准地投向了如今风头正劲、手握实权,且风姿更胜从前的漕运特使,喻万春。

赵明成,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秘癖好,龙阳之好,尤其偏爱那些才华出众、气质清冷的文臣雅士。

早在喻万春初入京城,因其名声在外的才名、俊朗容貌和卓尔不群的气质,便曾引起过大皇子的注意。

当时大皇子便试图接近,甚至有过一些暗戳戳的暗示和纠缠。

那时的喻万春,与赵乾合力,巧妙地利用了一次大皇子在政事上的小纰漏,借题发挥,最终让夏景帝以“行为不谨,结交外臣”为由,将大皇子罚过禁闭思过至今。

此事做得隐秘,大皇子虽怀疑是有人暗中捣鬼,却苦无实证,只能将这口恶气硬生生咽下。

如今,时过境迁。

赵乾立场暧昧,而喻万春己是简在帝心、手握漕运大权的重臣。

喻万春眉宇间因操劳国事而增添的沉稳与忧色,落在赵明成眼里,反而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魅力。

赵明成心中那团原本被强行压抑的邪火,伴随着权力的回归和对喻万春手中力量的渴望,死灰复燃,且燃烧得更加炽烈。

人就这样,越得不到便越想得到。

赵明成知道,他想要的是喻万春这个人吗?

不!他不仅要得到这个人,更要得到他手中那足以影响国本的漕运大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