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小姐,账本中藏得诗不对劲 > 第21章 这案子怎么破呢?

第21章 这案子怎么破呢?

那妇人王氏抬起泪眼,见喻万春神色温和诚恳,身边两位少年亦目光清明,不似恶人,如同溺水之人看到最后一根浮木,死死抓住这份希望,抽噎着将遭遇又详细说了一遍。

原来这还要从数日前讲起。

数日前,在汉阳城菜市口,王氏挎着半空的菜篮,眉头紧锁,心思全然不在采买上。

家中老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仿佛还在她耳边回荡。

为了使母亲可以安心入眠,这些时日不知熬了多少副药,而家里那点微薄的积蓄眼看就要见底,可母亲的病却不见丝毫起色,反而一日重过一日。

丈夫今日又早早外出做工了,而她也是喂完母亲最后一副药后来街上抓药。

就在她心神恍惚之际,菜市口东头一阵异样的喧闹吸引了她的注意。

只见一群人围成一个圈,正聚精会神地听着什么。鬼使神差地,王氏挪步凑了过去。

人群中心,一个瘦高个、留着稀疏山羊胡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一个简陋的木箱搭成的摊子后,唾沫横飞。

他穿着一件半旧不新的靛蓝布袍,颇有几分走方郎中的模样,眼神精明而热切,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北地口音,却极富感染力。

“各位乡亲父老!走过路过,莫要错过!”

他拍着摊子上几个紫檀色的小药瓶,砰砰作响,“在下胡一帖,祖上三代行医,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这咳喘痨疾,乃我家传秘方‘定喘金丹’的对症之病!”

他拿起一个小瓶,拔开软木塞,凑近围观的人群稍一晃悠,一股浓郁奇异的药香顿时散开,闻之令人精神一振。

“瞧见没?这色泽!这香气!用了上好的川贝、麝香、天山雪莲、百年老参等等等等,经九九八十一道工序秘制而成!不敢说活死人,肉白骨,但只要是对症的陈年咳喘,三剂之内,必有奇效!无效分文不取,原银奉还!”

人群一阵骚动,议论纷纷,有好奇的,有怀疑的。

这时,一个穿着体面、看似富态的老者挤上前,激动地说,“胡神医!真是你啊!上月我在邻县就是吃了你的药,我这老毛病了二十年的咳喘,现在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今天特地再来买两瓶巩固巩固!”说着便掏出银子。

那“胡神医”捋着山羊胡,矜持地笑笑,“老人家记得就好,医者父母心,有效便好。”

又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急切问道,“神医,小儿夜啼惊风可能治?”

“能!怎么不能!搭配另一味‘安神散’,温水送服,三晚见效!”

这一幕幕“现身说法”,如同火上浇油,将围观人群的情绪一点点点燃。

王氏的心也跟着越跳越快,目光死死盯着那小小的药瓶。

雪莲、老参这些她只听过没见过的名贵药材,难道真的能治好母亲的病?无效退款的话似乎也没什么损失?

那“胡神医”眼光毒辣,早己瞥见王氏那布满愁云和渴望的脸,以及她虽然陈旧却浆洗得干净的衣衫。这往往意味着虽穷困却略有积蓄且极重孝道。

他立刻将目光转向王氏,语气变得格外恳切,“这位大嫂,我看你面带忧色,眉宇间尽是愁苦,可是家中有人久病不愈?”

王氏下意识地点点头,声音有些干涩:“是我家老娘,咳嗽,咳了快半年了,越来越重”

“唉!”胡神医重重一拍大腿,面露悲悯,“百善孝为先!大嫂这份孝心,天地可鉴!若是寻常病症,我也不多这个嘴,但既是咳喘痨疾,正撞在我这祖传秘方的枪口上!若是因迟疑而耽误了病情,岂不令人痛惜?”

他拿起一瓶药,塞到王氏手中,压低了声音,仿佛推心置腹:“我看大嫂是至孝之人,这样,原本一瓶需十两银子,今日我便做个善事,只收你成本价,五两!只望老夫人早日康复,也算我积一功德!”

五两!王氏心中一惊,这几乎是她的全部积蓄了。

她犹豫着,手微微颤抖。

旁边那“富态老者”立刻帮腔,“大嫂,还犹豫什么?胡神医的药可是救命的!机会难得啊!”

另一个人也喊道,“就是!神医,也给我来一瓶!我爹也咳得厉害!”

人群开始拥挤,争抢着要买药的气氛被刻意营造起来。

王氏被裹挟在其中,看着那“胡神医”真诚的眼睛,听着周围“患者”的感激和催促,想到母亲痛苦的模样和可能治愈的希望。

那份犹豫,终于在巨大的焦虑和刻意营造的从众心理下被冲垮了。

她一咬牙,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从贴身衣袋里掏出那个小心包裹着的,尚带着体温的钱袋,将里面所有的碎银子和铜板,一点点数出五两,颤抖着递了过去。

那沉甸甸的重量离开手心时,她的心也跟着空了一下,随即又被一种孤注一掷的希望填满。

“多谢神医!多谢神医!若我娘好了,我给您供长生牌位!”

她紧紧攥着那瓶小小的“定喘金丹”,如同攥着救命的仙丹,连声道谢,挤出人群,几乎是跑着往家赶,心里充满了虚幻的亮光。

而她身后,那“胡神医”迅速将银子收入囊中,继续向着下一位“潜在顾客”热情地吆喝起来。

首到她回到家,将那昂贵的药粉小心喂给母亲,却换来母亲更剧烈的痛苦反应时,那虚幻的亮光才骤然熄灭,化作无尽的恐慌与绝望。

丈夫还未回来,若是让他知道了岂不会打死自己?

她发疯似的跑回菜市口,那里早己人去摊空,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只有她怀里的空钱袋和家中病重的老母,无声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一切。

而她来这衙门呼喊冤屈,一方面是为了寻求衙门帮助,另一方面也是实在耐不住丈夫的打骂来此避难的。

衙门内,王氏的哭诉声落下,留下沉重的寂静。

赵弘毅听后皱着眉头,“先生,此案迷雾重重,而且这骗子己经消失,这案子怎么破呢?”

赵弘谦却是大手一挥,愤慨说道,“不如关闭城门,挨家挨户去找,去查,这骗子还能上天入地不成?”

喻万春目光扫过赵弘谦,嘴角微张揶揄道,“关城门?为了五两银子?”。

这次连赵弘谦都看出了先生嘴角的嘲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