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 第235章 你这部电影,真有野心啊!

第235章 你这部电影,真有野心啊!

“是冬升么,你最近还好吧?”

天仙妈的语气里充满了母性光辉

如同潺潺溪流般的温柔抚慰而来。

听到她的声音,方冬升又想起了指尖的细腻。

“咳咳,晓丽姐,你别听文琼姐刚才胡说八道,我还好,没有新闻里说的那么惨。”

方冬升解释了一下刚才周小姨的话,随后才笑着说了自己的近况。

到底是哪个犊子在传自己的谣言。

前两天自己就是去超市买东西,结果被人拍到放在网上:“方冬升错失奥斯卡,整个人意志消沉,非常忧郁。”

所谓的“意志消沉”“忧郁”不过是因为他被偷拍的时候面无表情。

拜托,自己又不是表演性人格,生活中走到哪笑到哪。

如果发现这样的人,不是哈哈哥就是神经病!

所以,大家都喜欢编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人们既渴望见证“天才速胜”的神话。

又执着于“厚积薄发”的传统叙事。

当两者在现实中碰撞时,便会对当事人形成既推崇又苛责的双重压力。

尤其当这一切与奥斯卡这类“权威奖项”挂钩时,矛盾就显得更加尖锐。

方冬升不到三十岁就拿下欧洲三大奖,他就是天才。

于是公众顺理成章地将奥斯卡纳入他的必拿清单。

似乎错过这个权威奖项,就是对他天才人设的姑负。

那方冬升的表现就应该是在大吵大闹之后,意志消沉,最好从此一蹶不振。

但显然,方冬升的表现让他们失望了——

“行,那就先不说了——晓丽姐,哪天你无聊的时候也可以来别墅坐坐。

咱们一起聊聊茜茜演电影的事儿,我正好有个剧本今年要开拍——”

即将挂断电话,话到嘴边,结果他居然鬼使神差的说出了后面的话。

天仙妈也没想到方冬升居然会说出这番话,脸颊发烫,耳根子都红了:“好、的——有空再说。”

“嘟嘟嘟。”

电话那头传来忙音,方冬升摇了摇头,自己看来是真的饿了。

居然拿人家孩子的前程打窝,真是初生啊!

但话又说回来了,天仙妈保养的是真不错,细皮嫩肉,身段好、气质也好。

方冬升没有骗天仙妈,他今年是真的有电影要拍。

为此,他攒了个局,把中影集团的韩山平还有哥伦比亚的李则楷一块邀请过来。

“方导,好久不见,最近还好吧?”

见面之后,李则楷就热情跟方冬升打着招呼。

方冬升笑了笑,道:“如你所见,一切都好。”

“那些媒体记者听风就是雨,就喜欢胡编乱造。”

李则楷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李总说的对,是的整治整治他们了。”

韩山平点头说道。

方冬升摆手道:“我得先跟两位说一下,人家媒体记者网暴的是我,你们不用着急。”

“哈哈哈,你看你这人,我们俩是为你打抱不平!”

“方导的心态就是好,我已经确认,你确实没什么事儿。”

一番寒喧之后,方冬升从包里掏出两沓文稿,分别递给两人。

李则楷看看到文稿封面是剧本之后,心里一喜。

他今天早上接到方冬升的电话之后就隐隐觉得有好事儿发生。

果然,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无论是提前接触,还是金球奖上的打点。

从他今天拿到剧本的这一刻,所有的投入都有了回报!

至于剧本的内容——方冬升的创作能力已经用三座欧洲金杯证实过了!

韩山平在拿到剧本的时候,他眉头一皱。

又是一个全新的剧本。

坦白来说,他还是非常喜欢《画皮》和《绣春刀》这两部电影的。

尤其是《画皮》,这是华夏人总所周知的志怪故事。

如果拍出来,以方冬升如今的影响力,再加之故事本身的流量和曝光,根本就不缺票房。

甚至说,打破《泰坦尼克号》的记录也不是不行。

大船是两个人的爱情电影,《画皮》是三角恋的故事。

三个打两个,用爱情打败爱情非常合适!

可惜—看来方冬升是放弃了《画皮》。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方冬升自己点了一根烟抽着。

“科幻电影?”

看了剧本开头的韩山平不由的惊疑出声。

他抬眼看向对面坐着的方冬升,把手里的烟头往烟灰缸里弹了弹。

2005年的华夏,有撑起科幻片的底气?

或者换句表述,如今的华夏根本就没有科幻片的概念。

他想起1980年那部《珊瑚岛上的死光》。

当年剧组想拍核爆炸的蘑菇云,整个特效组围着玻璃缸打转,往缸里倒满黄土。

镜头对着黄土散开的瞬间拍,最后把胶片翻转过来用,才勉强凑出“爆炸”的模样。

那时连能演外国科学家的演员都找不到,只能让华夏演员裹着不合身的西装硬撑。

最后影片上映,票房连成本的零头都没收回。

8年之后,科幻片《霹雳贝贝》横空出世。

它算当年最火的科幻片了。

但电影里所谓的“飞碟”,是两个两米五的金属大锅扣在一起。

美工在锅身上挖俩圆孔装白炽灯,吊在演播室顶上转两圈就算“外星飞船降临”。

外星人的戏服更简陋,亮片是从批发市场论斤买的,缝在旧戏服上。

最后还是美工组的人看不下去,自己套上戏服客串了外星人。

这样的道具水准,搁好莱坞顶多算儿童剧的临时布景。

之后的《魔表》《大气层消失》等都是华夏对科幻类型影视剧的的尝试。

虽然近几年,特效以及各种道具制作有了质的飞跃,但如果想要赶上好莱坞——

想到好莱坞,韩山平看向了对面的李则楷。

对啊,冬升不也把哥伦比亚拉进了嘛。

以好莱坞的技术能力,想要拍摄科幻片,肯定易如反掌。

约莫过了大概四十分钟,韩山平和李则楷相继放下剧本。

两人揉了揉酸涩的发干的眼睛,随后继续埋头苦读。

就好象当年在枯燥的学生生涯里发现了一本“金瓶梅”

“感觉看了一本科幻小说。”

韩山平放下剧本,意犹未尽的说道。

对面的李则楷点了点头,道:“而且一些科学原理、仪器,火星上的生存原理,看着好象非常有道理。

方导你专门研究过相关课题?”

面对李则楷的提问,方冬升尴尬的笑了笑,难道说这是未来美国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

“多读书多看报,多看电影多思考,呵呵。”

方冬升尴尬的笑了笑道。

闻言,李则楷却是竖起了大拇指,道:“方导的13字金言,精辟!”

则楷,真舔啊。

韩山平摇了摇头,他倒没有纠结故事里的推理判断或者科学真实性。

只要逻辑讲的通,不对,科幻电影很少有能逻辑讲得通的。

只要能说服观众,或者剧情精彩、场面大就有人买单。

而他更在乎的是,电影能否完成,所以他看着李则楷,问道:“则楷,这是一个完全在外太空和火星上发生的故事。

好莱坞那边是否有特效或者拍摄手段完成电影的制作?”

闻言,李则楷思考了一会,迟疑道:“这点我还不确定,但预计问题不大,我回去询问一下特效团队。

方导你觉得呢?既然你拿出了这个剧本,肯定不是无的放矢。”

“首先技术上的问题完全可以实现,两位一定听过五年前也是讲述火星探索故事的电影吧?”

方冬升笑着问道。

“没错,《火星任务》!钱德尔主演。

那部电影就是完全仿真火星的环境,而且各种精密仪器搭建制作的特别真实。

还有火星沙尘暴、宇航空间站、失重飞行等各种场景和动作——”

经过方冬升的提醒,李则楷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电影很经典,tv6经常播放。

方冬升要拍的这部电影跟它题材类似,但却有更加有趣,场面也更大,剧情更丰富。

它就是——《火星救援》。

故事的大概剧情是:

《火星救援》讲述了2035年美国“阿瑞斯3号”火星登陆任务期间。

队友误以为他牺牲而乘飞船撤离,他却独自在火星苏醒。

面对食物仅够1个月、无法直接联系地球、下一次火星任务需4年后才抵达的绝境。

植物学家出身的马克利用科学知识自救。

改造火星基地为“农场”,用火星土壤混合有机肥种植土豆。

燃烧火箭燃料生成水,依靠太阳能维持系统运转,成功解决食物危机。

与此同时,nasa通过火星轨道探测器拍摄的基地异常发现马克存活。

随后通过调整探测器轨道、发送简易通信设备与他创建联系,制定救援方案。

最终,已在返程途中的“阿瑞斯3号”队友们决定返航火星。

在nasa的远程协作下,马克驾驶改造后的火星车抵达救援对接点。

克服太空对接的重重风险,成功与队友汇合。

最终一同乘坐飞船返回地球,完成了这场跨越星球的生存与救援奇迹——

剧情很简单,但是其内核却非常有趣:

电影探讨的不是怎么在火星种土豆,怎么算轨道对接。

而是男主角马克蹲在火星的红土上,看着第一棵土豆芽冒头时,眼里浮现生的希望。

是nasa那么多人围着白板吵到天亮,就为了让探测器多传一个信号。

是队友们明明能平安回地球,却偏要掉转赫尔墨斯号的航向,挽救队友!

科幻是架子在哪里撑着,填充的则是人性之光。

观众看的不只是火星沙尘暴奇观,是看一个人在宇宙里没垮,一群人在亿万公里外没忘。

这种宏大叙事背景下的浪漫才是最戳人的。

而且拍科幻好拿奖啊!

别的不说,奥斯卡要什么?

是商业和艺术都拔尖。

商业上,这片子有天然的吸引力,火星求生、太空救援,题材够吸睛。

再用大投资砸出来的特效,把视觉拉满。

艺术上,有故事内核里的人情,可以让评委看明白这不是部只炫技的片子。

当然也有技术,只要把火星环境、零重力场景等几点技术难题做好,就算是技术突破。

还能不拿奖?

一句话,方冬升也不是泥人捏的。

陪跑奥斯卡这种事儿,发生一次就够了。

要么不参评,要么就拿奖!

基于这一点,其实还有许多电影可以“选择拍摄”。

比如《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等电影。

但还是那句话,受限于现阶段的技术手段。

《地心引力》这部电影诞生之后,就解决了“太空无重力环境的真实仿真”这个行业难题。

它里面的长镜头特效、物理引擎实时计算、真空流体仿真等概念。

一直到上映的12年后,都仍是太空电影的技术标准。

还有《星际穿越》,它是实拍和cg融合技术的典范。

上映之后,为行业硬核科幻片提供了“避免全cg塑料感”的解决方案。

不过,相比《地心引力》从零构建太空物理体系的拍摄。

《星际穿越》的技术更多是在特效基础上做可视化创新,攻坚难度略低。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部电影的难度都比《火星救援》高的多。

以目前好莱坞的特效水平,最起码得发展三年才能勉强拍出来——

当然,方冬升也不急,他可以等三年之后技术完备了再拍另外两部。

好饭不怕晚嘛!

什么?你说,卡隆父子自从2006年《人类之子》之后就开始筹备《地心引力》。

还有,你说《星际穿越》于2006年开始研制,2007年由乔纳森·诺兰被聘请为该片编写剧本。

可是,这跟方冬升于2004年就在美国编剧工会注册的《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剧本有什么关系呢?

“方导,剧本都看完了,接下来咱们可以讨论一下其他的事儿了,比如——投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