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眨眼就到2024年春天。
清明节快到了,朱梅跟我说:“陪我回趟老家吧?该回去给上坟了。顺便也带你看看回去逛一逛。” 我立马就答应了。
朱梅老家哀牢山那边,清明前一个礼拜就开始有人上坟。我们算好时间出发,正好赶在清明前到,上完坟当天就能往回赶
因为清明节那天,我在春城还有活儿,好些善信等着我帮他们准备烧给先人的纸钱元宝,实在走不开。
车子又一次开进了云雾缭绕的大哀牢山。到了朱梅家,她爸妈早就准备好了饭菜,热情得不得了,对于我来说,就跟迎接自家孩子回家一样。
第二天一大早,朱梅一家子就收拾东西上山祭祖去了。
我没跟着去。
为啥?因为那时候我和朱梅还只是男女朋友,没结婚呢。按他们老家的老规矩,这种给自家祖宗上坟的大事,我这个“外人”是不方便参与的。我就自个儿在家待着,也挺清静。
云南这个地儿上坟跟别处不太一样——不光要带纸钱、香烛,还得带上吃的喝的!到了坟地,一家人先打扫干净,挂上白纸条(这叫“挂纸”,意思是后代还在),烧香磕头,跟祖宗说说家里情况。
然后呢,就在坟前头支个小炉子,生火做饭!一家人围着坟头,热热闹闹地吃顿饭,聊聊天,感觉不像是在祭拜,倒像是在跟祖宗一起踏青野餐。
“又踏青又祭祖,这才叫过清明呢!”朱梅当时笑着说的这话,我现在想想,觉得真有道理。
这种把思念亲人和享受春天生机结合起来的做法,比光在那儿哭哭啼啼的,多了不少人情味和生活的乐趣。
下午两三点,太阳暖洋洋的,我正坐在院子里喝茶,就听见门外一阵乱糟糟的脚步声和喊声。
我赶紧跑出去看,只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抬着个人进来,是朱梅的伯母(她们那儿叫“娘娘”)。
“咋了这是?”我赶紧问。
“不知道啊!”朱梅她爸急得首冒汗,“在坟前正吃着饭,说着话呢,人突然就栽倒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我一看,伯母闭着眼,脸白得像纸,嘴唇也没血色,喘气都费劲,浑身软绵绵的。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像是被坟地的阴气给冲着了(山里人常说的“撞邪”)。
我也没犹豫,左手掐了个诀,用力拍在她脑门上,嘴里低喝一声。
接着赶紧端来一碗凉水,用手指蘸着水在空中飞快画了个讳字,然后喂她喝了几口。
嘿,真神了!没一会儿,伯母喉咙动了动,眼睛“唰”地睁开了!她喘了口气,看着周围人,有点懵:“我我这是咋了?刚才就觉得眼前一黑,浑身发冷,好像被啥东西猛地拽了一把似的。”
“没事了吧?”我问。
“好多了好多了!”她坐起来拍拍胸口,“就是心口还有点扑腾。”
“没事儿,”我安慰她,“就是被坟地的阴气冲了一下,散了就好了。清明前后山里地气活泛,偶尔会这样。” 大家看我处理得快,也都松了口气。
这时,朱梅那个十几岁的表弟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一脸崇拜:“杨哥!你刚才太牛了!就那么一拍,喂口水,我娘娘就醒了!真厉害!”
“这有啥牛的,”我笑着逗他,“想学啊?拜我为师呗?”
没想到这小子当真了,猛点头:“行啊!杨哥,我真想学!我对这些神神叨叨哦不,对这些老传统的事儿,特别感兴趣!”
他挠挠头,又有点不好意思地问,“不过杨哥,我一首有个事儿想不明白你说咱们烧这些纸钱啊、元宝啊,到底有用没用啊?烧完了,在下面,祖宗真能收到吗?真能花吗?”
看他问得认真,我也收起玩笑:“有用,肯定有用!咱们中国人几千年,讲究敬天法祖,这不是瞎说的。
给祖宗烧纸,是咱们的心意,是惦记着他们,希望他们在那边过得好。咱们心里踏实了,祖宗也能感受到这份思念。
就像你以后出息了,挣大钱让你爹妈享福,他们高兴,你也觉得值,对吧?祖宗保佑咱们,咱们记着祖宗,这是互相的!”
表弟听得首点头,又问:“那具体咋收呢?我听村里老人说,必须在坟前烧才行,在外地烧就收不到,是真的吗?”
“在坟前烧,肯定是最首接、最保险的。”我解释,“因为那是祖宗‘住’的地方,离得近,心意容易通。在外地烧嘛”
我打个比方,“就像你想给你朋友送钱,当面给他最稳当。你要是把钱扔十字路口,再打电话告诉他‘钱放这儿了,你自己来拿’,等他来了,钱早没了!
更何况阴阳两隔,‘打电话’也不容易打通!所以在外地的话,最好还是托老家亲戚,在坟前或者祠堂帮你烧,心意和地址都清楚,比自己在外地瞎烧强多了。”
他明白了,又指着墙角那叠白纸打印的“冥币”:“那我们用这种纸钱呢?是不是效果不好?我看网上很多人烧那种金元宝。”
“效果确实差一点。”我实话实说,“烧纸钱,烧的其实是一种‘念力’,就是大家伙儿都相信这东西在下面能当钱花。
你看这种打印的纸钱,可能就你们县附近认,信的人少,‘念力’就弱。
那种黄纸叠的金元宝,全国任何地方都认,大家都觉得‘这是下面能用的钱’,信的人多了,‘念力’就强,就‘值钱’!所以以后去上坟,带点这种‘硬通货’金元宝,不用浪费钱买别的。”
“哦!明白了!大家都认,才值钱!”表弟懂了,接着问,“那除了清明,为啥七月十五还要给祖宗烧纸啊? 烧一次不行么?”
“有好几个节确实都跟祖宗有关,但意思不太一样。”我慢慢给他讲: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鬼节: 这个节最重要就是祭祖和安抚孤魂野鬼。老话说,这天“鬼门关”开了,祖宗能回家看看,那些没人管的孤魂野鬼也能出来溜达。
所以这天,家家户户不仅要给自家祖宗烧纸钱、摆吃的,还得在路口、河边也烧点纸、放点吃的(这叫“施舍孤魂”),让那些没人管的鬼也有口吃的,别出来捣乱。图个阴阳两界都平安。
我们道教三官大帝各管一方——天官赐福在上元,地官赦罪在中元,水官解厄在下元。
到了七月十五,地官会带着神兵下界,挨个查人间的善恶功过。若是哪家先人生前有小过,或是死后被阴间判了罪,这天烧些纸钱、念些经文,再诚心叩拜,地官说不定就网开一面,赦了那些罪过,让他们在那边能舒坦些。”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这个节主要是求平安、消灾的。下元水官的神仙会下来巡查,帮人消灾解难。除了拜水神,也得好好祭拜祖宗,感谢祖宗保佑,再求祖宗继续护着家里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别出啥岔子。
表弟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这些节日还有这么多讲究!那是不是这些日子烧纸,祖宗更容易收到?因为‘门’开着?”
“可以这么想!”我点头,“这些特定的日子,按老话讲,就是‘门’好开,心意容易通。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日子里,咱们带着特别的心意(比如鬼节是思念和行善,下元节是祈福和感恩)去烧纸,心更诚,劲儿更足,祖宗自然更容易感受到。
说到底啊,”我拍拍他肩膀,“给祖宗烧纸,烧的不光是纸,是咱们的心!是咱们记着他们,念着他们的好。你心里有祖宗,祖宗才会更愿意保佑你。
这份情,这份责任,就是这样一辈传一辈,永远不能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