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逆子,这个皇位非你不可 > 第十六章 十三弟的疑虑

第十六章 十三弟的疑虑

接了旨意的胤礽,象是被架在火堆上,回东宫的一路都浑浑噩噩。

胤祥却与他截然相反,年轻人的热血和责任感被充分调动,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拉着胤礽,当天下午就召集了工部、户部的相关官员以及靳治豫,在东宫偏殿开了第一次治河筹备会。

偏殿内气氛微妙。

工部、户部的老油条们表面上对太子和十三阿哥毕恭毕敬,但眼神交换间满是疑虑和不以为然。

一个是被废边缘、名声狼借的太子,一个是虽得圣心却年轻气盛的十三阿哥,来主持如此专业的治河要务?

皇上这步棋,着实让人看不懂。

靳治豫倒是务实,摊开了兰阳段的详细河防图,指出了几处最危险的堤段,眉头紧锁:“殿下,十三爷,桃花汛最迟不过一月便至,时间紧迫,此时再勘测新址开辟分洪区,恐难来得及,且移民、经费皆是难题”

官员们纷纷附和,言语间无非是“兹事体大”、“需从长计议”、“祖宗成法不可轻变”之类的套话,潜台词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胤礽坐在主位,心不在焉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划拉着。

他根本不想接这烫手山芋,满脑子都在琢磨怎么才能合理地把这事搞砸,既不显得太刻意,又能让康熙彻底对他失望。

“故而,臣等以为,当以加固旧堤,增派人力巡防为第一要务,方为稳妥。”工部侍郎最后总结陈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点头认同。

“稳妥?”一直沉默的胤礽忽然嗤笑一声,声音不大,却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懒洋洋地抬起眼皮,扫过众人:“等桃花汛一来,洪水可不会跟各位大人讲稳妥,它只会挑最软的地方啃,加固旧堤,若根基已被掏空,加固又有何用?徒耗钱粮而已。”他这话说得毫不客气,带着一种置身事外的嘲讽。

官员们脸色顿时有些难看。胤祥急忙打圆场:“二哥所言也有理,但靳大人和各位大人的顾虑亦是实情。”

胤礽却不接话,反而象是想起了什么,对何柱儿挥挥手:“去,把皇阿玛赏的那个千里眼拿来。”

何柱儿很缓存来了那架单筒望远镜。胤礽拿在手里,摆弄了两下,似乎对这新玩具的兴趣远大于治河会议。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忽然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将望远镜对准了远处。

偏殿地势较高,通过望远镜,竟能模糊看到紫禁城外更远处的景物——鳞次栉比的屋顶,更远处依稀的土黄色城墙轮廓。

“好东西啊……”胤礽啧啧称奇,仿佛完全忘了正在商议的大事。

官员们面面相觑,表情愈发古怪。

太子果然还是那个太子,烂泥扶不上墙。

唯有胤祥,看着胤礽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

他觉得二哥不象是单纯在玩,那专注的侧影,似乎别有深意。

胤礽确实别有深意。

他通过望远镜,并非真的在看风景,而是在实践一个想法。

他调整着焦距,努力看向更远方,试图分辨出地形的高低起伏。

虽然清淅度远不如现代望远镜,但这超越时代的工具,已经给了他一个巨大的启示。

他忽然放下望远镜,转身,目光重新落在那张巨大的河防图上。

“靳治豫,。他直接点名,语气不容置疑,“你方才说,时间来不及勘测新址?”

“是,殿下,详细勘测确需时日。”

“若无需你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呢?”胤礽打断他,手指猛地点在地图上一片标注着低洼村落和农田的局域,“如果,我能告诉你,这片局域,哪里的地势最低,最容易引导洪水自行流入呢?”

满殿皆静。靳治豫愣住了:“殿下如何得知?此地地貌复杂,光是图纸与实地便有出入。”

“那就让它实地和图纸一样!”胤礽语速加快,脑中现代地理测绘的知识飞速运转,“我们不需要知道每一寸土地的精确高度,只需要知道哪里相对更低,十三弟。”

“二哥。”胤祥立刻应道。

“你即刻抽调一队可靠人手,不必懂河工,但要机灵,听指挥。再准备一批木杆,越长越好,还有足够长的结实麻绳。”胤礽快速下令。

“木杆?麻绳?”胤祥完全懵了。

“对,再找些水平匠人。”胤礽眼神发亮,他知道解释不清,只能强行下令,“让他们带着这些东西,去我说的这片局域,以一处已知高程的点为基准,用木杆和麻绳,采取分段水平测量的笨办法,不需要绝对精确,只需在最快时间内,给我找出这片洼地里最低的那几条线,画出大致的水流路径图。”

他描述的是最原始的水准测量方法,效率低下且误差大,但在此刻,这却是唯一能在极短时间内获取相对地形高低信息的办法。

殿内官员,包括靳治豫,都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太子异想天开。

唯有胤祥,虽然也不完全明白,但他从胤礽急促的语气和发亮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和一种他从未在二哥身上见过的、类似于名将临阵的敏锐。

“可是二哥,这法子闻所未闻……”胤祥迟疑道。

“照做!”胤礽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压,“时间不等人,要想试行分洪,这是最快的法子,总比坐在这里等洪水强。”

他又看向那些还在发愣的官员,语气重新变得懒散,却带着刺:“至于加固旧堤、筹备物料民夫的事,诸位大人总该会办吧?难道也要本王手柄手教吗?”

官员们一个激灵,连忙躬身:“臣等不敢,臣等即刻去办。”

会议草草结束,官员们怀着一肚子困惑和轻视退下。

靳治豫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领命而去,准备尝试太子那“闻所未闻”的测量法。

偏殿内只剩下胤礽和胤祥。

胤祥没有立刻离开,他走到窗边,看着那架望远镜,又看看眉头紧锁、盯着地图仿佛在计算什么的胤礽,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充满了困惑和探究:

“二哥,你刚才怎么会想到那种法子?还有你看地图的眼神不象你平时……”

胤礽心里猛地一咯噔,糟了,演过头了,引起这直肠子十三弟的怀疑了。

他立刻管理表情,瞬间又恢复了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拿起望远镜胡乱比划了一下,讪笑道:“哦,这个啊,瞎琢磨的呗,刚才用这千里眼瞎看,忽然就觉得,站得高看得远,那水往低处流,道理不是一样的吗?就想着能不能找个省劲的法子找出低处来,怎么样,十三弟,你二哥我这脑瓜子,偶尔还是能灵光一下的吧?”

他试图用自夸和玩笑掩饰过去。

胤祥看着他,眼神复杂。

二哥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甚至符合他以往那种跳脱的性子,但不知为何,胤祥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刚才那一瞬间的二哥,锐利、果决、充满了一种陌生的洞察力,绝不象他表现出来的这么简单。

但他终究没再多问,只是点点头:“二哥机敏,我这就去安排人手。”

看着胤祥离去时那依然带着些许疑虑的背影,胤礽缓缓收起脸上的笑容,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在康熙和胤祥的双重关注下,他这条求废的咸鱼之路,注定是越走越艰难了。

他再次举起望远镜,望向窗外模糊的远方,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即将到来的滔天洪水,以及其下更加汹涌的暗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