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那些年,我在东莞遇到的女人们 > 第265章 大年初一

第265章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

天光未大亮,村子里便已热闹起来。

比往常更密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

这是“开门炮仗”,寓意着送旧迎新,迎接新年的好运气。

李湛在一众女眷的簇拥下,来到了老宅的堂屋。

李父李母早已穿戴整齐,坐在堂前,脸上带着欣慰又有些局促的笑容。

看着儿子身后这一大群如花似玉的女子,老两口心里是既高兴又觉得有些不真实。

“爸,妈,新年好!

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李湛率先跪下,恭躬敬敬地给父母磕了个头。

无论他在外面是何等的风光,在父母面前,

他永远是那个需要他们操心、也理应孝敬他们的儿子。

阿珍挺着肚子,也要跟着跪下,被李母连忙扶住,

“哎哟,阿珍你就别跪了,有心就行,有心就行!”

小雪、小文、花姐、小夜、莉莉、菲菲也纷纷上前,

或鞠躬或福身,用各自的方式向二老拜年,莺声燕语,说着吉祥话,场面一时热闹非凡。

李父李母乐得合不拢嘴,连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挨个分发。

就连李湛,也收到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爸,妈,我都多大了,还拿压岁钱。”

李湛有些不好意思。

“多大也是我儿子!”

李母不由分说地把红包塞进他手里,“拿着,平平安安!”

李湛捏着那带着父母体温的红包,心头涌上一股暖流。

是啊,无论他走到哪里,成就如何,在父母眼中,他始终是那个需要庇护的孩子。

这份纯粹的关爱,是他在外搏杀时最坚实的后盾。

早饭后,按照桂北地区的习俗,

大年初一主要是游玩、娱乐,不干活,也不动刀剪扫帚等,寓意一年清闲、聚财。

村子里比往常更加热闹,孩童们穿着新衣,兜里揣着糖果和鞭炮,追逐嬉闹。

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谈论着外面的见闻。

“走,带你们去镇上逛逛,今天有舞龙舞狮,听说还有‘炸龙’。”

李湛对众女说道。

一直待在村里,他也想带她们感受一下这浓厚的年味。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

李湛身边围绕着七个如花似玉、各有特色的大美女,

再加之充当司机和护卫的大牛,这阵容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阿旺则留在村里,开始着手年后的一些准备工作。

镇上果然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摊贩叫卖着各种小吃、玩具。

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长龙翻飞,雄狮腾挪,引来阵阵喝彩。

但最刺激、最具地方特色的,还要数“炸龙”。

这不是正式的表演,而是年轻后生们自发组织的狂欢。

一条用竹篾和彩纸扎成的长龙,由几十个精壮的小伙子赤膊上阵,高举着在街上游走。

而街道两旁的人们,则点燃早已准备好的鞭炮,

毫不客气地朝着舞动的龙身,尤其是舞龙的小伙子们扔去!

一时间,鞭炮如同雨点般落下,噼里啪啦地炸响,硝烟弥漫,火光闪铄。

舞龙的小伙子们穿着厚厚的衣物,非但不惧,反而愈加兴奋,

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弥漫的硝烟中奋力舞动长龙,

展现着力量和勇气,接受着这充满野性祝福的“洗礼”。

据说,被炸得越狠,来年的运气就越旺。

莉莉和菲菲看得既害怕又兴奋,尖叫着捂住耳朵,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里偷看。

小雪微微蹙眉,下意识地靠近了李湛一些。

小文则好奇地张望着。

花姐和小夜则显得比较镇定,但眼中也流露出对这独特民俗的新奇。

阿珍被李湛和大牛小心地护在人群外围,避免被飞溅的鞭炮伤到。

李湛看着这充满原始力量和热烈气氛的场面,血液里那股不安分的因子似乎也被点燃。

这种直面危险、在爆炸中穿行的勇悍,与他行走江湖的某些特质隐隐相通。

热闹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时分,众人才意犹未尽地返回村里。

晚上,李湛并没有沉浸在节日的放松中。

他让阿旺提前通知了村长李老栓和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

在新房那间充当临时书房的一楼客厅里,开了一个小会。

煤炉烧得很旺,屋里暖烘烘的。

李湛、阿旺、李老栓,还有三位须发花白的族老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热茶和花生瓜子。

“老栓叔,各位叔伯,”

李湛开门见山,“今天请各位来,是想具体商量一下年后给村里办的那几件事。”

他拿出阿旺提前准备好的简单草图和建议,

“首先是修路。

现在进村的主路太窄,会车都困难。

我打算出资,把这条路拓宽,铺上更好的水泥,至少要能并排走两辆车。

具体怎么修,占用到谁家的地,怎么补偿,这些细节,还要老栓叔和各位叔伯帮忙协调。”

李老栓和几位族老连连点头,这是惠及全村的大好事,他们自然支持。

“第二,是重建祠堂。”

李湛继续说道,“咱们李氏祠堂年头久了,有些破败。

我想着,要么在原址上推倒重建,

要么找个更宽敞的地方,建一个更气派、功能更全的新祠堂。

不仅是祭祖,以后村里有个红白喜事,开个大会,也能用上。

设计方面,可以请专业的人来看看,保留咱们的传统样式。”

几位族老听到要重建祠堂,神情都变得格外郑重,

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是关于全村建新房的事。”

李湛说出了最宏大,也最复杂的一项,

“我有个初步想法,由我牵头,成立一个…算是合作社吧。

统一规划一片新村,样式可以统一,也可以各有特色,

但水电、排污、道路这些基础设施要弄好。

愿意搬的乡亲,可以用老宅的地和房子折算一部分,

不够的钱,我可以先垫上,以后慢慢还,或者用其他方式补偿。

目的就是让大家都能住上更安全、更舒适的房子。”

这个想法让在座的人都有些震动。

这手笔太大了!

李老栓沉吟片刻,说道,

“阿湛,你这是为村里做了件天大的好事!

不过这事牵扯太多,家家户户情况不一样,得慢慢来,

把章程定细,做到公平公正,不然好事也可能办出矛盾。”

“老栓叔说得对。”

李湛点头,“所以这事不急,需要从长计议。

阿旺年后会留在村里,专门跟进这几件事。

修路和祠堂可以先动起来,新村规划慢慢弄。

阿旺熟悉村里情况,具体怎么操作,你们多商量。”

阿旺在一旁认真地点头,

“师兄放心,老栓叔,各位叔公,我一定把事办好。”

会议持续到深夜,初步敲定了一些方向。

送走村长和族老,

李湛站在新房门口,看着夜色中静谧的村庄,心中充满了力量。

让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变得更好,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或许是他拼杀路上,另一种形式的成就和慰借。

年味尚浓,但新的征程和更沉重的责任,已然悄然临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